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圣书园30年纪念:当下的书店意义何在

 知易行难nev5ph 2023-10-0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张丰(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全文2000余字,阅读约需5分钟


人们支持书店,就是在守护公共生活。

北京万圣书园在本月底将迎来开办30周年纪念,它将更换店址,在成府路上再向东移动1000米。

这对读书人来说是一件大事。许知远说,如果没有当初的万圣、风入松、国林风,就不会有后来的单向书店。

他有理由这么说,因为单向书店刚刚把店开到了东京银座,给书店这个行业新的希望。

有朋友转述万圣书园老板刘苏里老师以前说过的话,“当一个书店开得够久,它就不容易倒下。”很多书店都倒闭了,但是万圣做到了。它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

我现在写这篇文章,有一种复杂的感觉。过去我是纯粹的读者,20年前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去过万圣,现在,我自己也开了一家书店。成都有杏书店刚开业一个多月,我还在为“每天营收1000元发愁”。

刚刚过去的假期,我在书店接待了北京资深文化记者张弘老师,和他聊起万圣。我说,万圣一定能存活下去,如果它发一篇会员征集文章,全国各地“万圣曾经的读者”都会充值。过去30年,它影响了几代人,当初青涩的大学生读者,很多已经是博导了。


书店几乎没有商业价值

几乎每个人都会喜欢书店。有人在我书店里吸烟,本来已经赶出了,但是我也听到他赞美书店和阅读(肯定是一个不读书的家伙)。我也见过不少女孩来书店自拍,人们称之为“打卡”。

但是,说到底,人们为什么要在书店买书呢?当当网和京东已经牢牢掌控渠道,出版社新书给它们,大概只有4折;它们以5折的价格出售,这就是互联网经济,它已经彻底摧毁了出版和图书销售业的旧生态。

一家小书店,即便认识出版社的编辑,也很少可能拿到4折优惠,在出版社进书,一次买个几十本,最多能享受6折。小书店更愿意直接在当当网进货——这是无奈也是屈辱,但是可能也足够说明,书店已经彻底成为一种“新事物”,一种“反商业的商业”。

我不知道万圣现在的新书是几折优惠,或许是8折,这已经是良心价。人们愿意去万圣买书,很多教授一次买一大堆(或许他们可以报销),这不是出于“性价比”,而是良心。这是精神消费,也就是俗称的“情怀”。他们在购买的时候,发现了“更好的自己”,这就够了。

据我了解,外国的书店并不都是这样。从英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亚马逊上买书更方便,但是价格和书店差不多,因为英国有价格保护。如果有人在网上买书,到书店找作家签名,会被作家拒绝,这是文化自觉。

当然,我也不是谴责当当和京东,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也在苦苦挣扎——大家都很累。


▌一个公共空间

上面这几段多少有点心酸,但是说到底,书店为什么还存在着?

在成都,2021年开始每年有一个“独立书店市集”,第一次参加市集的书店,现在都还活着,而且每年市集的规模都在变大,参加的书店越来越多。我开书店前后,成都又有几家独立书店开业。

我了解的情况,一家独立书店房租要好几千。如果主理人自己经营,想尽办法,每个月还能赚几千块钱,相当于自己的工资;如果雇了店员,能够持平就是最高追求了——这还没有算水电、仓储、物流。实体书是非常沉重的东西,从物理和精神两个意义上。

但是人们仍然乐此不疲,总有人想开书店,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书店。似乎给人一种感觉:美好的东西,值得大家守护。成都独立书店一苇书坊去年三周年,不少人充值成为会员。疫情三年,书店举办过不少读书会和分享活动,很多人受益。

这样的书店,已经不仅属于老板或者主理人,而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人们支持书店,就是在守护公共生活。

历史学家王笛研究成都的茶馆,1949年前以前的茶馆,是典型的“公共空间”,人们在这里获得和交流信息、解决纠纷,也学习“如何成为现代”。现在,成都的茶馆更多是打麻将和消遣的地方,因为手机可以提供各种信息。

在这个意义上,现在的独立书店,是更标准的“公共空间”,人们来到书店,就做好了“超出个人日常生活”的准备,学习一点什么(有的书店,经常看到自习的年轻人),或者和人讨论点公共议题。


▌对个人的影响

除了作为公共空间的共时性意义,书店还有对个人的历时性意义。

书店确实是美好的事物,只不过还很脆弱,很难找到能够“活下来”的有效途径。

万圣是1990年代书店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它在中国几乎是唯一的,很难复制。北京有很多高校,人文、社科的教授、研究生,足以支撑一个有品味的书店。普通的小书店,卖咖啡、卖啤酒、卖周边,或者举办各种收费活动,才能勉强活着。

30年来,倒下的独立书店不计其数,但无论是活下来的,没活下来的,在读者心中永远占据着一席之地。

西西弗书店创始人薛野有一次碰到一个朋友,他当年是西西弗的读者,现在孩子也到西西弗来看书——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二十年之后还能记得当初自己在书店的收获。我高中常去的小书店,店老板成为我一生的朋友,我的书店开业,他给我寄来了印章。

今年夏天的那场水灾,又一次唤起了人们的记忆。很多北京人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周边有那么多的图书仓库,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努力把图书、把书中的内容、把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带给我们。



所以,书店的价值,可能不在空间,而在时间——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对书店是合适的。在此再次祝福万圣书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