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挥手自兹去——云山图与送别

 弘雅书房 2023-10-09 发布于浙江

点击上方“弘雅书房”→点击右上角“...”→设为★

设置星标后,再也不会错过每一期的精彩文章啦!  

前言

滑动查看>>

宋代 米友仁 云山图卷

纸本墨笔 18.3cm×72.1cm

耶鲁大学美术馆

“山气轻浮千叠云,空中欲雨翠纷纷。”乌云层层聚集,水汽开始凝结,空气的湿度也变大。读罢这句诗,仿佛行走在山间小径,又或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抬头望去,云山层叠,烟波渺茫。此诗正是钱惟善题于米友仁《云山图》之上的诗跋。

14世纪,云山图开始成为绘画史中一个流行的绘画类型。在画史上,云山图并不是一个陌生的题材,曾被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画家选择并创作。相反,或许正是大家对此太熟悉,以致产生了一种近距离之下的陌生。

本次线上展览即就云山图的“兴”、“义”与“变”,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绘画史上的云山图。

云山之“兴”

提到“云山图”,一般自然会想到米芾、米友仁父子。宋代时,人们已有对米家山水“云山图”的叫法,如陆游有《题詹仲信所藏米元晖云山小幅》:

俗韵凡情一点无,开元以上立规模。镜湖老监空挥泪,想见楚江清晓图。

张镃也曾题跋过一件《云山团扇》,书有:

谁谓懒拙翁,而能作斯景。

“懒拙翁”指的就是以“懒拙老人”自号的米友仁。作为米芾父子山水画的画题,“云山图”虽然在南宋己经出现,但大量流行起来是在元代,并成为比较固定的画题。及至明清绘画文献和作品中,有不少被认为是米氏父子的作品,当然其中不少是托名和伪作的作品,另有大量其他画家所作题名《云山图》的作品。说明这云山绘画在元代以后逐渐成为米芾父子绘画的重要类型。“米氏云山图”在元代的涌现,并不表示是元人重新“创造”了米氏父子的绘画,但至少能够表明,元人赋予了米氏父子绘画新的认识

宋代 米芾 云山烟树图轴

纸本墨笔 103.4cm×37.6cm

弗利尔美术馆

14世纪的云山绘画中,有大量命名为《云山图》的作品,其中既有知名画手,也不乏佚名画家,虽文献记录颇多,但流传至今的实在寥寥。对于14世纪的观看者与题跋者来说,“云山”往往指与米芾、米友仁绘画有关系的画法特点。从各种云山绘画的题跋中可以了解到,“云山”是被作为这一类绘画的一个突出特征加以强调的。而且还可以发现的是,14世纪,人们会同时用“云山图”和“青山白云图”来指称云山绘画。

在《云山图》之外,《青山白云图》也成为重要的云山绘画画题之一。元末刘仁本在乌性善所藏一件米友仁《青山白云图》上题跋时就曾感慨道:

世之图“青山白云”者,率尚高房山而又多赝本,殊不知房山盖学米氏父子。

此处说明,高克恭的云山绘画学米氏父子;元末明初时画《青山白云图》的人很多,而且多学高克恭画法,甚至作伪。这也与画史记载14世纪大量出现的《青山白云图》相吻合。

元代 高克恭 青山白云图轴

绢本设色 188.3cm×11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末明初谢肃题跋一件无名的《青山白云图》时,一开始就用“老米”和“房山”指出了画法的来源:

老米不复得,房山或可探。微茫春嶂外,仿佛大江南。涧水落幽石,树梢分断岚。何时柁楼底,渔唱倚清酣。

然而从画题上来看,“云山图”和“青山白云图”似乎又有些不同,“青山白云图”更加突出色彩的对比,或许在此画题之下,应包括相对更多的设色绘画作品。比如元末周伯琦1345年在大都看到的米芾《青山白云图》,就是设色浓郁的画作。不过,作为云山绘画的重要画题《青山白云图》与《云山图》并无截然分界,很多情况下可以通用互换。如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传米友仁《云山图》(又称《好山无数图》)。

