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刀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精确触诊

 1587hujili 2023-10-11 发布于广东

一摸就会:触诊技术



喙突肩峰韧带

让患者仰卧,先确认喙突外侧上方和肩峰前缘,把它们连成一线,然后压迫那条线的中间部位。

当手指在深部触诊到某个有弹性的组织时,手指会反弹回来,该组织就是喙突肩峰韧带。

已变形肥厚的喙突肩峰韧带会硬化,特征是不具将压迫力反弹回去的弹性。

喙锁菱形韧带

病患坐姿上肢下垂,诊疗者将手指放其喙突的上方,从喙突尖端开始往内侧方向移动,如此便能触到菱形韧带。

接着被动移动肩胛骨向下旋转,便能触摸到菱形韧带紧绷增加的状态。

喙锁圆锥韧带

将手指放在喙突基地的内侧时,可以触摸到圆锥状韧带。

接着被动移动病患肩胛骨向上旋转,如此便能感觉到圆锥韧带紧绷增加的状态。

喙突肱骨韧带

让病患呈仰卧并调整姿势,让诊疗者可以从床边操作患者的上肢。

稍微伸展病患的肩关节,将手指放在大结节和小结节的上面。

接着让病患的肩关节伸展、内收、外旋,并对开始紧绷的喙突肱骨韧带进行触诊。

当难以辨认时,则先感觉韧带的紧绷状态,接着使肩关节屈曲、内旋,以便使韧带的紧绷状态解除,之后韧带再一次紧绷时,便能清楚判定了。

肩峰锁骨韧带

让病患侧卧,诊疗者用一只手包住病患的锁骨肩峰端,而另一只手包住肩峰,以此状态触诊。

用一只手固定病患的锁骨肩峰端,让肩峰沿着锁骨的曲线往前方和后方滑动,以此方式对肩峰锁骨韧带的裂缝进行触诊。

前胸锁韧带

病患侧卧,诊疗者用一只手固定锁骨的肩峰端部位,另一只手放在锁骨的胸骨端前方,以此为触诊起始位置。

下压病患的锁骨,并同时往后方伸展,如此可以触诊到前胸锁韧带的紧绷状态。

肋锁韧带

病患侧卧,诊疗者一手支撑住病患的锁骨肩峰端部位,并上举约20度,让其产生某种程度紧绷状态。

诊疗者另一手放在第一肋软骨的内侧上方处,让锁骨往后伸展,就可以触诊到肋锁韧带的紧绷状态。

肩关节囊状韧带

后下部肩关节囊状韧带

诊疗者用一手固定其肩胛骨,另一手让病患的肩胛骨呈外旋位,

并进行被动水平屈曲运动,确认其可动范围和抵抗感。

接着让病患肩关节呈内旋位,并同样进行肩关节的水平屈曲运动

在可动范围明显减少的同时可以感觉到强烈的抵抗感。

前下部肩关节囊状韧带

患者仰卧位,操作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一手让肩关节呈内旋位并进行被动水平伸展,确认其可动范围和抵抗感。

接着让患者肩关节呈外旋位并进行被动水平伸展运动,确认其可动范围和抵抗感。

和内旋比,明显感觉到可动范围减少,且抵抗程度增强。

后上方部肩关节囊状韧带

病患仰卧,上肢倾斜于胸部前方。

诊疗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一手让病患的肩关节呈外旋位并进行被动内收,确认其可动范围和抵抗感。

接着让肩关节呈内旋位进行被动内收,确认其可动范围和抵抗感。

和外旋相比,明显感觉到可动范围减少,且抵抗程度增强。

基础触诊教学:肩胛骨部位-肌肉篇

先看下
和肩胛胸关节有关的肌肉
都有哪些?








菱形肌

大菱形肌


起:第二-五胸椎棘突
止:从肩胛骨棘三角开始到下角范围的内侧缘
肩胛后神经(C5)

小菱形肌

起:第七颈椎棘突、第一胸椎棘突
止:构成肩胛骨棘三角底边的内侧缘
肩胛后神经(C5)

