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宏图大业25:变起禁宫,群臣反水

 昵称TiFNlDv4 2023-10-09 发布于河南

宣帝驾崩后,刘昉、郑译秘不发丧,立即矫诏令杨坚辅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同受遗命的颜之仪拿到这诏书便看出了猫腻,意识到这是假的,拒绝签字。
颜之仪的不配合令一伙人感到很意外,杨坚急眼了,这个节骨眼上,颜之仪这老小子居然从中作梗,这可如何是好。只见颜之仪怒斥道:
“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周书·颜之仪传》

这话的大概意思是皇上驾崩,皇子年幼,宰辅之任应该在宗室。如今宗室诸王之中赵王宇文招最年长,不论是出于亲情还是德行,都应该委以重任。各位大人世受皇恩,应当忠君报国,怎么能把神器交给外人呢!之仪一死而已,不能对不住先帝。
这话说得很硬气,刘昉等人见颜之仪不识抬举,就强迫颜之仪签字。颜之仪一看情况不对,急忙跑出去找到宦官召大将军宇文仲进宫辅政。郑译得知消息后急忙通知杨坚阻拦,杨坚带着侄子杨雄、刘昉、皇甫绩和柳裘等人赶过去逮捕宇文仲,稳住了局势。
收拾了宇文仲后,杨坚又回头去问颜之仪索要皇帝的玺绶。颜之仪死活不给,严肃地说:“这是天子之物,自当有人掌管,宰相何故索要!”


颜之仪一而再再而三阻挠杨坚,这引得杨坚勃然大怒,咬牙切齿要杀他。后来考虑到颜之仪声望显赫,威望很高,如果杀了他害怕遭到非议,影响他的光辉形象,最后把颜之仪贬到西域边陲当差去了。
在杨坚联合刘昉、郑译发动的这场政变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就是坐镇后宫的杨皇后。
宣帝虽然搞出来五位皇后,但杨皇后终究是原配正宫,宣帝死后她就成了后宫的主宰,她对杨坚的支持非常关键,这样杨坚才得以以外戚的身份辅政,这在过去是有先例的,在道理上也说得过去。
杨皇后在这场政变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史书中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记载,《周书》和《隋书》的说法神仙打架,就看你信谁了。


《周书》作为北周的正史,为尊者讳,肯定要站在北周的立场上,而杨皇后身为宣帝正宫皇后自然要维护宣帝的基业,因此便出现了非常诡异的一幕:


“初,宣帝不豫,诏后父入禁中侍疾。及大渐,刘昉、郑译等因矫诏以后父受遗辅政。后初虽不预谋,然以嗣主幼冲,恐权在他族,不利于己,闻昉、译已行此诏,心甚悦之。后知其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色。及行禅代,愤惋逾甚。隋文帝既不能谴责,内甚愧之。”——《周书·宣帝杨皇后传》


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初宣帝病危,诏杨坚进宫伺候,后来刘昉、郑译矫诏以杨坚为辅政。皇后虽然不知道他们的计划,但考虑到静帝年幼,害怕大权被外人拿去,对杨家不利,听说郑译、刘昉已发出了伪诏,心里非常高兴。后来皇后得知杨坚有篡逆的打算,心里很生气。隋朝建立后,杨皇后更加愤愤不平,杨坚不能谴责,心里很惭愧。
看到没,这是煞费苦心把杨皇后给洗白了呀,意思很明白,这事儿跟皇后没一点关系,皇后压根就不知情,最多就是从感情上支持其父亲而已。
这么大的事儿,杨皇后毫不知情这可能吗?唐朝的史官觉得不能这么糊弄人,在《隋书》里给出了另一个说法,说宣帝病危时是杨皇后一手策划命杨坚出山辅政。


“宣帝崩,杨后令其父隋公为大丞相,总军国事。”——《隋书·天文下》


这个“令”字用的妙不可言,杨皇后命令自己父亲为大丞相,总领朝政,杨坚称帝以后回忆往事也曾说过:
“公主(杨皇后)有大功于我。

”这“大功”不就对上了。
回到宣帝寝宫现场,在刘昉、郑译和颜之仪相持不下时,命杨坚辅政的诏旨极有可能由杨皇后最后拍板决定。
控制后宫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外朝了。经过多年布局,此时的外朝基本上都被杨坚的党羽把持,只剩下那帮宇文皇族和杨坚不对付。
宣帝驾崩次日,年幼的静帝宇文阐正式入住天台,大会百官,会上宣布以汉王宇文赞为右大丞相,杨坚为左大丞相,节制百官。北周时期以“右”为尊,大权在握的杨坚为何要把宇文赞推到前台,置于自己之上呢?
其实这个人事安排全在意料之中,杨坚想主政,但又怕遭人非议,便想出了这个掩人耳目的好办法,把宇文赞推出来压制舆论。
宇文赞是宣帝的弟弟,宇文泰的孙子,把他搬出来坐镇明眼人都明白这杨坚是什么意思。宇文赞虽然地位尊贵,但并无实权,就和当年宇文泰把广陵王元欣拉入八柱国是一个套路,高高供起来当一只金丝雀,却不给一点实权。
看来杨坚是学到了宇文泰的精髓,问题是你杨坚精明,大臣们也不傻,你玩这一手大臣们可是有话要说。
史载“群情未一”,心里都有想法,杨坚早就料到会有人不服,暗中命担任宿卫的老部下卢贲带兵在外把门。散会后,杨坚前往东宫,百官留在原地不知所措。
卢贲大呼一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隋书·卢贲传》)
想要荣华富贵的人跟我走!
百官窃窃私语,有人跟着走了,还有一些人不想跟杨坚走,就打算溜走,结果发现大门已经被卢贲的士兵堵住了,走投无路之下只能认怂,在卢贲卫兵的“护送”下前往东宫。
到了东宫门口,守门的卫兵不放行,卢贲命令他们开门,卫兵无动于衷,卢贲大怒,瞪着眼怒骂一通,卫兵被唬住了,一哄而散。杨坚这才得以顺利进入东宫,控制了局势。
杨坚顺利坐上丞相之位后,首先就是对定策有功的部下大肆封赏,所谓有福同享嘛。这次政变最大的功臣首推郑译、刘昉二人,如果没有他们做内应,杨坚没那么容易成功。因此,杨坚首先封赏他们,以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司马,协助处理政务。
投桃报李,杨坚够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