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家长:蜕变的日子

 新用户9651cwv2 2023-10-12 发布于广东

蜕变的日子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幸福,从接纳开始,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接纳是什么?

接纳认清他本来的样子,能够分离独立,更客观看待对方和自己,统整地看待。当你了解对方的动机,了解对方行为背后的爱,了解对方是在有限的资源范畴内为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当我们愿意真正去了解真实的时候,也许我们就学会了接纳,这时幸福就不知不觉开始了。

接纳有力量的、信任的,接纳是把主导的力量交还给对方,不控制

真正接纳的时候,内心是平和的、平静的,自己也是能调整期待的。

(一)

曾经的我经常责怪丈夫每天就只知道忙工作,责怪他回到家就是玩游戏。家务和孩子的教育,他都不参与;我也责怪他看不到我为家庭的忙碌和付出,责怪他看不到我的辛劳;我也责怪孩子学习不够努力,责怪孩子仅局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不多刷点题、练练书法或多多走出房门分担家务劳动,我还责怪孩子没有体谅我的辛苦,责怪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够好…

我的关注点放在了他们需要改正的地方我以为这是爱

我觉得我挺了解他们,也清楚地知道他们哪些地方需要改正,更明白要他们如何改变,他们才能变得更好。于是,我会不断地重复去提醒他们,可最让我失望的地方,就是有时候他们听不到我“爱”的提醒,为此,我常常生气。

有焦点就有盲点。我聚焦在了他们需要修正的地方,以至于我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他们的点滴付出我也都看不见。

语言是有能量的。在我的不断提醒下,他们并没有变成我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而是越来越成为我口中不断责怪他们的样子,而且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我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后来,我意识到我不能把改变环境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怎么可以把掌握幸福的主动权交给别人呢

生活中谁痛苦,谁改变谁在乎,谁改变

于是我开始了学习之旅。

课堂上,我看到老师在演示一根树枝的故事。当我们看到树苗上有一根树叉折断了,但枝皮还连着的,于是我们想要修复好它,我们不断地扶它归位,但只要手一松开,它就垂了下来。如此反复,树枝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帮扶而长好,反而因为我们自己,也积攒了很多负面的情绪。这时,一位园丁过来,剪刀咔嚓一剪,这根断了的树叉掉了下来,新树枝根部的营养都输送给了正常生长的枝干,树苗并没有因为剪断这根树枝而没法生长,反而长得更茁壮。

生活中,我们面对身边的人的缺点和问题,不就像极了这根折了的树枝吗?

我们与其不断地提醒不断地去指正我们所看到的问题,不如我们观察树苗的整体长势,在不影响树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允许她的残缺美呢?把精力放在发现树苗正向生长的部分给予营养的支持用欣赏的眼光等待这棵树苗的成长。当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坏行为,他们就会看到一个坏孩子;当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好行为他们就会看到一个卓越的孩子方向一变,问题不见;方向一变,资源呈现用问题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问题;用资源的眼光看待孩子需要提升的成长点,我们看见的都是资源;我们把关注点放到孩子的优点上,发现并赞赏他的优点,滋养他的内心,赋予他们能量,就会让孩子内心充满自信。

我告诉自己,我也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别人怎么看待我,并不代表那是真实的我,那只是别人视角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仅代表别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那是别人的世界,并不代表我的世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每个人背后都可能有很多的故事。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都有他的原生家庭,他的成长环境造就了现在的他、他的三观、他的处事方式和方法,都是在他熟悉的环境和场域里自然习得而成的;我也学着接纳别人的不完美。不管别人发生什么,我都相信,别人一定有他正面的动机,别人背后一定是为了爱,别人一定是在他有限的资源范畴内为自己做了最好的选择。人没有对和错,只是在不同的频道中。

(二)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爱你的伴侣。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出现夫妻吵架,双方互不相让,因为“权力斗争”,在争着谁听谁的话。其实背后,都只是是害怕失去害怕妥协之后反被控制了。所以都争着要告诉对方我是强大的。

我们不愿意讨好对方,是因为会感觉到内心很难受,背后其实是带着渴望得到爱的心,去付出爱,心当然会受伤。如果为了得到爱而付出的爱,那么爱是有条件的,那不是爱,那是价值交换。我们期望对方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但对方喜欢做他本来的样子,所以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对方本来的样子。我们不是去改造对方,而是接纳对方的不完美,接纳他本来的样子