胸小肌

起:第二-第五肋骨前方
止:肩胛骨的喙突
胸肌神经(C5-T1)
胸小肌连接了喙突和胸腔,看起来就像屋顶。

而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肱神经会通过胸小肌的深部。


前锯肌有一部分起始于第二肋骨的纤维,会和起始于第一肋骨的纤维共同止于肩胛骨上角。

前锯肌有一部分起始于第二肋骨的纤维,会和起始于第三肋骨的纤维共同止于肩胛骨下角的内侧缘。

前锯肌起始于第四肋骨和第九肋骨的纤维,最后集中止于肩胛骨下角。

一摸就会:触诊技术




   斜方肌

上方纤维

让病患坐位,肩稍微屈曲抗阻,

使三角肌前端纤维固定肌的斜方肌上端纤维就会以等比例增加收缩,

且三角肌活动量也会等比例增加。

中间纤维

病患俯卧,肩外展90度,

反复进行肩水平伸展运动的抵抗,

会导致三角肌后端纤维和中间纤维收缩增加,

而作为这两条肌肉的固定肌的斜方肌中间纤维收缩也会增加。

下方纤维

患者俯卧位,肩胛骨起始位置加强屈曲运动,

作为斜方肌下方纤维便会产生收缩,就可以进行触诊。

肩胛提肌

病患俯卧,颈部向对侧旋转,肩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诊疗者手指放在病患肩胛骨上角,

在引发肩胛骨向下旋转再进行肩胛骨上举运动

提肩胛肌会往内侧上方移动,便能触诊到。

前锯肌

病患坐位,肩关节屈曲90度,由肩胛骨外展做出上肢向前推出的动作。

以肩胛骨下角为目标,将手指放在同一区域的肋骨侧面,

让病患做出上肢向前推出的动作,

再对前锯肌进行触诊。

先看下肩关节周围韧带都有哪些?



◆喙突肩峰韧带

起:喙突的外侧上方

止:肩峰的前面

喙突肩峰韧带、喙突、肩峰合称为喙突肩峰弓。喙突肩峰弓和肌腱一起形成了第二肩关节。

喙突肩峰韧带具冈上肌的作用方向,而移至向心位置的滑车机能,而且能防止骨头随上举运动而上升。


◆喙锁韧带

(菱形韧带、圆锥状韧带)

菱形韧带

起:喙突的内侧上方

止:锁骨的斜方线

圆锥状韧带

起:喙突的基底

止:锁骨的锥形结节

◆喙突肱骨韧带◆

起:喙突的基地

止:肱骨的大结节、小结节

喙突肱骨韧带一部分是和胸小肌的纤维合并所构成的。

喙突肱骨韧带会随肩关节的内收、外展、水平伸展运动而产生紧绷状态,这是为了抵抗骨头下方的不稳定性所致。

◆肩峰锁骨韧带◆

起:锁骨肩峰端上方

止:肩峰的上方

◆前胸锁韧带、肋锁韧带◆

前胸锁韧带

起:锁骨的胸骨端前方

止:胸骨柄的前方

胸锁关节的关节囊里有关节盘。

肋锁韧带

起:  第一肋软骨内侧端的上方

止:锁骨的肋锁韧带压痕

◆肩关节囊状韧带◆

肩关节囊  

起:肩胛颈、关节唇与关节唇外围

止:肱骨的解剖颈与大小结节

上侧盂肱韧带     

起: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附着处的前方

止:小结节的前方

中盂肱韧带      

起:前上方的关节盂与关节唇

止:解剖颈的下缘

前下侧盂肱韧带    

起:前方关节唇

止:解剖颈的下缘

后下侧盂肱韧带   

起:后方关节唇

止:解剖颈的下缘


其实肩关节囊状韧带是这样的......

(解剖)

A:肩峰

LHB: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CH:喙突肱骨韧带

SGHL:上侧盂肱韧带

C:喙突

MGHL:中盂肱韧带

ALGHL:前下侧盂肱韧带

PLGHL:后下侧盂肱韧带

  • 附:针刀复习资料

  • 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是有外伤或劳损史,在单侧或双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敏感    的压痛点_屈躯实验阳性。  

  • 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体表定位为  第三腰椎横突尖。

  • 3.  棘上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 4.  棘上韧带损伤点大多在 棘突顶部的上下缘 。

  • 5.  棘间韧带在脊柱 突然过度扭转 时易发生损伤。

  • 6.  腰肋韧带损伤常被误诊为  腰背筋膜炎   而得不到针对性治疗。

  • 7.  腰肋韧带损伤诊断要点为有劳损和外伤史, 在第五腰椎横突外侧缘髂嵴处或第十二肋下缘第一腰椎横突外侧有疼痛和压迫,拾物实验阳性 。

  • 8.  腰肋韧带损伤的体表定位有 第十二肋骨内下缘压痛点,髂嵴后分压痛点和腰椎横突。

  • 9.  髂腰韧带损伤在第四,第五腰椎外侧缘和髂骨内嵴之间的髂腰角处有深在性压痛。

  • 10.髂腰韧带损伤的部位主要是髂腰韧带的起点和止点.

  • 11.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 12.消化性溃疡疼痛的特点为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和疼痛部位,疼痛性质。

  • 1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针刀操作首先摸准腰三棘突顶点从腰三棘突中点旁开3厘米在此定位。

  • 14.第三腰椎横突损伤主要在第三腰椎横突尖端.

