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俗小说的上瘾问题

 昵称28748055 2023-10-09 发布于上海

一、

上上篇文章中,我推断图书馆中对着电脑的读者不是在“读闲书”这个结论时,加了一个前提:“除非是在看网络爽文小说”。这个前提非常重要,因为那类小说,是很适合用电脑和手机看的,也确实有很多人那样子看。

广义上,这里包括一切通俗类型小说。那如果用我对“闲书”的定义,那些小说,算“闲书”吗?太算了!而且,那简直是闲书中的闲书。绝大多数读者看那些小说,都单纯是为了当下的爽,具体怎么爽法另说。看的目的,都在看的过程中直接实现了。当然,你硬要说一个人看盗墓小说是为了积累考古知识,为自己将来从事考古工作作准备,或者看修仙小说是真的自己要去修仙,看巫蛊小说是为了学习下蛊的方法,用来毒死前男友,那也不是不行,但占据的比例肯定不大。

按照概括的“真切、广博、深刻”闲书三大特征,通俗小说除了在深刻上有所欠缺,前两个的表现都极其优异。“真切”自不必说,这些玩意儿根本没法糊弄人。严肃文学你看了没感觉,还可以骗你是自身积累或阅历不够。通俗文学不让读者有感觉,早不知道被扔到哪里去了。“广博”也显而易见,任何一种类型的通俗小说,都有其所属领域知识的极丰富呈现。类型小说不能写成意识流,只在个人的情绪意识里倒来倒去,必须上天入地通古溯今,动不动来个三生三世宇宙穿梭。

因此,谈论“闲书”这个话题,却居然不提通俗小说这类“闲书中的闲书”,显然是不全面的。

二、

首先就绕不开的一个问题,自然是这类小说的传播度问题。如果关注那类网文小说的话,会感觉文字阅读文化非但没有式微,还愈发兴盛了。无论是类型的多样,还是热门作品版税数字的增长,似乎都不断刷新记录。

这个问题是可以量化研究的。单纯直观判断的话,我还是觉得那个全民阅读武侠小说和纸质杂志的年代,是闲书阅读人数的巅峰。现在虽然网文小说也有大量的拥趸,但毕竟有太多其他可供选择、替代的娱乐方式,阅读人数肯定没法跟那时相比。

我印象中高中的时候,班上几乎所有的男生都会看武侠小说。那时武侠小说还要去书店借来看,我们一个小县城,能借的书店就不少,来借的读者年龄层分布也很广。清晰记得,有次在一家店里碰到一个大爷过来问老板应该从哪里看起,古龙还是梁羽生,老板说,他们风格不一样,可以先看各自的一两部代表作感受一下。这种不分知识、年龄层次的全民阅读盛况,今天绝不可能重现了。《鬼吹灯》、《诛仙》这些顶流小说的读者数量加一起,可能都到不了当年金庸小说读者数量的一个零头。

这个也不光是通俗小说,现在所有的单个文化产品,触及的受众数量,恐怕都没法跟全民看同一个剧的年代比。不时造成错觉,是因为信息日趋圈层和茧房化,人人都只看见自己所在圈层的信息,以为全世界都这个样子。这也是我现在愈发觉得无望的一个点,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门槛越来越低,不同圈层之间的人反而越来越无法交流和互相理解。

以前哪怕不看武侠小说的人,比如我妈,至少听说过金庸古龙,搂过几眼改编电视剧。而现在比如在三体迷眼里,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只有《三体》一部书,我妈却根本没有听说过“三体”这个词。要知道我妈不只是我妈,她有她的朋友圈和信息获取渠道,在她的那个圈层,“三体”、“刘慈欣”这种词压根不会出现,任何传播“三体”相关信息的渠道,都到不了她们那里。我看这比什么智子封锁强悍一万倍,每个人都被彻底锁死在自己的世界里。

另外就是,有时某些偏严肃文学或纯文学的作品会很畅销,在传播度上比较不易跟通俗小说作区分。因为一般来说,看通俗小说的人肯定更多一些嘛。单从一时的传播上说,两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严肃文学更容易进入严肃评论甚至文学史视野,然后获得更长久的传播跨度,用时间换数量。通俗小说毕竟大多有较强的时效和地域局限性,时过境迁,不那么让人觉得爽了,就很快被抛弃了。

不常见的特殊情况偶尔出现。比如村上春树,绝对偏纯文学,但就是很畅销。哈佛大学研究日本文学的杰·鲁宾教授就因此一开始根本不想看村上春树,先入为主认为写的肯定就是青春期那点东西,后来耐着性子读了一点,迅速入坑,转身成了村上研究专家,开始自己翻译村上作品,并著有《倾听村上春树》这样的研究著作。

三、

杰·鲁宾教授先期的偏见反映了很多文学爱好者的共通心态。大众喜闻乐见的,总还是“好看”的通俗小说。但不管你怎么受欢迎,总觉得你缺了点什么,层次上差了一些。像有种很常见的针对金庸小说的看法,说金庸在《鹿鼎记》那里,差一点点,再往下写,就能进入经典文学的行列了,但他就在差临门一脚的地方停了下来。似乎在通俗小说跟严肃文学之间,有一条明晰的界线。

但事实上,那两者之间永远都只有相对的界线。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各种相对的坐标轴上,可以总结、标示出各种区分。但今天我不打算再重复文本特征出发的区别,而想从读者的感受出发,重点聊一下这个问题。