后来,我接纳了先生不懂家庭教育,接纳他害怕跟学校老师打交道的心理,接纳他不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的决定,也接纳了他没兴趣做家务事。我接纳让他做他擅长的事,让他专心经营他的生意,经营他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做好家庭经济支持,这也是他为家庭的付出。我就来学着承担家庭里他所缺失的部分。放下,不代表软弱,而是爱的等级比较高有爱的人喜欢给予,缺爱的人喜欢索取,给予的爱他是不需要回流的,一切有条件的爱都不是真爱。


每个人都无法给到别人他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先把夫妻关系经营好,我们就能跟全世界的关系相处好。

(三)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看见,理解和尊重,接纳和欣赏

如果爱没有增加,事情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叛逆是一个生命对自己主权的呐喊,我们要允许孩子的一次次呐喊后的蜕变。这个时候的孩子,需要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在不违反社会规则,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允许他们经历生活的考验,允许他们走一下弯路无条件接纳不是无条件的纵容,错误的行为我们还是要去纠正,我们学着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感受和心理需求。我们可以指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但不能给孩子贴标签,不能从错误行为上去否定孩子这个人,不可以从错误行为上上升到孩子人格的批判,那是对孩子莫大的伤害。教育要还原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允许孩子去经历,尊重个性,寻找共性,观察现象寻找真相。流于表面的接纳,换来的只是孩子的不确定和不信任,只有潜意识里相信并接纳孩子,才能建立有效的亲子链接,让亲子教育顺利进行。

(四)

孩子需要爱的滋养。

什么是真正的爱呢?爱的背后没有受伤,没有要求,没有控制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背后一定带有爱,而孩子是否一定感受到爱了呢?甚至父母打孩子背后都带有爱,而孩子并不认为这是爱,甚至产生了对父母压抑的愤怒。爱的表达不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对方收到爱,才是真的爱的流动,让对方收不到的爱,都是伤害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如果被爱,他会回家;一个不爱听课的孩子,如果被老师读懂和滋养,他会爱上学习; 一个外在愤怒状态的伴侣如果被聆听,他会变得平静; 一个经常在外面游离的孩子,如果有一个温暖的家,他会愿意待在家里。而社会稳定一定是因为国家爱人民。一切都来自爱,提升爱,万事万物皆会好转

(五)

不同的思维产生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产成不同的成为。

放大光明(多欣赏孩子),减少黑暗(少指责孩子)。一个经常被否定、被拒绝的孩子,会变得调皮捣蛋,低自我价值感,会有很多破坏性的想法,对学习产生抗拒一个经常被接纳、被支持的孩子,会变得自信、阳光;被爱、被欣赏的孩子,有独立思想,有高自我价值感,学习专注,观察力与创造力强。正如我们的工作如果被老板不停地打击、否定,时间久了,我们会选择辞职,可孩子被父母批评、指责、教育,依然坚持回家,坚持上学,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语言都是有能量的,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语言模式,多跟孩子讲正向、正能量的语言,多用关心的话语跟孩子表达,少用指责或命令的语言与孩子沟通。要么不说话,要说就说滋养的话。

(六)

一个完美主义的父母,孩子很容易被提出高要求。如果此时父母与孩子内心连接是亲密的,孩子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是会努力的。不过,孩子对自己的期待跟父母对他的期待会一样高,不知不觉就会产生焦虑,同时也会变成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孩子。

有期待就会有失望,有失望就有悲伤,有悲伤又会转化为愤怒,愤怒再转化为指责和抱怨,人的自我价值就会变低,关系就会出现战争。两性关系是这样,亲子关系也是这样,同事合作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与孩子内心的连接不亲密,孩子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最终会破坏亲子关系。如果我们不接纳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那孩子也会经常惩罚我们,我们就都不快乐了。更严重的是,孩子会跟我们产生距离。

人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是完美的过程。生老病死叫完整,不同物种组成的大千世界也叫完整,如果要求完美,你会连上抱怨的。我们的出生从不完美开始,我们的进步也是从不完美开始,我们的追求,也是从生活的不完美开始。

生活中,我们要接纳不完美

幸福,从接纳开始,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说明内容来源于视频号“米教育竹生活”直播时的精华整理,感谢高三学生家长用自己的亲成长经历,绽放了一位优秀成长型的家长最好的模样

文字:王冬娜

审核:刘米竹

不开赞赏,如果您喜欢就请点赞转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