滑动查看>>

宋代 米友仁 好山无数图卷

绢本设色 43.7cm×192.6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关于《云山图》的兴起与流行,在社交过程中,为《云山图》作跋、歌咏的人大都不是画家本人,人们大多是为友人收藏的云山图题诗,或者是为别人赠送给自己的《云山图》题跋。如洪武十六年(1383年),郑真为官安徽时,宁波同乡、同为低级官员的吴道延因公事来访,就请郑真为其收藏的一件《云山图》作诗。数年之后,吴道延再次来访,拿出这幅画再请郑真题跋,这时上面已经有了众多题咏。这说明,吴道延在长期宦游的过程中,曾不断邀请同仁题诗作跋。

在云山图所关涉的三方角色中,创作者、收藏者、观赏者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云山图》作为时兴的画题,或者说绘画类型,在当时并不缺少知名画手创作的作品,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大部分《云山图》的诗跋中都不提及画家姓名,而更加强调的是绘画作品的所有者,比如《陈直卿云山图》、《周岳甫云山图》等等,都只是点明此图的所有者,对于画家要么只字不提,要么一笔带过。

在14世纪,大部分《云山图》并非是画家兴之所至偶然创作,而往往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题材,更接近于职业或半职业画家的“命题画”。这些职业或半职业画家、地方画家、声名微小的画家参与创作《云山图》,表明“云山图”在14世纪或许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山水画创作风尚。

比如作为元代李郭样式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唐棣,也曾画过《云山图》,他作画虽以李郭为宗,但后来亦受到高克恭的影响。他的“云山图”画面特点是云雾缭绕,云山与马、夏南宋院体山水中充满画面的雾气之间的相似,虽作品已不传,但或许可以从今藏于弗利尔美术馆的一件佚名《云山图》来感受唐棣笔下云山的特点。

滑动查看>>

元代 佚名 云山图卷

绢本浅设色 24.9cm×92cm

弗利尔美术馆

这件《云山图》中,山头以及画中弥漫的云雾基本都是用渲染的方式,没有太多笔痕,与南宋马远、夏圭绘画中的雾气画法有接近之处。

云山之“义”

在14世纪,不仅是高克恭等文人画家对创作“云山图”有特殊的偏好,其他大量的“职业画家”也广泛参与其中。虽然“云山”常常被认为是“文人墨戏”,但其中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并不在少数。

那么为什么在14世纪,有如此多的画家选择“云山图”?这些图画在当时又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中赏玩?在选择云山图的时候,创作者是凭个人一时兴起,还是另有情感之外的原因?

约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吴兴八俊”之一的姚式被高克恭举荐为儒学教授,将往绍兴赴任,吴兴文人纷纷为其送别。龚璛赠予姚式一件《云山图》,并在画上题下一首送别诗:

春烟春雨染溪云,此意正堪持赠君。异日筠庵有相忆,千岩秀色却平分。

龚璛未提及此图为何人所作,但从诗中描写来看,应当是一件“云山图”。送别之日在此年秋天,因此诗中“春烟春雨”显然不是对送别实景的描述,而是针对画面的内容的描写。

为何龚璛送别姚式要赠送其《云山图》,是偶然为之,仅把此画作为一件礼物,还是说《云山图》本身含有“送别”的意义,是一种送别时的惯常做法呢?

目前在元代初、中期暂未发现其他把《云山图》作为送别绘画的其他例子,但这种情况到了几十年后的明代初年,逐渐变得多见。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秋季,郑真与其同僚、同年进士徐景颜各赴新任,在南京道别。郑真赠予对方一件他人所画《云山赠别图》并题写送别诗。而与郑真同时期的福建文士王恭,也曾为一件《闽峤归云图》赋诗,这件作品的作者是福建籍的文官兼画家高棅,以善画云山图闻名。题名的“归云”意为“回归故乡的云”,点出“云山图”的送别含义。

以上是题诗者向友人赠送他人所画《云山图》,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将要离别之人自己带着他人画的《云山图》来请有名望的人题诗作跋。比如明初大学士杨士奇,他的同乡萧启将要到山东赴任,以善画云山出名的官僚何澄画了一件《云山图》送给他,萧启便拿着此画来请杨士奇在画上题写诗跋。

