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气奉生膏——初识膏剂、膏方、膏滋

 风徽中医陈越 2023-10-10 发布于云南

马上又要到服用膏滋方的时节了,但是很多人对膏滋方的认识比较粗浅,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将带大家一起系统的去认识膏滋方。重点在于认识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的运气奉生膏,我将从膏滋方的内涵、运气奉生膏的理论基础、运气奉生膏的处方原则、摄养范围、适应人群,服用时间及服用方法,系统的为大家进行介绍。


膏,《说文·肉部》曰:“膏,肥也”;《广雅·释言》曰:“膏,泽也”;《集韵号韵》曰:“膏,润也”。常借指物之精华,如“民脂民膏”、“黄金之膏”、“玄玉之膏”。《礼记·内则》孔颖达疏:“凝者为脂,释者为膏,以膏沃之,使之香美。”这个就跟我们的养生就容易联系起来了。《灵枢·五瘙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

所以,“膏”,其本意是指动物的脂肪,后来泛指比较浓稠的膏状的物,在中药的制剂中可以把中药材加工制成像动物的油脂一样细腻稠厚的半流体状的物质称为膏剂。

膏剂,仅是从剂型上论,属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剂又分为内服膏剂与外用膏剂,外用膏剂又叫膏贴、薄贴、膏药等。早期文献中的膏大多都是外用的,如《中藏经》中的大圣通神乳香膏、水澄膏、更苏膏、千金膏等,大多是敷贴外用的膏。故历史上的膏方给人更多的是外用膏的概念,俗称“膏药”(例“贴膏药”、“狗皮膏药”等);《五十二病方》中也有少量的有内服的膏,如“以水一斗,煮胶一升、米一升,熟而啜之,夕毋食”方,虽未以“膏”名,却可视为文献可见最早的内服膏剂方。稍后的《武威汉简》中有“治百病膏药方”和“治千金膏药方”等,是现存文献中见到的最早以“膏”命名的用于内服的膏剂方。

膏方,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膏方一般指的内服膏,内服膏在早期也经常被称为“煎”,如《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煎、猪膏发煎等。称“煎”的方,许多又是做成丸药服用的,这个煎跟我们现在“煎药”的“煎”不一样,它这个煎就是把药熬成膏以后,往往要把它再做成丸药,如《金匮要略》中的鳖甲煎丸,《千金方》中的众多煎方等均是。这些早期称作“膏”或“煎”的内服剂,主要用作治病,有少数的以滋补为主。如《中藏经》中的两地黄煎(一谓能“解劳、生肌肉、进食、活血、养气”,一谓“久服断欲,神仙不死”);《外台》引《经心录》的陆抗膏(《千金》亦有载录,方大同小异)等。

膏滋方专指流行于江浙环太湖地区的一种冬季服用的“膏滋药”的民俗,是一种特定的一个文化概念。江南民间冬令用作调补“治未病”的膏,习称“膏滋药”;现在有些人口头上讲的吃“膏方”实际上是吃“膏滋”,严格说来医生开的膏滋处方才叫“膏方”,至今在“膏滋”民俗区,尤其是在龙砂文化区,大家仍习惯叫“吃膏滋”。用作冬令进补的“膏滋”,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制剂形态,也不仅仅是滋补而已。“膏滋”或“膏方”,在江浙一带是一个已约定俗成的有特定概念的名词,具有医学上的特殊含义。膏方、膏滋与膏剂的区别显而易见。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膏方》对膏方的定义为:“膏方”是以养生保健为主要目的所服用的中药膏剂,又称“膏滋”。明确指出膏方的主要目的不是治病(治“已病”),而是养生调体“治未病”。

总的来说,膏方是膏剂中的内服膏,膏滋则是膏方中以“治未病”为目的,常于冬令服用的一类膏方。


给大家送福利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