分享

幼师坦言:3个原因很现实,家长要注意

 晓溪ugvlv1w1ly 2023-10-09 发布于浙江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带着无限的潜力和希望。
但残酷的是,有些孩子的人生之路的确更加艰难,仿佛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所以,大伙都经常讲“穷人家的孩子难成材”。
抛开财富和人脉来看,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一位资深幼师分享了她的经验,3个家庭原因其实也在推波助澜,往往悄悄影响孩子的成长。
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内容图片
01 给予的鼓励不够
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一直强调“严师出高徒”,觉得严厉才能成材。
但说实话,这点对于穷人家的孩子,不是特别适用。
因为物质的匮乏,他们本身就处在一个很严厉的环境里了,往往更需要的其实是鼓励,而不是要求。
更大的重压只会毁了孩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有位网友就分享过他的经历:
幼小的时候,他从村里转到县城上学,被人欺负。
告诉父母,他妈却说:“咱们从农村来的,人家是城里的,惹不起 ,忍忍吧!”
此言一出,多少含泪的回忆涌上心头。
这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故事,而是代表了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们,所经历的生活现实。
母亲的这句话,虽然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情,但其实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一个信息:
因为我们的出身,我们本应低人一等,遭受歧视也是应得的。
这样的观念不禁让人心寒。
内容图片
孩子们在外面已经面对了很多困难和歧视,如果连家里也给予他们这样的信息,他们还能有什么自信和勇气面对未来?
长此以往,还怎么期望孩子能成材?
毕竟,连基本的自信心都没有,他又怎么敢追求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公司、更好的生活呢?
这样的现实问题,其实是每个普通家庭都该深思的:也许你的孩子经历的不是这样的事,但往往有着相同的内核。
02 言传身教做得好不好
说白了就是“宽以待己,严于律孩”,这大概是很多家庭都会犯的错误。
可能很多父母会觉得:“这不很正常吗?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逻辑上似乎合理,不能要求父母跟孩子一样学习,自律。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点:孩子其实是一张白纸,他所有的认知和行为都源于模仿。
而在时间维度,父母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它们肯定最大量模仿父母。
关系维度更是如此,老师带多个孩子,父母带一个孩子,孩子肯定优先模仿关系最亲近的人。
内容图片
如果自己平时都很懒散,不够自律,脾气不好,也并不积极向上。
孩子凭什么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呢?它去参考谁,无中生有的电视人物吗?这肯定不现实。
说白了就是一定要做好“社会基因”的传承,做好言传身教。
不然结果就是,孩子的做事方式很像你,思考方式也像你们。
如果没有特别重大的变故,只会是你的翻版,然后延续着不是很幸福的一生。
03 忽视了潜移默化的力量
为人父母,谁都希望孩子足够优秀,但很多时候,我们常常陷入误区。
会等到孩子学业不行时,才开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寄望于临时的补习或突击,来达到快速的提升。
但真正的学习,很像我们每天种下的种子。
它们看似微不足道,但给予它们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它们会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想象一下,每天和孩子一起探索新的字句、新的单词,或是有趣的公式,这不仅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
虽然孩子不会立即掌握它们,但他们的心中已经播下了好奇和探索的种子。
内容图片
几个月过去,这些点点滴滴的时光和经验汇聚起来,变成了一片知识的森林。
而这片森林,将会陪伴孩子走过学习的旅程,给他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和自信。
而当孩子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次遇到这些知识点,那种早已建立的初步印象会如同导航标志,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
这种感觉,就好比在跑步时突然如虎添翼,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相较之下,那种等到问题浮现才开始急中生智的做法,实则是在加大孩子的心理负担。
因为要在短时间内填补长期的学习空白,很可能导致孩子感到挫败、困惑和压抑。
所以,家长们不应该只是在关键时刻去寻找最好的教材或教师,而更应该从日常做起,帮助孩子建立那种日复一日、从不间断的学习习惯。
这样,无论未来路途如何,孩子都有了最坚实的后盾。
内容图片
总而言之就是,面对孩子的成长,即便家庭环境一般,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们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今天为他们所做的选择和努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爱、支持和指导的环境,是使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你们说,是不是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