明代 何澄 云山图卷

纸本墨笔 28.2cm×96cm

1982年江苏淮安王镇墓出土

一直到15世纪中期,“云山图”仍然具有送别的含义。如当时颇有名气的云山画家王田,字舜耕,他的画在时人眼里被称赞为米友仁与高克恭的“再现”。同时期官至文渊阁大学士的山东寿光人刘珝曾拿王田的画来送别一位赴任淮南的同僚,并题下《王舜耕山水,送任章南游》一诗。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当时非常多见。由此来看,“云山图”与送别离情的关系并非偶然,不是因为赠别的双方恰巧都喜爱这类《云山图》,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表达送别离情的惯例之一,应该具有较为固定的意义。“云山”与“惜别”“别意”“赠别”相联系,成为一种常见的搭配。

再进一步,为什么“云山图”能够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回答这一问题,最基本的一点是,画面中的“云”“云山”意象与离别的情绪具有紧密的联系。而将“云山”与“送别”相联系,并非是偶然的做法,实际有某种传统在内。

从文学的传统来看,历史上的文学典故包括陶渊明“停云”和杜甫的“云树”,都含有表达对朋友思念之情的内涵。事实上,“云山”在唐、宋时已经具有与离情相关的文学含义。李白《送友人》诗中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云”在此即代指出外的远行者。另据宇文所安研究,唐代送别诗有一种惯常的结尾模式,即用“青山”与“白云”相对,这种例子非常多。比如“别后青山外,相忘白云中”“还望青山外、空见白云浮”

宋代 佚名 青山云山图页

绢本设色 22.9cm×23.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云山”很早以来就具有了送别、离别相关的含义,只是从14世纪之后,“云山图”才被用来创作表达离别之情含义的绘画。

除了以上表达离别之情的主要含义,“云山图”也在日常的创作、酬赠中延伸出了“思亲与孝道”“故土与隐居”等含义。

综上几种含义,对于14世纪的人来说,这些正是官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几件事。在官僚生活中,送别辞官、离任或赴任的官员同僚是社交生活中相当重要的部分。尽管人人都会经历与友人的分别,但对于官僚而言,送别场合意义非同寻常,是官场之中维持人际纽带的重要方式。思亲则是重要的亲缘纽带,官僚由于任命,总是要常年离开双亲在外宦游,因此“孝亲”是官僚情感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对双亲的“孝”又和对君王的“忠”内在一致。隐居则更是历来长盛不衰的文学、绘画表达的主题。

明代 何澄 云山图卷

绢本设色 94.6cm×39.1cm

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馆

云山之“变”

我们设想一下一位14世纪官僚的生活场景,在处理完公事之后,他回到官舍,向同僚展开一幅《云山图》,同僚友人将会在画中感受到这位官员故乡的景色,然后他们各自在内心怀念家乡、父母、并憧憬回到家乡的隐居生活。

到了明代后期,云山图的欣赏环境和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16世纪时,人们对于云山图的态度已开始转变。如前面提到的何澄,他的云山图此时在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语境中被人们赏玩。一些收藏家、商人会重金购入他的作品,他们对何澄《云山图》的欣赏,完全不同于何澄那个时代的官僚圈子中的欣赏者,更多的是对苏州盛行的书画鉴赏风尚的附庸。而另一些例子也表明,当时人们并不再关注“云山图”以往的意义。

滑动查看>>

明代 文徵明 云山图卷

纸本设色 30.0cm×843.0cm

后真赏斋藏

比如存世的文徵明《云山图》,此图长近9米,画于正德三年(1508年),受画人是当时昆山著名的古书与书画收藏家黄云。据黄云的题跋,他本是只向文徵明求书法,不过文徵明在抄录自己的23首旧作之后,又额外绘制了这件《云山图》,二者裱在一起,成为书画合卷。但这件作品创作的初衷并非通过“云山图”传递信息,而更像是借此来展示个人书画技艺和水平。

