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上春树文集 ◇ 原鄉書院

 置身于宁静 2023-10-11 发布于浙江
村上春树文集 ◇ 原鄉書院

点击篇名 可直接阅读

持续更新

散文随笔

村上春树:蜂蜜饼

村上春树:萤火虫
村上春树:恰到好处
村上春树:大智若猫
村上春树:午睡达人
村上春树:请认真生活
村上春树:盲柳与睡女
村上春树:去想想风吧
村上春树:下雨天的女人
村上春树:人生马拉松
村上春树:做一个恰到好处的人
村上春树:西瓜也能杀人
村上春树:青春心境的终结
村上春树:绝对不管自己叫“大叔”
村上春树:余生很长,静待花开
村上春树:感情,不联系就会淡
村上春树:我们不过都是借住者
村上春树:遇见百分之百的女孩
村上春树:解决烦心事最好的办法
村上春树:眼下的艰难在日后可开成花
村上春树:不爱说话的人,请努力生活
村上春树:每一个故事,都种在灵魂深处
村上春树:我与幸福之间,只差一只猫儿
村上春树:你要学会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村上春树:我是如何熬过那些穷困日子的?
村上春树:痛苦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村上春树:拥有敏锐的直觉,你就不必担心饭碗
村上春树:不会爱别人的人,不可能正确地爱自己
村上春树:爱与不爱,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小说

村上春树:烧仓房

村上春树:夜半汽笛声

村上春树:第七个男人

村上春树:有熨斗的风景

村上春树:驾驶我的车

村上春树:神的孩子全跳舞

村上春树:青蛙君救东京

村上春树:泥土中她的小狗

村上春树:她的镇,她的绵羊

村上春树:掐脖子鸟与星期二的女人们

创作谈

村上春树:成为作家那一刻

村上春树文集 ◇ 原鄉書院

村上春树(1949-,日本当代小说家。生于兵库县。1973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戏剧专业。毕业后经营了七八年的爵士乐酒吧,接触并了解了社会各类人物。参大量阅读西方现代作家的作品,并翻译出版了《雷蒙德·卡佛全集》等十几部作品1979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且听风吟》,获第22届《群像》新人文学奖。1980年创作长篇小说《去中国的慢船》,描写一位结识过三位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主人公,等待去中国的心情,有浓厚的虚无色彩。1981年任《早稻田文学》杂志编委。已出版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球游戏机》(1982),《寻羊冒险记》(1982),《挪威的森林》(1987迄今卖了超过700万本,使作者成为日本最畅销的作家,《青春的舞步》(1988),《世界末日与冷酷的仙境》(1985)等,还有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挪威的森林》尤其受青年读者的喜爱。其作品一般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带有强烈的自述性,主要情节均围绕“我”展开。描写物质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里青年一代的苦闷和颓唐。他们都是物质产品的不知餍足的消费者,一般都设置一个“失落——寻找”的情节,荒诞而又滑稽。煞有介事而又毫无意义,其人物特点是平面化,符号化,无性格化,非理性化。村上春树被认为是日本典型的后现代派作家。

年 谱

Chronology

1949年

1月12日,村上春树出生于日本京都伏见区。

1955年

6岁时入西宫市立香栌园小学就读。

1961年

12岁时入芦屋市立精道初级中学校就读,这一期间开始接触欧美文学。

1964年

15岁时入兵库县神户高级中学就读,开始涉猎英文书籍,为其日后从事翻译奠定了基础。

1967年

高考落榜,为报考国立大学复读一年,以满足父母心愿,这期间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芦屋图书馆度过。

1968年

4月,考入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住在白元细川藩邸的民营宿舍“和敬寮”。

1969年

在《早稻田》校刊发表影评《问题只此一个,没有交流——1968年电影观感》;同年,迁入位于三鹰市的民房,并开始练习从旧物店买回的二手长笛。

1974年

在东京国分寺经营爵士乐酒吧“彼得猫”,店名取自在三鹰居时养的一只宠物猫。

1975年

3月,从早稻田大学毕业,读大学总共用了7年,毕业论文题目为《美国电影中的旅行思想》 。

1977年

“彼得猫”爵士乐酒吧迁址东京涩谷区的千驮谷。

1978年

4月1日,在千驮谷附近的神宫棒球场看球时,当养乐多队的戴夫·希尔顿打出一记二垒安打后,萌生了创作小说的念头。至此,每晚酒吧工作结束后,开始在厨房创作小说处女作《且听风吟》,该小说为“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了生活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都市里的青年人的生活常态;半年后,投稿至“群像新人奖”评审委员会,之所以选择该赛事,是因为作品的文字量与其要求相符,此外也不乏试试看的想法。