我不止一次听到有朋友说,现在不大敢看小说了,因为怕看上瘾,一看就停不下来。然后你随便打开比如播客软件的小说板块,出来的全是各种传奇通俗小说。显然,那些通俗小说是大多数人习以为常会联系到的小说样貌。看了可能上瘾,停不下来,也是那类小说在读者感受上的常见特征。相对而言,偏严肃文学和纯文学的小说,比较少出现看得停不下来的情况——即便沉迷其中,那种浸入的感受,也跟情节向通俗小说的抓人感受有所不同。

这个特点在小说本身的体现不一而足,故事性、情节向和人物行动方面都有特别显而易见的地方。再落到阅读体验上,就会被持续钩住,忍不住不断往下看。却经常在结束的时候,心里有种空落落的感觉,仿佛一下跌回到了现实中。这些感受,都很接近于烟酒毒品等的上瘾体验。

因此在回到小说这个话题之前,先梳理下一些跟上瘾有关的机制。

四、

我们一般认为,上瘾首先是一种生理反应。在身体的奖惩机制被瘾品改变之后,不是靠思想或意志能轻易纠正过来的。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上瘾者身处的生活氛围和更大范围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心境影响。简单说,就是上瘾并非一个单纯的身体生理指标问题。

有两个很极端的可供对比的例子。苯丙胺类药物,结晶化之后俗称冰毒,最初大规模使用是在战场上。因其极强的振奋和止痛功效,二战期间同盟国和轴心国双方都发给前线士兵大量使用。但冰毒上瘾性极强,使用后的亢奋期过后,就是极度的低落和萎靡。很多沾上冰毒的人,不是死于振奋时的疯狂,就是死于戒断后的痛苦。二战后德军因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尤其严重。因此战后各国都严控其使用。

直到美国人打越战期间。尤其到了越战后期,美国政府有组织地将苯丙胺药丸发放给前线的士兵。从1966年至1969年,美军共使用了2.25亿片精神振奋药物。最终,20%的越战军人如二战德军一样染上了毒瘾。(相关资料参见大象工会《为什么戒毒这么困难》

但就在人们担心数以十万计的瘾君子归国后会像之前的二战德军那样产生巨大的社会问题时,很快发现,95%以上的越战成瘾军人回国后都成功戒断了毒瘾,回归了正常生活。

并没有证据显示越战后的美国对此施行了什么有效的技术或组织机制上的措施。那这是为什么?

一种可信的解释是,二战后的德国,遍地焦土,民族和个体尊严一落千丈,上瘾的旧军人生活中看不到什么希望。而越战后回到祖国的美军士兵,还有熟悉、安稳的家乡生活,可提供支撑和希望。

这个解释也有其他一些佐证。比如在毒品的发展过程中,医用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是借用毒品缓解暂时病痛,作为回归正常生活暂时性助手的,即便剂量很大,也不容易上瘾。还有个“老鼠乐园实验”,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老鼠会很容易对加了吗啡的水上瘾,而在乐园里边的老鼠则对其没什么兴趣。

当然不是说瘾品作用下的生理反应都无关紧要,而是指出,在上瘾机制中,绝对不能忽视生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人的身心感受,本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

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中经常见到的那样,很多人疯狂抽烟、酗酒,与其说是生理性依赖难以戒断,不如说是生活本身太多焦虑、失落、不安、无聊、难过、匮乏,需要借助能带来直接生理反应的手段来逃避。一个生活中满是阳光和喜乐,充满希望和积极情绪的人,小酌助兴,不大可能成为酒是唯一依赖的酒腻子。而一旦借助瘾品逃避,那就是个恶性循环的无底洞,兴奋或者麻痹期一过,现实的落差会愈发强烈,下一步就需要更大的剂量继续麻醉。

五、

回到小说上来。从阅读感受和成瘾机制角度考察相对意义上通俗小说和严肃文学之间的分野,会得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两者之间的区别,比一切手法、形式和内容、深度都更重要的,其实是对生活的态度。通俗小说传奇故事在本质上对现实生活是逃避的——也因此需要不停加大剂量,爽文越写越夸张,越写越长,动不动一个系列来个八九十来本书;严肃文学则逼着你直视生活,重新理解、审视、解构、重塑生活——没有人会对这种东西上瘾。

我自己是基本放弃看通俗小说了。这倒不是因为我生活有多好,不需要逃避,而是一方面这个功能我用看电影的方式替代更直接——我看各种硬汉动作超级间谍电影,另一方面,通俗小说,往往都真的太长太长太长了。都说一生很短,普鲁斯特太长。但跟那些一上来就十本起步的小说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和乔伊斯其实也都还好。

“小说”这个词,本来就是一个现代概念。昆德拉说,是启蒙时代的产物。在神话和史诗的时代,人们聆听神话和史诗,跟我们今天看小说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那时所有的故事,都不是“虚构”或者“虚假”的,传奇就重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像我们小时候听童话,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什么虚假的故事,而是一种真实存在。

在我们知道童话是假的时候,童年就结束了。这就是启蒙。

今天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听读理解传奇故事,有其自身所属的合适位置。不会因此认为自己真的可以上天入地,刘德华能来娶自己。

因此小说这种形式存在本身,就在提示生活的缺憾。对此你要么暂时逃遁,要么用一种不可能简单直接舒爽上瘾的方式加以面对。

相关:

《故事的堕落》

《从小说的历史到存在的深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