此外像董其昌为其友人兼官场同僚吴正志所作的“云山图”,同样也不具有14世纪时所带有的官僚生活的含义,而只是因吴正志的书斋名为“云起楼”,董其昌为配合书斋名的意境,故选择以“云山图”相赠。甚至将一件传为米芾的“云山图”重新定名为《云起楼图》赠送给吴正志。

明代 董其昌 云起楼图卷

宋代 米芾(传) 云起楼图轴

绢本墨笔 149.8cm×78.9cm

弗利尔美术馆

这种转变与历史上“云山图”的画家与官僚圈联系减弱官僚从这类图画中慢慢淡出有关。当官僚生活从云山图中退出之后,云山图的创作并没有消退的迹象,16世纪的云山图不论画家还是作品都有增无减,事实上此时“云山图”仍在持续流行,并成为人们熟知的一种绘画样式。

明代中期以后,“云山图”的特殊题材不再能被赋予诸如友情、孝亲、故乡隐居等含义,题材本身的含义不再产生意义,具体的画法谱系转而得到重视和推广。明代中期的苏州成为云山绘画的主要创作地区。对于吴门画家与欣赏群体来说,“云山图”中最重要的不是画面物象的含义,而是画面形式的仿古意味。如沈周作于1488年的《西山雨观图》,正是对米友仁《云山图》的摹仿。根据卷后的题跋,画作的观者也是从对米友仁摹仿的角度来看待沈周的创作。

滑动查看>>

明代 沈周 西山雨观图卷

纸本墨笔 25.2cm×105.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 方从义 白云深处图卷

纸本墨笔 25.8cm×57.9cm

上海博物馆

沈周的仿古倾向体现在对云山的改造。14-15世纪前期的云山图,画面中的山更加平缓、表现的是南方的低矮丘陵,注重营造让人入境的感受。而明中期以后,平缓的山形被尖耸的山形取代。画家不再关注连贯的空间表现,画家想要强调的不是日常的真实,而是一种古代的韵味。他们追求的,应当是“云山图”的古代楷模米友仁的绘画特点。比如《潇湘奇观图》中,画中的山形都是较为尖耸的,山顶有明显的尖角,山体没有凹凸的变化。沈周的“云山图”之所以会出现与米友仁相近的三角形尖峰,和对他的直接学习有关。

这种学习和仿古趣味的追求,在文徵明等一众人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

滑动查看>>

明代 文嘉 仿米云山图卷

纸本设色 23cm×20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而到了在17世纪,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给出的一年四季的38种节令题材名单中,赫然有“大幅云山”,由此可见“云山图”至此时已然成为了夏季悬挂在家中的装饰画,被当成六月暑热炎炎天气之中的应景装饰。云山图含义和功能的变迁,也颇具戏剧性。


结语


我们如今以为熟悉的“云山图”,事实上却相当陌生,在历史上短短几百年间,“云山图”的含义和功能就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此地一为别”到“闲来观云山”,这之间是文化、政治和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耐人寻味……

弘雅书房

微店上新!

系列文创上新,正是购物时

癸卯

On Sale

阅读时有光

当我们将艺术与阅读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以美为媒,推进阅读和美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于2023年5月4日举办2023年度“艺术与阅读”美育展览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办,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作为支持单位共推出三场线上与线下形式的艺术展览,吸引了上万人观展:

1、千年宋韵——宋词与宋画的绝美邂逅

2、书藏百“相”——明清古籍小说插图艺术展

3、惟砚作田——中国古代耕读文化艺术展

近日,弘雅书房与浙江摄影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与这三场展览相配套的文创本,有了它即刻便能化身国风美少年/美少女。让我们一同跟随文创本中的精美艺术作品与文字,感受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中华绚烂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果你是爱书之人,

或是艺术爱好者,

那么这套文创本,

可以让你感受艺术与阅读的双重魅力,

,不容错过!

OVERFLOW PRODUCT

超/值/新/品

千年宋韵、书藏百相、惟砚作田

文创本组合套装(一套3本)

100 原价¥114

 立即抢购

弘雅书房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

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直达小程序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松霖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