1979年

6月,凭借小说《且听风吟》获得第21届群像新人文学奖,《获奖感言》发表于《群像》杂志;7月,该小说入围第81届芥川奖,并发行单行本,这也是村上春树的第一部单行本小说。

1980年

一边经营“彼得猫”爵士乐酒吧一边从事小说与英文作品翻译工作;2月,发表第一篇译作,即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失却的三小时》;6月,出版长篇小说《1973年的弹子球》,该小说为“青春三部曲”的第二部,并于同年7月入围第83届芥川奖。

1981年

卖掉酒吧,移居千叶县船桥市习志野台,并开始从事专业创作;同年,参与《早稻田文学》的编辑工作,历时一年半。

1982年

10月,出版长篇小说《寻羊冒险记》,该小说为“青春三部曲”的第三部,讲述了男主人公“我”在为日本右翼头目寻找一只羊时,逐步揭开了星状斑纹羊的秘密,其结构则深受侦探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的影响;11月,凭借《寻羊冒险记》获得第4届野间文艺新人奖。

1983年

首次赴海外旅行;5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去中国的小船》。

1984年

夏,赴美国旅行约六周;7月,出版短篇小说集《萤》。

1985年

6月,出版长篇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该书是他第一本直接发行的长篇小说单行本,全书单数20章为“冷酷仙境”,双数20章为“世界尽头”,用变形手法写出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现状逃避无门的真实心态;10月,凭借《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获得第21届谷崎润一郎奖;同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旋转木马鏖战记》。

1986年

2月,移居神奈川县大矶町;同月,出版与作家五木宽之的对谈集《照亮冷酷仙境的风》;4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再袭面包店》;10月开始,先后赴意大利、希腊旅行;11月,出版随笔集《朗格汉岛的下午》。

1987年

从希腊返回日本;9月,出版现实主义题材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该小说描绘出主人公渡边浓重的失落感、孤独感,并塑造了直子、绿子两位女性角色;此外,《挪威的森林》一举打破了日本文坛的沉寂,出现了所谓“村上春树现象”和“《挪威的森林》现象”,截止至2009年,该书累积发行总数已突破1000万册。

1988年

全年在伦敦、日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旅行;10月,出版长篇小说《舞!舞!舞!》。

1989年

全年在希腊、德国、日本、美国辗转;11月,在《文学界》杂志发表短篇小说《眠》;12月,出版了译作杜鲁门·卡波特的《某个圣诞节》画册。

1990年

1月,重返日本,并出版短篇小说集《电视人》;6月,出版了与妻子阳子合作的希腊、意大利游记《远方的太鼓》。

1991年

1月,赴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任客座研究员,此时正值海湾战争爆发,村上本不愿前往正处于战事中的美国,但手续均已办完,除却赴美别无选择。

1992年

为延长在美滞留期限,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讲授现代日本文学,内容为“第三新人”作品解读;10月,出版长篇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1993年

1月,在《朝日新闻》中发表《并非故弄玄虚的小说的诞生——同雷蒙德交往的十年》;7月,赴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塔夫茨大学任教;11月,译作《归来的翻空猫》印行。

1994年

2月,出版随笔集《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并发行译作《雷蒙德·卡佛作品选》;4月,出版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第一部《贼喜鹊篇》和第二部《预言鸟篇》;6月,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蒙古人民共和国两周,寻访1939年中蒙边境发生的诺门罕战役遗址,并于同年将其整理为纪行文学《诺门罕钢铁墓场》。

1995年

3月,美国大学春假期间临时回国,在神奈川县大矶家里得知地铁毒气事件;6月,退掉剑桥城寓所,后经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威夷考爱岛后返回日本;8月,出版《奇鸟行状录》第三部《捕鸟人篇》。

1996年

全年总计采访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受害者62位;2月,凭借三卷本长篇小说《奇鸟行状录》获得第47届读卖文学奖;5月,出版随笔集《村上朝日堂周报·漩涡猫寻觅法》;1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列克星敦的幽灵》。

1997年

3月,出版了以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为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地下》,该书再现了地铁沙林事件及之后的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社会在受害者身上造成的肉体和精神创伤,也是村上春树从“小资作家”转向关注社会现实、揭露日本社会之“恶”的转型之作,此后的长篇小说《1Q84》的故事原型即脱胎于此;10月,出版随笔集《为年轻读者的短篇小说导读》;12月,发行了与田诚合著的随笔集《爵士乐群英谱》。

