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上海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举行发布会

 菌心说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2021年12月,上海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年多来,我们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强化多部门联动、综合改革、系统集成,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成效。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

一、统筹联动,凝聚综合改革向心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动谋划推进,连续两年将示范区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市政府出台建设方案,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到基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卫健、中医药、医保、药监、科技、教育、人社、商务、财政等相关部门聚焦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系列支持文件;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全市16个区均成立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保障政策落地,形成市区上下联动、委办局协同施策的工作模式。

二、系统集成,提升综合改革攻坚力

围绕“必答题”和“特色卷”,统筹推进中医药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全面构建“规划引领、内涵导向、系统评价、多元激励、提升能级”五位一体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度链”。

一是提升中医药“价值链”,引领特色发展。一方面,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确定首批22个病种,创新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付费模式,实现患者、医院、医保、中医药多方共赢。另一方面,开展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临床应用试点,以使用端作为切入口,首批23个品种实现了全程追溯和优质优价。同时建立从饮片溯源到代煎服务的一体化质控链条。

二是激活中医药“人才链“,夯实人才关键。一方面,打通了中西医结合人员执业障碍,出台了中医医师开展康复服务和非中医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活动的执业管理规定,构建人才队伍多元组合的“大中医”格局。另一方面,优化中医药人才成长路径,将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与职称晋升进行挂钩,提高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积极性;以同质化为标准选拔优秀社区中医医师到上级医院开展多点执业,培养全专结合的骨干型人才,夯实分级诊疗的人力支撑。

三是打通中医药“创新链”与“产业链”,释放创新动能。一方面,印发了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与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打造科创引领中医药发展新模式。同时,成立了“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创新中药转化联盟”,开展“中医药成果转化与国际推广基地”的建设,科技助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的发展。

三、示范带动,强化综合改革牵引力

一是中医药服务领先效应进一步提升。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我市连续多年位居省份排名和机构排名双第一,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辅导类)等重大平台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二是中西医协同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发展纳入市级医院整体规划并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市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推动综合医院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化,构建了中西医一体化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模式。

三是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不断彰显。有4项科技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新增国医大师、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数量均位居全国各省的前列。

四是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高地的地位不断巩固。ISO/TC249共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98项,其中由上海主导的有23项,占比23.4%。中药胆宁片正式以药品身份走出国门,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全过程。

在今后,我们将围绕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改革举措的创新性,扩大综合改革集成度,打造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示范区建设总体情况我就介绍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