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听课评课的四大维度及评价细则

 毕生谈 2023-10-09 发布于北京

在这本书的前言部分,沈毅先生说到:

在许多人眼里,课堂观察也许只是我们学校中常见的听评课活动的翻版。但作为教师日赏工作一部分的听评课,为何未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原因就在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研究,比如技术,又比如合作。指向于听评课范式转换的课堂观察同时具备了这样一些元素。

首先,课堂观察指向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就是一种研究,或者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次,课堂观察需要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来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由数据驱动的研究,而数据的收集需要精确的技术,因而课堂观察也就是有技术支撑的研究--它提供了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中一直缺失的技术元素。

第三,课堂观察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不仅是观察过程中的合作,更需要观察之前和之后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的研究,或为教师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这些元素,使得课堂观察具有强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尤其是合作元素,使课堂观察成为我们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核心和突破口。

关于科学听课评课框架体系建立的历程,书中说到:

三年来,我们致力于创建一种新的基于技术-合作一研究的听评课范式,即专业的听评课范式。课堂观察专业性的内涵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第一,要观察课堂必须理解课堂,而要理解课堂则需要有一种分析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基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的知识以及实践中的智慧总结,我们颇具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种课堂分析框架(也叫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一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该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一个全新的支架,也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参照体系。
第二,要观察课堂必须明确具体的观察点(观察任务)。课堂是丰富而复杂的,仅凭我们个人的观察力与理解力来掌握课堂的方方面面必定是力所不及的。观察点的确定取决于观察者、被观察者以及合作体的需要。
第三,要观察课堂必须借助观察/记录工具。工具是从丰富的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利器,它代表着观察者的专业水平,也代表着课堂观察的技术含量。我们依据课堂观察的框架,自主开发了大量的观察/记录的工具。这里精选了21份比较典型并经过试用修正的工具(本书《课例》中出现的量表不重复收入)。考虑到课堂观察的三个特性--可观察、可记录、可推论,其观察内容的设置并不拘泥于严整的理论逻辑,而采纳了实用的取向;其观察记录的方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可以采用代码法、要点法,可以全程记录、间时记录。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工具是观察者个人化的专业体现,它们体现了观察者对课堂和观察点的理解水平和对自身长短优劣的认识。因此,它们的个人色彩十分明显,未必就能简单地适用于其他观察者,也许这就是课堂观察的魅力所在。
第四,要观察课堂必须有一个合作体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以保障其专业性。合作体是基于课堂丰富性与复复杂性的诉求,避免课堂观察行为的简单重复与“不合而作”;课堂观察的程程序必须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此程序可以保证一个合作体持续地关注、深入地研究一堂课,从而提升课堂观察活动的专业品质。
这里,主要呈现该范式的核心内容,即课堂观察框架(第三版)和自主开发的部分观察/记录工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