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时节,痛风患者应注意哪些养生要点?推荐这三款寒露饮食

 mxb08 2023-10-09 发布于黑龙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图片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7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代表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此时鸿雁南迁,菊花开放,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当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为秋到冬的转折,阴气更甚,多夹杂寒凉之气,从气候特点上看,南方气爽风凉,少雨干燥;而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从层林尽染到漫山红遍,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

寒露时气候总的特点:一是气温下降快,温度下降8~10℃的情况已较常见。二是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在华南,大多数地区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上;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病毒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致病力增强,感冒最易流行。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比如心脑血管病,肺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等。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曹克光介绍,节气变化对痛风患者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肝肾在寒露时节相对弱势,人体容易被寒或湿气侵入,引起大小关节不利,加重痛风。

运 动

寒露季节,北方寒凝凉燥,南方“燥”邪当令,是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肾系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可通过合理运动锻炼,调节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促进尿酸排泄。

中医学在四时养生中强调“秋冬养阴”,寒露时节,气候变冷,阳气收敛,阴精潜藏,合理运动即运动时不能破坏“收敛”这一原则,故不适合剧烈运动、大汗淋漓,以免升发阳气、耗散精气津液。进入寒露,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出现雾霾天气,雾霾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时间。俗话说“春捂秋冻”,这个“冻”不是盲目的冻着自己,适当的冻可以提高身体对寒冷天气的耐受度,可趁天气还未寒冷之前,风和日丽之时外出晨跑、散步、打太极拳等,使身体慢慢适应寒冷;天气寒冷之后,运动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不可脱衣摘帽,避免感冒;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抵抗力相对较差,要尤其重视;天刚亮时,空气质量不佳且晨起气温偏低,身体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所以每天运动时间不宜太早。

寒露后晚上露水雾气重,所以宜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避免晚上七点后户外运动;雾霾严重时,应以居家运动为主。曹克光提醒,痛风发作期不宜运动。停止运动2小时后,关节疼痛不缓解提示运动过量。提倡低强度、有氧运动,剧烈运动可使痛风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肌酸等排泄减少,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同时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增加,会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也可暂时升高血尿酸。

起 居

寒露节气,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生理(阴阳)平衡。人们的起居时间应作相应的调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梳达。

寒露时节外界气温较低,民间称“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下肢及腰腹部的保暖,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影响脾、肝、肾、胃、胆、膀胱等脏腑功能。人的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薄,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寒冷刺激的影响。故民间有“寒露脚不露”“寒从脚下生”的养生保健谚语。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较低的外界气温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减慢,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而增加痛风发作的频率。曹克光建议,痛风患者应穿上保暖性能较好的鞋袜;可用热水泡脚,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尿酸排泄,避免诱发痛风发作,还有助于睡眠。但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冷热刺激感觉不明显,要避免热水烫伤局部皮肤。

情 志

寒露季节,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瑟。因而时常引起人们心中的凄凉之感,产生悲忧的情绪,容易伤感、抑郁,情志失调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不利于身体心理的健康。精神类疾病患者在这个季节也容易出现症状反复的现象。过分伤悲可损伤肺气,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心态也是养生保健的主要内容。

情绪上要注意保持安定平静,忌骄忌燥,勿使情志外泄,使肺气保持清肃,保持内心宁静,情志平和,避免或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可以练习书法、绘画、太极拳等安定神志。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笑对人体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笑能调整与改善人体的呼吸,利于体内浊气的排出。适当地增加唱歌、跳舞、远足等让人开心的活动,都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有利于将心中的悲伤、不悦宣泄出去,让人变得乐观。晒太阳也可改善低沉情绪,对缓解抑郁有一定作用,晴天时可到户外散步,沐浴阳光。

饮 食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喝梨贝养脾肠”。“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饮食方面亦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遵循“燥者润之”“寒者温之”“慎用补品”的原则。

秋天在五行属金,应六气为燥,五味属辛,肺与大肠相表里,寒露空气凉燥,呼吸道和肠道容易被秋燥侵扰,人们在秋天普遍都会感觉口鼻干燥等秋燥症状,儿童易表现为肺系疾病,老人更易表现为便秘、痔疮、便血等。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 还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如芝麻、百合、梨、蜂蜜、萝卜等。百合味甘,微苦,微寒,入心肺两经,可与粳米做百合粥,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百合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如秋水仙碱等生物碱,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尤其痛风患者有良好的营养滋补功效。还可在房间中装个加湿器,增加湿度。应少吃煎炸、热性食物,可多吃些槐花、蜂蜜、香蕉等通便润肠之品。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寒露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鲈鱼、鸭肉、莲子等。

寒冷的时候,火锅、麻辣烫、麻辣香锅等仿佛有了抵御严寒的力量,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但是秋季“燥”为主气,过多地食用辛辣食物容易耗伤津液,使人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的情况。尤其是痛风患者,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和各种酒类,避免旧疾复发。

曹克光强调,痛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饮料的影响,过量摄入果糖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果糖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及蜂蜜中,是甜度最高的天然糖,而甜味饮料中也含有大量的果糖添加剂。建议痛风患者朋友们不喝饮料,水果每天不超过250克。寒露季节气候从凉爽开始走向寒冷,痛风患者可适当在清补的基础上稍加温补之品,但不可大鱼大肉,也不可过多摄入油脂,包括坚果、植物油、沙拉酱、麻酱等。

寒露饮食推荐

食补适合一般体质、没有严重疾病的朋友,可以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补的时候注意尽量选择“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红枣花生山药粥

食材:红枣10枚、花生45g、山药1段、粳米100g。

做法:将山药、花生洗净后,与去核的红枣放在一起煮开,然后把粳米放进去继续熬煮,直至米变得软糯即可盛出,随即便可放温、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

百合莲子银杏粥

食材:百合30g、大枣20g、莲子20g、银杏15粒、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做炖煮即可关火。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雪梨杏仁瘦肉汤 

食材:雪梨3个,甜杏仁10g,猪瘦肉 100g。

做法:将雪梨清洗干净,切成4瓣,除去果核。猪瘦肉洗净,切成小段。起火上锅,放入雪梨、瘦肉、甜杏仁,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继续煮1小时左右,加入冰糖,5分钟后,即可出锅。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适于秋季天气干燥时食用,适于咳嗽,气喘,痰多患者食用。另外,肠燥便秘者可辅助治疗便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