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的诞生 | 生活在写作的感性氛围里:韩东 谢晓莹 徐全

 置身于宁静 2023-10-12 发布于浙江
诗人的诞生 | 生活在写作的感性氛围里:韩东 谢晓莹 徐全

诗人的诞生

韩东的诗歌课

生活在写作的感性氛围里

韩东 谢晓莹 徐全

韩东:阅读是需要氛围的。比如说我们是球迷,喜欢某支球队,往往就会对球员的情况很清楚。对他们的私生活、家庭、成长,来龙去脉很清楚。我们津津乐道,就像那是一个故事。但作为一个运动员,你没有必要这样,但也可以这样。我的意思是什么呢?是说,比如作为娱乐节目的观众,不看那些明星们的表演,只是关注他们的生活,谁当年如何如何等,这些我们了如指掌。我们就像在读一个故事,而故事造就了某种氛围。如果你是一个写诗的人,除了直接阅读诗歌作品,也可以考虑像球迷一样,像粉丝一样,把大师生活的戏剧性的部分,当成故事来了解。对于你自己的写作不一定起作用,但生活在那样的氛围里总是有益无害的。

大师的故事很多。比如卡夫卡和博尔赫斯是什么关系?艾略特何时何地因何原因给西蒙娜·薇依的书写的序?西蒙娜·薇依和波伏娃、萨特又有何交集?所有的这些都非常有趣,可以把不同境遇甚至不同时代的作家们联系起来。海明威为什么要把菲茨杰拉德带到男厕所里?海明威又在什么情形下送了毕加索一箱手雷?马尔克斯为何对胡安·鲁尔福赞不绝口,年轻的时候他又是如何在大街上看见海明威,隔着人群大喊“大师”的?马尔克斯说得很好玩,“海明威明白在众多学生中不会有第二个大师,就转过头来,举起手用卡斯蒂亚语像小孩子似的对我大叫:'再见,朋友!’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知道这些,虽然对写作并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在想象里你就成了这个写作大家庭的一员。也像是在一个村子上,家长里短才是乡亲。这至少对写作的氛围而言是有帮助的。

一个诗人,读很多理论,严肃的沟通只能在很小的范围里进行。如果是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聊一聊大师们群星璀璨的年代,也很有意思。写作这件事不仅需要严肃,需要有写出杰作的“功利”,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需要有生活的感性内容在里面。

谢晓莹:我以前听某个老师上课,说我们和以往的大师,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虽然隔的年代久远,但依然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关系。

韩东:是的。我在《五万言》里说过,你是写小说的,小说世界的重要性远远强于现实世界的重要性。写小说,就要做一个小说世界的公民,学习小说世界的语言,对小说世界了如指掌。那么我们写诗,就得做一个诗歌世界里的公民。现实生活固然重要,但那可以说是自带的,你已经有了。所以我从来不反对追星,不反对名人轶事,不反对飞短流长,这些方面你知道得越多越好,虽然都只是故事。

徐全: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性的东西,我还挺有感触的。我之前尝试读哲学的时候,是以一种比较严肃、比较郑重的氛围放在书桌上读,身上环绕着思考的痛苦。后面我读到一本书,叫《存在主义咖啡馆》,它会把存在主义相关的哲学人物放在一起,假设他们像我们这样有一个圆桌聚在一起,然后谈胡塞尔、海德格尔他们之间的故事,谈萨特、波伏娃他们在二战时期的一些生活故事,读完这本书之后,再去读哲学,感觉氛围就不一样了。比如,你会发现,有时候两个哲学家关系好,他们的想法、哲学观点会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很有意思。

谢晓莹: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讲的也是这些东西。

韩东:这也是建立所谓坐标的一个途径,不一定非得读理论。理论当然可以读,我不反对读作品之外的东西,但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功利性”(再说一遍)。如果你有时间,当然可以去读一切,但不要忘记我们最初的目的。读作品,其次是读诗人的生活。你活一辈子就要读一辈子。还有唐诗宋词,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摊没说呢。有那么多的东西需要阅读、吸收,所以就慢慢来吧,有个轻重缓急。

诗人的诞生 | 生活在写作的感性氛围里:韩东 谢晓莹 徐全

(扫码订阅,即可体验韩东的诗歌课)

我们说的是一种比较“聪明”的读法。你是运动员,是选手,想写出好作品,不要忘记这个原始的目的。所以我才说,你想写什么,就读什么,你喜欢什么,就读什么,你想成为什么人,就读什么人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吧。这就是我说的“功利”。比如谢晓莹,我觉得塞克斯顿、普拉斯你可以找来读一读,看看是否合胃口。上次看你的诗,某些地方让我想起这两个诗人。

谢晓莹:上次课结束,我去图书馆找了普拉斯的书,她的语言比较自由,一些地方强力而激烈。但普拉斯的诗歌我也不是都喜欢,她会把一些以丑为美的东西写进去,目前我的状态,会觉得以丑为美还是比较危险,比较难以真正使用好,我也在积极去找自己喜欢、会迷恋的诗人。

在圆桌讨论之后,徐全也给我发送了一份他阅读过的书单,比如特朗斯特罗姆、策兰、斯蒂文斯、阿米亥、米沃什、聂鲁达、里尔克、毕晓普、谷川俊太郎、吉尔伯特、卡瓦菲斯……还有很多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人,长长的名录,几乎有名的诗人他都看过,都有了解。我和刘天远都刚开始写诗,有很多散乱的东西像阴影一样环绕,然后某一天突然决定开始写。

在这之前我阅读的诗歌也很少,有时还抱有一种恐惧,大量阅读之后,会不会形成某些“美的标准”“美的逻辑”,然后被束缚住。所以我觉得这个圆桌会很有意思,它可以呈现新人刚刚走入诗歌的困惑;写了一段时间,想要取得更多进步的困惑;以及写了几十年,依然觉得“仿佛不会写诗”的困惑。它里面包含的可打磨、可进步的空间,非常辽阔,不是一件简单、轻率的事情。

我平常用的阅读方法其实和韩东老师说的很相同,只是以前没有刻意总结过。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诗歌很困惑,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有没有读懂诗歌,不知道读什么,不知道怎么开始写,那就去书店、图书馆,坐一整天,走到诗歌区,把所有放在那边的诗集都看看,喜欢的买回来反复读,没有印象的就放回去。

韩东:对,这样就好。读了不感兴趣的就暂时放在一边,找到喜欢的诗人就多读几遍,多看几本,可以从最早的读到最后的,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本文为《青春》杂志社2022年上线的“青春课堂——韩东的诗歌课”课堂实录节选。

诗人的诞生 | 生活在写作的感性氛围里:韩东 谢晓莹 徐全

摄影师:胡文硕


《青春》2024年征订

诗人的诞生 | 生活在写作的感性氛围里:韩东 谢晓莹 徐全

《青春》,定价240元/年,邮发代号:28-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