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秦宣王墓(第十代)

 镜头下的历史 2023-10-10 发布于陕西

  明太祖朱元璋,可谓屌丝逆袭成功的典范,草根出身的他一举登上了帝位,建立了大明帝国。为稳固来之不易的帝位,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措施,诛杀一起打江山的诸功臣。实行分封制,把自己的儿子侄子等分封至全国,封了25位藩王。其中地位仅低于皇太子的次子朱樉封为秦王,并设西安府。由于秦王在诸位藩王中年龄最长,兵权最重,又担负着拱卫西北边疆的重任。故秦藩国被称为“天下第一藩”。秦藩国享国274年,伴随明朝始终,并有十四座明秦藩王陵存世。

  十四座明秦藩王陵分布在西安南郊长安区一带。明制:各藩始王之后,世子、诸王年满二岁后,开始修建陵墓,修好后只留一个天井,死后才封葬,讳避墓,称为井。依制:每井有两营兵护守。每个井就是一处藩王陵,每个寨就是守陵军的驻地。今以大府井为首(今长安区韦曲镇大府井村东北)包括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简王井、康王井、庞留井、世(十)子井,共九井和护陵军营形成许多寨(东伍村,南伍村,胡家寨,大兆寨,甘寨,查家寨,常旗寨,南高寨等)。之后经历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和社会的变革,“井”和“寨”发展为村庄,居民均为藩王守陵军裔。所谓“九井十八寨,个个有由来”。

  前天(2018.12.16)休假,很难得的好天气,天很蓝,很适合摄影。迫不及待的驱车前往西安走访明秦王墓。诸明秦王墓有石刻遗存的有六座,依照分布位置首先走访第十代秦宣王朱怀埢墓。此墓位于三府井村,几年前我来过一回。三府井村已经拆迁,消失在繁华的都市中。现在在地图上搜三府井村会出现一条三府井路,为了纪念此村特意把附近的一条路命名为三府井路,这样做挺好。当年来时此墓在一片高楼旁的一大片拆迁后的空地里,当时空地被一圈彩钢挡板围着,我从挡板缝隙钻入空地里寻找,远远就看见了神道上的华表。神道被一圈矮墙围着,只能看到高出矮墙的华表。走近后发现南面矮墙上有一扇铁门,门是锁着的,离门不远处游荡着几条大狗,我抄起一根木棍壮着胆悄悄靠近铁门,见几条狗没有进一步行动于是松了口气。见铁门不高,有落脚点,好像很好翻越的样子,于是没有过多迟疑翻门而入。

  这次来凭记忆顺利找到了路边那个还未被拆除的三府井村的门楼,门楼后面就是那片空地,变化不是很大,彩钢挡板变成了砖墙。从门楼进入空地,有了上次的经历,这次进去直接抄起一根顺手的木棍朝着神道围墙的位置走去。神道围墙北面紧挨着陵墓封土堆,封土堆跟前发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国保碑和龟驼碑底座的赑屃。围墙里的神道是一片菜地,石刻就排列在菜地里。还是国保单位,一点都不受重视,还种着菜呢。想着跟上次一样绕到围墙南面的铁门那翻门而入。顺着西墙根走到南面,刚往南墙探出个脑袋,铁门跟前三四条大狗就叫着缓步朝我走来,赶紧收回脑袋转身快步朝北走,边走边攥紧手中的木棍,心想即将是一场恶战啊,回头一看,狗没有跟过来,虚惊一场。门是翻不了了,只能翻墙了,还好墙不高,西墙靠北边墙根有一堆烂砖,刚好垫脚,没费多大劲就翻进去了。

  好家伙,就想拍个照,整的这叫一个狼狈。拍完后翻墙出去,走出空地,累的气喘吁吁,内衣都湿透了,天气也真是给力,气温回升的厉害。

  朱怀埢,明太祖八世孙,秦康王朱志[土絜]五世孙。怀埢,本来只是一名镇国中尉,其曾祖父朱诚润,是第一代临潼王朱公铭的次子,封镇国将军。秦简王朱诚泳无子,由第三代临潼王朱秉欆袭秦王,朱秉欆堂弟即朱诚润之子朱秉柎封辅国将军,朱秉柎之子朱惟燫封奉国将军,朱怀埢即朱惟燫之子,封镇国中尉。以怀埢的身份,已经属于远支王族,但他的命运很巧,简王无子,由临潼王袭,即昭王,昭王只有一子,即定王惟焯,定王又无子,以明朝的宗法继承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叔亡侄嗣,怀埢的血统最近,因此得以由中尉直接进封秦王。嘉靖二十七年(1548),怀埢袭封秦王,同时,追谥其曾祖父镇国将军诚润为恭王,祖父辅国将军秉柎为顺王,父朱惟燫为端王。奏以本禄千石赡诸宗,赐敕奖谕。嘉靖四十五年(1566),怀埢薨,谥号宣王。子靖王敬镕嗣。

  神道西侧文官翁仲

  神道东侧文官翁仲

  神道西侧仗马与牵马人,有牵马人的仗马在明秦王墓中现存仅此一处。

  神道东侧残损的仗马与牵马人

  神道西侧石羊,此石羊的羊角在耳朵处盘成螺旋状,很耐看。我比较喜欢这座秦王墓的石刻,相比其他明秦王墓石刻风格有所不同。

  神道东侧石羊

  神道西侧石虎

  神道东侧石虎

  神道西侧华表

  神道东侧华表

  东面有世子墓,修了个世子公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