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绥宁为何被称为徽州?莳竹县存在多年?“绥宁”两字为何意?

 关山听风 2023-10-09 发布于湖南

《绥宁“梅山”与“飞山”关系中的历史钩沉》连载之一

作者  杨焕礼

梅山和飞山,一个以湘中为核心区域,一个以湘西南为核心区域,两者既代表一个地方的族群,也代表群众所处的地域范围。

这两个相邻的族群,同时又是同根同源的族群,在历史上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的文化关系,是相互融合还是相互排斥呢?

把这些问题搞清后,会拓展我们在梅山文化和飞山文化研究方面的视野。我们不应把梅山文化研究独立起来,也不应该把飞山文化研究独立起来,将其看作一种封闭性的地域文化圈。

事实上,梅山文化与飞山文化在南方影响之广泛,都辐射南方诸多省份和地区,证明这两种地域文化具有很强开放性、包容性和融合性。

(绥宁文物专家考古)

本文就历史上,“梅山”和“飞山”这两种相邻的、同根同源的苗瑶地域文化,在湘西南的交融的关系,尤其在绥宁(古溪峒微州)的交融关系,作一些初探,希望为这两种地域性文化圈的研究,能提供一些思路,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绥宁是梅山文化和飞山文化的交汇之地

1、绥宁历史沿革

绥宁位于湖南西南部,邵阳西部,在春秋时属楚国黔中郡地;秦为象郡(析黔中郡地置)地;西汉为武陵郡(改秦黔中郡置)镡成县地;东晋为武陵郡舞阳县(镡成县并入)地;梁为南阳郡(析武陵郡置)龙剽县(舞阳县更名)地;隋为沅陵郡(南阳郡易名)龙剽县地。

(绥宁老县城在市保存完好的高井头水井)

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始名徽州,系经制州,地域除今绥宁县外,尚含今通道侗族自治县大部、城步苗族自治县大部以、新宁县小部、贵州天柱小部等。州治在莳竹水东岸之石头城,即绥宁旧县城在市(现在已易名为寨市)。

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为西原蛮潘长安所占,成为溪峒州,大和年间(公元827年~835年)回归唐朝,改为羁縻州。

注:

溪峒州,溪峒,古代对我国西南地区及湖南西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统称,比如,旧时外人称绥宁关峡苗话为溪峒话。唐宋时期,南方山区少数民族酋长多被委为刺史,他们所统治的地区也置为羁縻州郡,通称溪峒州。

(绥宁古渡——双溪渡遗址

西原蛮,又有“ 黄峒蛮”、乌武僚人、 乌浒人等不同名称,古代对广西一带少数民族称谓。据《新唐书》所述,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西原是唐代对现在广西左右江地区的统称。

羁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以夷制夷,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州、县。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归服楚,称十峒,隶叙州;南唐大保八年(公元950年),楚在县境北部置武阳砦(遗址在今绥宁县李熙桥镇苏洲村境),亦隶叙州;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年~960年)复名徽州,为溪峒州。

(在市城墙遗址)

北宋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归宋,复为羁縻州;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宋辟关峡砦(原赤水峒,含今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部、关峡苗族乡、武阳镇相邻关峡部分村落),与武阳砦一并隶邵州,九年废羁縻徽州。

北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在原徽州地置莳竹县,将武阳、关峡二砦并入,隶荆湖南路的邵州(今邵阳),因土著反抗,六年改隶荆湖北路的诚州(今靖州)。

元丰四年(公元1085年),土著恢复溪峒徽州,莳竹县名存实亡,朝廷析莳竹县南部(今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半部)置临口砦(后临口砦置临冈县,南宋绍兴三十年,将临冈县并入绥宁县,仍置临口砦)。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废莳竹县(注:莳竹县实际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六年,包括名存实亡的时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朝廷将溪洞徽州复改为羁縻徽州。

在市唯一保存的半边城墙遗址

崇宁二年迫徽州再次归服,恢复莳竹县,当年易名为绥宁县(寓“绥之以宁”之意),隶邵州,五年改隶荆湖南路的武冈军(明洪武三年改隶靖州,清代隶属未变,新中国建立后,属黔阳专署,1958年7月,由黔阳专署改隶邵阳专署)。

绥宁为沈从文笔下的民国时期湘西十三县之一。清代时期,境内由镇竿(今湘凤凰县)派官军驻守,绥宁因此被称“苗疆要地”。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