  • 15.棘间韧带损伤临床上易与棘上韧带损伤相混淆。

  • 16.腰肋韧带损伤的部位主要是第五腰椎横突外侧缘髂嵴处第十二肋下缘.

  • 17.髂腰韧带是稳定第四,五腰椎的强有力结构。

  • 18.髂腰韧带的损伤主要是由于腰部过度屈曲和过度扭转,或侧弯引起。

  • 19.髂腰韧带损伤慢性期一第四,五腰椎的平衡作用丧失,腰部呈僵硬状态。

  • 20.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大量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

  • 21.肱骨外上髁炎是  伸腕肌  、  伸指总肌    、  旋后肌  附着点处肌腱内部轻度撕裂和局部轻微出血、机化后,在自我修复过程中结疤、粘连、挤压该处的神经血管束,引起疼痛。

  • 22.腱鞘囊肿是指 关节囊或腱鞘附近某些组织的黏液变性 所形成的囊肿。

  • 23.屈指肌腱鞘包绕 指浅屈肌腱     和  指深屈肌腱    ,此腱鞘同  外层腱纤维鞘    及    内层滑液鞘组成。

  • 24.四肢肌腱凡经过“骨-纤维隧道”处,均可发生腱鞘炎,如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 拇长伸肌腱鞘炎  、 指总伸肌腱鞘炎  、   指屈肌腱腱鞘炎  。

  • 25.针刀治疗的目的就是在不切除人体组织、器官的前提下,恢复人体的生理平衡  ,这种平衡包括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和  骨关节  的力平衡。

  • 26.造成动态平衡失调的四大病理因素为粘连   , 瘢痕     、  挛缩  、堵塞 

  • 27.针刀治疗的原则:  针刀为主  ,   手法为辅  ,  康复理疗   , 配合药物  。

  • 28.针刀闭合性手术要做到剥离病变部位软组织关键点的粘连  ,切开  瘢痕  ,松解  挛缩   ,疏通  堵塞 ,调节电生理线路。

  • 29.针刀治疗的机制为  恢复动态平衡和调节力平衡,促进能量释放和能量补充,疏通体液潴留和促进体液回流,激发生物能转变成生物电流和促进局部微循环。

  • 30.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具体可以分为两组,前组中距离正中线2厘米-处有滑车上动脉,滑车上静脉,滑车上神经。    

  • 31.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具体可以分为两组,前组中距离正中线2.5厘米-处 有眶上动脉,眶上静脉,眶上神经。

  • 32.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具体可以分为两组,后组有枕动脉 , 枕静脉  , 枕大神经 行于枕区 。

  • 33.帽状腱膜挛缩的针刀治疗中,针刀刀体与进针刀处颅骨骨面垂直,刀口线与帽状腱膜纤维走行方向一致。

  • 34.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头部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头部后仰。

  • 35.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颈丛肌支支配。

  • 36.肩胛提肌起自上4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的上部,作用是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

  • 37.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是胃酸分泌过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 , 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减弱。

  • 38.溃疡活动期其组织的病理改变由浅入深可以分为四层,其中第一层为急性炎性渗出物,第三层为肉芽组织  。

  • 39.消化性溃疡的腹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 或饥饿样痛。

  • 40.消化性溃疡的腹痛特点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

  • 41.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大量出血, 穿孔 ,  幽门梗阻。

  • 42.空腹时上腹部保胀  和逆蠕动的胃形以及上腹部震水声是幽门梗阻的特有体征。

  • 43.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 速度 和 出血量 。

  • 44.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都多出现于中上腹部,但胃溃疡疼痛的部位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 45.根据网眼理论可知,肩周炎的病理机制是肩关节周围广泛的粘连和瘢痕这是它的整体病理构架。

  • 46.肩周炎轻度病人用 1﹪利多卡因 局部麻醉,中、重度病人需在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做针刀松解。

  • 47.肩周炎发病的关键部位主要是  肱二头肌短头的附着点喙突处  、 肩胛下肌在小结节止点处、肱二头肌长头经过结节间沟处、小圆肌的止点,此时就需要针刀加以松解和调节,才能治愈疾病。

  • 48.肩周炎的针刀治疗采用 C字型 针刀松解术。

  • 49.肩周炎有 冻结肩  ,凝肩 之称

  • 50.菱形肌损伤以青壮年多见,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过去多被统称为背痛,病程长,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 51.大小菱形肌位于背上部  斜方肌的深面、肩胛提肌的下方。

  • 52.菱形肌损伤的针刀治疗术毕后,采用的手法治疗是阻抗扩胸手法。

  • 53.菱形肌损伤的针刀治疗体位是俯卧位。

  • 54.菱形肌损伤针刀治疗用甲紫溶液在  大菱形肌起止点  , 小菱形肌起止点,肌腹部的压痛点  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针刀点。

