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作家|曾照元:卢湖老师

 百姓文学社 2023-10-12 发布于云南

我爱家乡的卢湖,更爱家乡的老师——卢湖老师!

卢湖是由同溪桃山、小余三大支流汇而成的,这两大支流又有若干分支流交融汇集。它们链接着田沟、西村、石峻、石狮、高庙、石溪、九龙、中保、村、青乡、建平、清方……大大小小二三十村落,滋养着竹海深处成千上万村民!

卢湖小学分布较广,基本上以行政村为名,如:九龙小学、西村小学、青乡小学、清方小学 、霍村小学等。也有以所在地名随名的,如:大洪堡小学、宝殿小学、梅石屋小学等,这些小学多为复式班即一二年级合班,等到了三年级学生大点了就去村小就读。

卢湖老师是一个集体,他们散落并扎根在卢湖境域一直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着。我之所以称他们为卢湖老师,是因为他们的胸怀如卢湖般宽广,言行举止如卢湖般清秀干净。卢湖老师多半是从田地间、山冲里走出来的。他们应了当年祖国教育的急需,填补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大缺空。这些人中,很多是抱着梦想进来的,他们一边侍弄田地,一边事履教书育人之道。为了弥补自己业务上的不足,常常挑灯夜读报名参加函授学习,不断请教,不断改进,一心想着为做好卢湖人师夯实基础!

卢湖老师擅长走山路,走坡路,走弯弯扭扭的鸡肠路,敢于在长满荆棘山林开出新路。

他们起早摸黑,辛勤劳动。早上天刚见白,他们就到田里做一番活,搭田埂、打秧草、下肥料、打农药、起田沟等,没做好放晚学接着干。待到庄稼成熟时,他们又开始抢收抢种,割刀、打稻、挖地、整畦、播种……由于他们身兼两职,习惯备两套衣服。在家里是一套可以打泼的衣服,到学校是一套穿戴较为讲究的服装。因为他们要利用早晚和周末把农活赶出来,所以他们上学放学一路小跑是常见的景儿一年到头他们往往村上人还要忙还要累。

八十年代初,徐亮老师被安排到离家一二十里的吉里小学任教,那个地方的路鬼得很,没去过的人肯定会被又深又野的山势给绕进去出不来听老人说之前还真有人在那里走了两天两夜出来。徐老师他每次都是天麻麻亮就动身走,即便是晴好的日子等走到学校浑身湿漉漉的,尤其是裤子、鞋袜湿的跟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有一次,他早起忙了一通,因为着急去学校怕迟到,就带着潮湿且卷着的裤腿径直去了办公室,不想被巡查的校长看到了:你怎么,腿上还有泥巴星子”。接着叫到办公室。徐老师走出办公室时,已经换了一身干净衣裳,可脸上明显特写出一种无奈。

卢湖老师是带着泥土芳香的教书人他们生活艰苦朴素在从教的岁月里,他们所承受的艰难困苦要比城市老师较发达地区的老师要多好多倍,身上的担子沉且重。早年间他们有好多是靠生产队工分来计酬的每年分到家的稻谷根本保障不了一家人的口粮,困难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们每天呈现给孩子的仍然是清波漾漾的笑颜,在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情怀培育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滋润着自己。在传承文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他们从没放弃三尺讲台,也从没亏待自己的学生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熬过了清油灯、煤油灯、烛光灯和电灯;经历了木制黑板、墙壁黑板和电子白板;他们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苦;承受过应试教育的累,感受素质教育带来的利与福,接受并践行着新的教育理念!

现如今,在党的阳光哺育下,经过共和国70余年的精心培养,每一个卢湖老师都是一本富有正能量的书。他们具有与学段相吻合的学历证、资格证,从一步步走入正规教师序列。他们拥有一颗“四有教师”之心,为中华民族复兴智慧力量。

卢湖老师已经形成独具的品味:宽广、干净、清秀深邃。师如卢湖,湖映师心。做卢湖老师,真好! 

作者简介:

曾照元,男,六三年出生,党员,高级教师,系广德市作协理事,宣城市作协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先后发表作品三百余篇。

NEW TERM

《百姓文社》《作家文学》《散文杂志社》 纸刊选稿基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