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7年辽在东北土地上建国。最初10年中并未设立年号,直到公元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机才建元“神册”。 “神册”共用了7年(916—922年)。太祖治国,任用了大批汉人以辅佐朝政,货币政策方面也以中原为师,趋向统一。 据辽史食货志称: “先代撒剌的,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太祖袭而用之,遂致富强,以开帝业”。据此推断,辽应很早就开始铸钱。有一种“通行泉货”无年号钱,就是这个时期铸造的。 据前人考证,辽太祖神册年间先后铸有元宝、通宝二形制。钱文“册”字有两种写法。 一是“册”字中间只有一横的“单横册”;二是“册”字中间是两横,称“双横册”。 该币的形制大小不等,材质有金,银,铜,铁,铅等五种,均有发现存世。总体上属于较珍稀的辽钱品种,其中尤以元宝双横“册”遗存最为稀少。 第一枚“神册通宝”据传多年前出自东北,是当时所见孤品,引起泉界极大轰动。之后该钱辗转流失海外,现由新加坡大藏家陈光扬先生珍藏,国内仅存一张照片、一纸拓片,相互转载,世人难窥其真容。从图片可以见得,此钱有冰裂(似修复),币文“册”字为双横笔。 后又发现第二枚“神册通宝”,版式与上枚一致,钱体完整,但币缘略宽内穿廓不规矩,钱文又漫漶不清,漂浮于钱体地章上,令人存疑。 再后来,有国内泉友“京川游侠”发出一枚“神册元宝(双横册)”直径23.77mm重4.74克的同款小平钱。感觉与第一枚相似。应为太祖神册官炉所铸,开门之品,可与第一枚相互佐证。 另有360图书馆“寒石”先生发表银质“双横册”小平一枚。钱径24.31毫来,穿径6.65毫来,厚1.38毫米,重4.0克。 目前,这种双横笔“册”之“神册元宝”互联网发表不多。更多的是单横笔 “册”“神册元宝”钱。 如: (1)径:29.4mm;厚:2.3mm;重:10.7g。银钱,折三,旋读。 (2)径:29.9mm;厚:2.1mm;重:9.2g。折三,背月星纹,旋读。铜银合金。 ![]() ![]() (3)径:29.9mm;厚:2.5mm;重:11.5g。银钱,折三,背阴刻契丹文“契丹万年”。 ![]() ![]() 很明显,上面三枚钱币均带有非常浓烈的辽钱风貌。 除此之外,360图书馆“猎鹰个人图书馆”雁山泉声好友还发表出一枚直径45mm折十鎏金(或金质)“神册”钱。可谓是对“神册元宝”开了眼界! ![]() 藏友“辽金宫藏”发表的“神册通寶”背契丹文“契丹万年”铜鎏金钱。更是堪称一绝! ![]() 2019年,从东北辽人故地再传出新消息,又发现了九叠篆书体的“神册元宝”背阴刻契丹文折二钱,被我收藏一枚。 ![]() ![]() 此钱钱径26.8mm厚2.0mm穿6.4mm币文高0.4mm,重7.02克。背阴刻契丹小字“阳元神册”(右上左下阅读)。 由藏品的尺寸,重量推算,该钱系青铜合银材质,材质精细,铜色暗红,表面有鎏金痕,疑原为鎏金钱。生坑,地章布满硬绿绣。 钱文书体九叠篆,旋读“神册元宝”。其笔法娴熟,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特别是“册”字,硬是叠篆九层,别具一格,令人叹服。铸工精美绝伦,从背刻阴文与币文应对和它的推测,当系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元时官铸开门之品。 新近,又囊获一枚折三“神册元宝”。直径29.3mm厚1.8mm穿7.0mm外缘2.9mm,重8克。材质合银。 ![]() ![]() 此藏钱币文书体仍是隶书,但略有隐起,与辽铸钱风格相同。其黑古漆包浆浓郁。穿廓均好,外缘宽厚,表面圆润光结。务需多究,当是开门之品。 如此以来,“神册元宝”钱就是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形制齐全。尚待折五出现,“一家人”就团聚了! 因“神册”系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国制第一个年号,使用又仅有七年之短,在“神册”年内铸造的任何钱币都必是辽钱的第一珍泉,非它莫属! 凡藏有者皆应继续持有,不会有误。 2023年10月10日撰稿于成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