  • 55.针刀手术常用体位有 俯卧低头位,仰卧位,俯卧位, 侧卧位,坐位,

  • a) 端坐颈椎牵引位   ,俯卧腰椎牵引位。

  • 56.针刀的术后护理包括保持针刀口清洁  , 体位  ,做好基础护理  ,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57.针刀术后常规处理包括全身情况的观察 ,预防针刀口感染,术后用药  。

  • 58.俯卧腰椎牵引位适用于脊柱侧弯及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病人。

  • 59.端坐颈椎牵引位适用于需要多方位整体针刀松解的严重颈椎病患者。

  • 60.俯卧低头位适用于头颈部疾病的针刀治疗。

  • 61.仰卧位适用于针刀松解侧颈部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

  • 62.针刀手术麻醉包括  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 63.针刀是一种 闭合性   手术,与普通手术一样,必须在无菌  条件下进行

  • 64.目前常用的空间消毒法有紫外线消毒法   和化学气体熏蒸法 

  • 65.化学气体熏蒸法包括乳酸熏蒸法和福尔马林熏蒸法.

  • 66.一只针刀只能在一个  治疗点使用,以防不同部位交叉感染。

  • 67.喙突外1/3为肱二头肌短头起点,中1/3为喙肱肌起点,内1/3为胸小肌起点,外上缘为喙肩韧带,内上缘为喙锁韧带。

  • 68.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体表定位在肱二头肌短头起点的压痛点喙突点处定位,作为针刀闭合性手术进针刀点。

  • 69.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针刀手术体位为端坐位。

  • 70.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易被误诊为肩周炎。

  • 71.菱形肌损伤,肱二头肌短头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均采用1﹪利多卡因 ,局部 麻醉。

  • 72.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针刀手术体位为端坐位。

  • 7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发病缓慢,多为摩擦劳损  所致,且迁延难愈。

  • 74.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体表定位用甲紫溶液在  肩关节肱骨结节间沟处的压痛点 定位,作为针刀  闭合性手术进针刀点。

  • 75.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针刀操作,以结节间沟的压痛点为进针刀点,刀口线方向和肱二头肌长头方向平行。

  • 76.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可在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髁找到明显的压痛点。

  • 77.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韧带附着点处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刀法,不在附着点则用  横行铲剥法刀法。

  • 78.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表定位是胫侧副韧带起止点。

  • 79.根本性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需要针刀松解的部位在髌韧带和脂肪垫之间。

  • 80.跟痛证的病变关键点有两个,需要松解跖腱膜中央部和跖腱膜内侧部为治本之策。

  • 81.针刀治疗跟骨痛是对挛缩的跖腱膜进行松解。

  • 82.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体表定位在髌韧带中点压痛点。

  • 83.针刀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时,针刀体沿刀口线垂直方向倾斜,与髌韧带平面成15°角。

  • 84.针刀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时体表定位T3~T7胸椎棘突、棘间、肋横突关节和T3~T7的上下左右有压痛结节条索等局部病灶处。

  • 85.针刀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调节相关电生理路线可取厥阴俞穴心俞穴  和  间使  穴位点进行针刀治疗。

  • 86.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需要松解的三个部位是鹅足囊和胫侧副韧带起点, 胫侧副韧带止点 .

  • 87.针刀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练习走路时应将鞋跟内侧楔形加高  防止膝因外展及外旋而再伤。

  • 88.针刀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松解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时,为避免针刀进入椎管而进刀时应将针刀体向头侧倾斜45°与胸椎棘突成60°角。               

  • 89.  发生晕针刀的原因主要有体质因素、精神因素、体位因素、刺激部位、环境因素.

  • 90.  晕针刀主要分为轻度晕针刀和重度晕针刀两类。

  • 91.  针刀异常情况有晕针刀  断针刀  出血  周围神经损伤  创伤性气胸   内脏损伤

  • 92.  常见的周围神经损伤有正中神经损伤   桡神经损伤  尺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 

  • 93.  Ⅰ型针刀按其尺寸大小分为4种型号,针刀头长为1cm。

  • 94.  Ⅱ型针刀全长12.5cm,针刀柄长2.5cm   ,针刀身长为9cm。

  • 95.  注射针刀分为长型注射针刀和短型注射针刀。

  • 96.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

  • 97.  包括针刀治疗   手法治疗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护理

  • 98.  跖管综合征在针刀治疗时采用的体位是侧卧位

  • 99. 四边孔是由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颈内侧缘组成的解剖间隙。

  • 100.四边孔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腋神经支配的肩臂外侧感觉障碍、三角肌功能、肩外展受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转一下!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