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功概论之练习站桩功中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73 2023-10-0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选自

《拳道中枢·

大成拳》

01

图片

关于放松的问题

    松和紧本来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是由于人的身体、肌肉、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在练功中特别要强调放松。因为放松后经络气血才可以达到自然畅通,各种舒适感才能产生,体质才可以加强。但是,初学者往往苦于不能放松,愈想放松而愈感到发紧发僵,所以要想放松必须自然。王师还传授一个放松的诀窍是:“上身似笑非笑,下身似尿非尿。”对初学者有很大帮助。但是,学者必须了解到,身体的绝对紧和松是没有的,松和紧总是相对而存在的。比如:含胸是紧背相对而存在的。又如练功者讲究上虚下实,具体说来膝盖下如埋在土中,而上身要求放松,所以上虚是以下实为基础而存在的,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脖颈、手腕、足腕(亦称五个脖子)不能放松,否则就不能保持固定的姿式,也可说其他各部位的松是以这五个脖子的紧为基础而存在的。因此站桩并不是绝对的松,而且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时松时紧,时紧时松,要做到松紧适度,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练功者应在实践中体会之。初学者往往把下沉当成放松,实则下沉不是放松,放松是使肌肉松弛,但身体还要挺拔,如云端宝树,耸立冲霄。另外,有的初学者觉得既然是练功,就得用劲才能得到工夫(胥注:“工夫”当为“功夫”),则更是大错特错。正如王师所云:“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畅,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必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学者不可不知。练功学还讲形松意紧,所谓意紧是指精神专一,意念连贯不断,与精神紧张完全不同,否则精神一紧则形体亦不能放松了。

02

图片

关于入静的问题

    练功时的各种意念活动都是在入静的基础上进行的,练功不能入静就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初练者又往往感到入静很困难,强制入静,反而造成精神紧张,更加思绪纷繁,心如乱麻。对此,先师王芗斋先生曾经说过:“注意致力追求入静。但都不知追求愈急,精神负担愈大,以贼攻贼,贼去贼入,前念未消,后念复起。为此,历来养生家设有许多方法,如外寄内托固守一处等,对初学者有许多帮助。但依本人的经验,惟(胥注:“惟”当为“唯”)有采用听其自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方法,才能恢复和稳定神经。在杂念干扰厉害的时候,不但不要有意识的排除,而且要大量吸收,本身好像大冶烘炉一样,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尽在我的陶冶中,这样往往在不期却而却,不期制而制的情况下达到入静。”这是王师的宝贵经验。根据个人的体会,如果一时不能达到王师所说的身如大冶烘炉境地,当杂念纷起的时候确实不可强制排除杂念,可以经常对自身是否符合姿式要求进行检查,如顶上是否似有长绳吊系,臀下是否和坐在凳子上一样,足心是否吸起等等,这样不强制排除杂念,而自然起到了排除杂念的作用,久而久之,练功时自可不生杂念。诱导入静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细听微雨声”,耳中听到绵绵雨(胥注:“绵绵雨”当为“绵绵细雨”)淅淅沥沥,不疾不徐,声音越听越远,雨声越小,而始终在耳边。这样对入静很有帮助。又如,在意念中两只脚似站在两只船上,这两只船随波涛而起伏,此伏彼起,此伏(胥注:“伏”当为“起”)彼伏,人无颠复(胥注:“复”当为“覆”)之虞,而颇感悠然自得,这也是诱导入静的好办法。在初学者一要求入静,往往昏昏欲睡,这虽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现象,对健康也有益无损,但昏昏欲睡并不是练功家所要求的入静。

图片

    真正的入静应该是虽然杂念不生,但精神活泼泼地,神光内莹,犹如明月清潭,尘埃不入,久练者自可达到此种境地。为了便于入静,在练功初期固然应该尽量选择比较清静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但在练功中间应锻炼闹中求静,能够适应外界各种不同的条件。例如,在练功当中听到乐音歌唱,甚至人语喧哗时,不宜产生厌烦情绪,而是应该认为音乐歌唱正如为我练功伴奏,人语喧哗与我无涉。又如练功之地,空旷寂寥,则应认为正好开拓我的胸襟,可以远眺原野山川,使人心怀豁然;如在斗室中练功,则应认为容膝已足,正好养静;又如天气较冷,则应认为清凉世界,可以洗除尘嚣,如天气较热,则认为熏风徐来,催人入静。对外界的飞、潜、动、植,均抱着“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心境,不仅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而总是心情喜悦,怡然自得,只有这样的入静才能巩固。

03

图片

关于呼吸

    练习站桩功是用自然呼吸,即呼吸一听其自然,因呼吸本是人的生理本能,一有矫揉造作,往往有害无益。口虽微张,但用鼻吸鼻呼。练习者不应注意口鼻的呼吸,更绝对不应故意长呼吸或憋气。但是这种自然呼吸并不等于平时的呼吸,练功既久,自然会形成腹式呼吸,即每次呼吸均能达到丹田(关于丹田的说法很不一致,本人认为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说法,只认为丹田在脐下小腹部位即可)。而且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逐步达到匀细深长,最好的境界是完全忘记了口鼻的呼吸,似呼(胥注:“呼”当为“乎”)已经不会呼吸,实际上呼吸是在非常自然地进行,而意念中周身毛孔都已张开放大,所有毛孔都在呼吸。这种境界非常舒适,但不可强求,工(胥注:“工”当为“功”)夫精纯自可达到。总之呼吸必须自然,不可人为地追求任何情况,这是练站桩功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否则容易练出毛病来,初学者必须切记。

本期编辑:欣怡   审核:景文  改珍

文章及图片来源:作者授权

闻师之言,得养生焉。

练养身体,涵养心志。

养子养亲,养德养性。

行医习武,皆是圆融。

胥老师说常养,是立身做人之本。

我们所养的,是中国人应有的精气神。

 大成针道,传承中国传统医学与武术。

图片

大成针道   医武共修

学有师承   忠信笃敬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