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这件书法,被印在了银行卡上,知道的人却不多,属实遗憾!

 墨品书法网 2023-10-09 发布于北京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两宋时期的疆域虽比不上汉、唐、元、明、清,但要论经济、文化,那是丝毫不落下风。能代表这300多年来文艺风尚的,当属“宋四家”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俱佳,备受后世推崇。

不夸张的说,这四位就是古代完美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如果从书画成就的角度出发,米芾可以拔得头筹。他遍临古帖、转益多师,上起先秦,下至当时,几乎学到了诸家的精髓。有人批评米芾过于狂傲,动辄讥讽批评前辈,颜真卿、柳公权、徐浩、唐玄宗,甚至“二王”都没能躲开他的“毒舌”。

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米芾在研习这些名家书法时,并非一味临摹求逼真,而是有所感悟,并将不同人的风格进行比较和整合,从中摘取自己可用的部分。举例来说,他一方面说柳公权是“丑书恶札”之祖,却又在别处称赞柳字如“山中道人”、清逸脱俗,这是因为临摹的作品不同导致。

米芾传世作品不多,但件件大有来头,《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帖”“天下第八行书”;《研山铭》号称“天下第一难书”。它们名头虽大,但却从未被银行卡选为封面,这一“待遇”却被一件名气不大的作品得到,它就是《参政帖》,是上海博物馆的一件一级文物。

此帖尺幅不大、字数不多,与米芾其他作品相比显得平平无奇,但它却在1998年的时候被选中,印在了上博与建设银行联合发行的“上博龙卡”上。这也让此作走入了大众视野中,知名度陡然提高。

《参政帖》纵19.6厘米,横6.8厘米,共3行、27个字,单字大小约2厘米,释文为“苏太简参政家物,多著,邳公之后四代相印,或用,翰林学士院印。芾记”,是一篇书画鉴定的记录文字。苏太简是指北宋状元、参知政事苏易简,因此此作也被称为《太简帖》。

此帖用笔沉着有力,尖锋起笔,中锋立骨,间杂侧锋,笔画提按分明,横画短而浑实,钝入钝出,竖画向内弓,颇有蓄力感。撇捺收敛含蓄,勾挑破锋而出,“用”“学”二字出勾似蟹爪,险奇多姿。《参政帖》结字奇宕灵巧,重心左右摇摆,动态十足,以纵取势,瘦硬纵长。

从此帖中可以看出米芾取法于晋唐王羲之、孙过庭、柳公权诸人,用笔个性足但笔笔有来处,将“尚意”之风与古法做到了极好的平衡。米芾作为书法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他上承魏晋书风,延续“二王”一脉,下则影响了赵孟頫、董其昌等大师,其地位不容小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