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学生目瞪口呆的导课环节

 3度32f330x7p6v 2023-10-09 发布于河南


-THANKSGIVING-
漫漫长路
感谢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用字母表示数》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让学生的认知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是比较抽象的,也是有些难度的。

怎样让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我想一定要让学生处在真实的情境或者感兴趣的活动开始体验。备课时我翻阅了一些资料,找了适合这节课的导入,大概有以下几种:

1.从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导入:扑克牌的A、J、Q、K分别表示1.11.12.13

2.用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导入:一只青蛙1张嘴;两只青蛙2张嘴, 3只青蛙    张嘴, n只青蛙呢?

3.从生活中的絮絮叨叨导入:这句话妈妈都讲过n遍了。

4.从学生的年龄等导入:今年你几岁?明年呢?n年呢?

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这几种导课方式进行分析如下:

1.扑克牌导入:虽然学生感兴趣,但是首次以知识点的形式展现用字母表示数,学生不容易想到,如果手中拿牌,或者课件中呈现,又太没有吸引力了。但如果前面有暖场,学生会想到扑克牌中的用字母表示数。所以不优先考虑,可以放在后面。

2.儿歌导入:青蛙的儿歌看似学生会感兴趣,但是在四年级学鸡兔同笼时,这样的儿歌已经用过,容易把学生带到似曾相识的情境中,反而导入会有些困难。

3.生活中的絮絮叨叨:数学就是源于生活的,这种导入是可取的,但是如果简单的叙述,而没有把情境融入到情境,学生的兴趣也不容易调动起来。

4.年龄导入。因为我喜欢简单的课堂设计,所以就我个人喜好而言,乐意用年龄导入,因为这节课的例题就是爸爸和孩子的年龄关系。

但是我综合考虑了一下,又觉得第4种导入太过于正式。我一直努力让学生觉得数学无处不在,所以数学课为什么要非常正式,我的数学课从我踏进教室那刻起,就已经开始,要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

所以决定用第3种导入方式,但一定要让孩子们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出生活中处处都是字母表示数。

于是就上演了这样的一幕:

“怎么搞的?前天强调一次,昨天强调第二次,昨晚强调第三次,关于字体工整的事情,我都强调了n遍了,有的同学作业的字迹还是不行。”

我踩着铃声走进教室,虎着脸对学生一顿批评。

教室里1秒钟不到就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低着头,估计大气都不敢出。只有部分胆大的孩子偷偷地瞄我。

教室里的空气凝固了半分钟,我换了温柔的语气问:“同学们,你从刚才的几句话中捕捉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都惊呆了,抬起头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我。

看着他们目瞪口呆的样子,我估计他们大脑已经错乱了,正在回忆我的话呢,于是继续唤醒他们说:“刚才认真聆听的学生一定用数学的眼光捕捉到了数学信息,谁知道?”

“老师,1次,2次,3次”

“老师,除了1次,2次,3次,还有n次”,有学上补充道。

“n次?什么意思”,我问。

“就是次数多”

“就是不知道多少次”

“就是不确定多少次”

学生小手林立,争先回答问题。

“特别好,看来我们生活有些数字是可以用字母表示的,你想想都有哪些?”

“老师,楼层,我们小区的电梯里没有4层,是用3A表示的”

“老师,还有扑克牌,11、12、13分别用字母J、Q、K表示的”

“A也是,A表示1”

。。。。。。

同学们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并且思维已经打开,我知道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