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丽萍:做“完美教室”里的幸福教师

 大奔h1wmjlcm1r 2023-10-10 发布于江西

做“完美教室”里的幸福教师

作者|郭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来源|《新教育专刊》

我做新教育至今已经19年。从接触到新教育,到笃定地追随新教育;从一名种子教师到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始终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立足一间有一间教室,和学生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图片


“共读共写”成为教室最美的风景

新教育倡导多读书,读好书。于是我爱上读书,也会让班级的学生爱读书。我所带领的班级教室里,最吸引人的就是“向日葵图书吧”,每学期都添新书,同学们随时拿到自己喜欢的书来读,更可以利用在校内的一些零散的时间来进行阅读。我们还利用书吧开展“和作者对话”、“给名著写序言”、“我的书偶像”等活动,组织学生召开班级读书会,“阅读辩论”会,让学生以各种形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思考,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借助新教育新阅读研究所提供了100本小学生基础阅读书单,我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边阅读一边创作。2022年10月,我到新疆和田支教,把师生共读共写带到和田,为所在班级学生购买图书一千多本,带领学生开展全学科阅读,每学期都有共读书目,以及学生共读共演活动。在阅读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多次走到讲台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推进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的阅读并不是简单地读读而已,而是要探索堂课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链接的最佳路径。让学生成为阅读的最大受益人。

学生有学生的阅读与创作,我也有自己的阅读与专业写作。《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两本书已经正式出版,至今已多次印刷,那是记录我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教学思考的书;《童心“桥”》是我每周和孩子们父母沟通的一篇文章;学生过生日,我写生日诗送给他们,利用孩子们名字中的含义,经历中的故事,性格中的特征,学习中的亮色编织出特别的语句,就像蜘蛛夏洛为小猪威尔伯织字那样,织我下最郑重的期许,到现在为止我写的生日诗近百首。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学生开始居家学习。突然改变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担任班主任同时兼着两个班语课的我有些措手不及。为了稳定学生情绪,在接到学校通知当日的凌晨,我就起来给学生及家长写下第一封信,发到了班级群里。次日一大早,还在休假的我就从延庆回到市里“备战”。在随后的日子里,除了视频和通话之外,每天仍坚持以线上书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从第一封到第十九封,一直写了三万余字。在信中,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每天分享一首小诗,动员大家一起读诗赏诗写诗。那段时间,班里的孩子们就像战士一样,在特殊时期始终保持镇定,积极做好居家学习和锻炼。

我们在共写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层面,而是每一个被点亮的美好日子,是孩子们的快乐和喜人的长势。我班学生的文章在《作文导报》、《北京晚报》、《意林》杂志上发表,还有学生参加“未来精英”选拔活动进入决赛荣获北京赛区银奖。新教育教室成为了花开的土地。

缔造完美教室——汇聚伟大事物,呵护每个生命,擦亮每个日子

图片


“晨诵课程”擦亮每个日子

还记得2016年10月23日,我的班级参加海淀区诗歌朗诵大赛。这次比赛,可以说是创造了奇迹。22日晚上得到通知,23日下午两点参赛,训练、化妆、借服装、换服装加起来也就四个多小时准备时间。我是抱着去学习的心态参赛,想不到的是,我们班的朗诵获得全场朗诵类节目最高分。其实,细细想来,我们准备的时间不是四个小时,而是四年,从一年级开始,每个清晨我们都在朗诵,每天都在和好诗相遇,每天都在练功。我们阅读金子美玲的诗,感受金子美玲的诗风清亮;读谢尔西尔弗斯坦的诗,感受他的幽默;我们还读顾城、艾青、樊发稼、金波、雪野等等老师的诗,每日十分钟,坚持不懈。就这样坚持每日晨诵,4年赏读800首左右的好诗。读着读着孩子们就有了创作欲望,开始仿写,写着写着就想挣脱原诗的束缚,自己自由创作,就这样,一个个小诗人就诞生了。小诗人庄子悦于2015年12月27日举行了个人诗集《向日葵.爱》发布会,班级诗集《葵园小太阳》编辑成册。同时也在全校激起了诵读诗歌、创作诗歌的热潮。

经由诗歌滋养的童年是丰富而美好的,每个早上我们都读得热气腾腾。我也把每日晨诵带到了新疆和田海淀小学。和田少数民族孩子占多数,不少学生拼读汉语拼音难度非常大,家庭中缺少汉语环境,接受起来很慢,晨诵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学情,我也选择慢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尝试通过游戏的方式走进学生内心,去了解学情,从浅显有趣的儿歌开始因学定教,逐渐尝试着进行创作。经过一年多的每日晨诵积累,学生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渐渐地爱上了诗歌,产生了创作的欲望,部分学生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特有的诗歌,他们也成为小诗人,那股高兴劲儿无以言表,从而对学习的热爱之情也成倍增长。

晨诵午读暮省: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图片


“共演共讲”师生一起成长

每学期,我们都共读一本书,共演一幕剧,到现在我们已经共演了很多幕剧。坚持共演使赵亮同学由“面包”成长为《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中的主角“大头领”。赵亮妈妈在参加期末生命叙事后写到:“孩子从在最早的剧目中出演一棵树,变成了出演一堵墙,再后来是出演一块面包,现在成为“大头领”。我真心的想告诉你,剧目里那个霸气、蛮横、无理、专制的“坏老鼠”深深震撼了妈妈,我不知道你在每天那么繁忙的学习之余,是用什么时间背会了那厚厚的一摞剧本,老师又是如何启发一个腼腆而温顺的男孩子去挑战这样一个反面角色的,录像的时候,妈妈流下了眼泪。坚持共演使淘气的小男孩和法忻变成可爱的“秃鹤”。在共演《草房子》时,和法忻饰演秃鹤,毫不犹豫剃了光头,真的像主人公秃鹤一样对集体有着浓浓的爱。就这样,一幕幕剧记录着一个个美好的活泼的日子,也丰盈着师生的心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的教室一直在行走之路。

图片

我们学校,讲台不只是老师的,也属于学生,因为我们每周都有一节课让学生成为小讲师,进行“儿童讲堂”。2012年,我从一年级开始,每周开设一次“儿童讲堂”,一直坚持至今。

回顾近二十年做新教育的历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阅读、创作、编剧、演剧,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中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有趣味,能感受到教育职业带来的幸福和尊严。我愿意做孩子们永远的朋友,做完美教室里的勤奋敬业、善于挑战、勇于创新幸福教师。

来源|江苏教育报《新教育专刊》、守望新教育。

戏剧课程对孩子的意义——让孩子用整个身心来学习,让儿童在戏剧中学习和成长
张明霞:戏剧教育进课堂,奏响人生幸福曲
郭丽萍:一间小教室,十个大行动
长翅膀的课程——在新教育中成长的“向日葵班”
......

图片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郝晓东: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
教师成长之路究竟该如何走?——新教育人的选择:职业认同与“吉祥三宝”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生命叙事集锦|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向上成长,向新而行,向世界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教师生命成长与专业发展美文案例合集——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特别推荐:新课标、新课改、新教法学习资料合集——仰望星空,守望田野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图片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