1998年

4月,出版游记《边境·近境》;11月,发行纪实文学《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该作为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续篇。

1999年

赴北欧旅行;4月,出版长篇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该书描述出一种互相毁灭的绝望;6月,凭借《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获得第2届桑原武夫学艺奖;12月,出版与妻子阳子合作的随笔集《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2000年

2月,出版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8月,出版随笔集《对了,听听村上怎么说》《赌徒的色子》;9月,出版雷蒙德·卡佛的小说译作《有事打电话》;10月,出版了与翻译家柴田元幸合作的对谈集《翻译夜话》。

2001年

1月,出版《悉尼!》;6月,出版随笔集《村上无线电》。

2002年

9月,出版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该书讲述了少年田村卡夫卡离家出走、主动出击,在“异界”中寻找母爱的故事;12月,编译的小说集《生日的故事》发行。

2003年

4月,出版了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译作《麦田里的守望者》;6月,出版E-mail通讯集《少年卡夫卡》。

2004年

9月,出版长篇小说《天黑以后》,该书的故事发生在冬天的东京,时间跨度只有24点到6点6个小时;11月,出版随笔集《东京乌贼俱乐部·逃离地球的方法》。

2005年

1月,出版了与插画家佐佐木镇合作的短篇小说集《不可思议的图书馆》;5月,赴美国马萨诸塞州;9月,返回日本,出版短篇小说集《东京奇谭集》;12月,《海边的卡夫卡》英译本入选《纽约时报》的2005年十佳图书。

2006年

3月,获得捷克设立的弗朗茨·卡夫卡奖;同年,凭借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获世界奇幻奖;9月,短篇小说《盲柳与睡美人》获得爱尔兰第2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10月,出版随笔集《村上朝日堂反击》,并出版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译作《了不起的盖茨比》。

2007年

9月,获得第1届早稻田大学坪内逍遥文学奖;10月,出版跑步随笔《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同年,获得2006年度朝日奖。

2008年

2月,译作杜鲁门·卡波特的《蒂凡尼的早晨》出版发行;6月,被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10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首届伯克利日本奖。

2009年

2月,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并在颁奖典礼上发表题为《高墙与鸡蛋》的演讲;5月,长篇小说《1Q84》第一部、第二部印行,该两卷本在日本2009年畅销书榜中位居榜首,两卷于同年在日本的发行量分别为123万册和100万册,也是该榜单自1990年发布以来首次问鼎的文艺作品。

2010年

4月,《1Q84》第三部印行;9月,《为了做梦我每天早上醒来——村上春树访谈录1997-2009》印行。

2011年

6月,获得西班牙卡洛尼亚国际奖;同年,《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出版,并荣获第11届小林秀雄奖。

2012年

9月,就钓鱼岛纷争以《灵魂往来的通道》为题向《朝日新闻》投稿;12月,译作《大大的睡眠》印行。

2013年

4月,长篇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印行,该小说是村上春树从后青春的角度对青春的一次重新审视和回溯,描绘出了主人公多崎作及其四位密友复杂多彩的内心世界,在日本上市一周就以100万册的销量打破《1Q84》一周销售70万册的纪录。

2014年

4月,出版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该书共收录7篇小说,均围绕着同一主题:各种因女人离去、或即将离去的男人处境;同年,获得由德国《世界报》的副刊《文学世界》颁发的世界文学奖。

2015年

11月17日,获得安徒生文学奖,获奖理由为:将传统文学,流行文化,日本传统,梦幻现实主义以及哲学辩论大胆地结合在一起。

2016年

12月,村上春树的首部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在中国发售,该书延续了村上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

2017年

2月24日,出版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该书讲述了主人公“我”偶然发现了阁楼藏画《杀死骑士团长》,并在探寻画中隐藏真相的同时,提到日本侵华战争和德国吞并奥地利等历史事件,此外,村上也在该书中承认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种种暴行,希望用“讲故事”的方式与日本右翼进行对抗;同年,与日本作家川上未映子的访谈录《猫头鹰在黄昏起飞》问世,村上在访谈中再次直面南京大屠杀。

2018年

11月,宣布将向其母校早稻田大学捐赠出他的草稿、藏书、著作以及2万张唱片藏品等资料。

2019年

6月20日,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田中爱治在记者会上宣布,将建村上春树图书馆用于陈列作家村上春树赠送的资料。

2020年

推出短篇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

村上春树文集 ◇ 原鄉書院

村上春树文集 ◇ 原鄉書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