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里的北京城 © 贫民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二马仔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复建后的天桥

提起天桥您最先想到可能是这里的相声演出,来这里看相声似乎是理所应当之地了。可您知道么?解放前的天桥地区,除了听相声,在戏院里听戏,也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今天要说的故事依旧发生在天桥附近,一位从不知名的小破旅店,走向天桥大剧院;从进北京城落脚的贫民窟,变身一炮而红的金凤凰。她就是我国著名的评剧演员、评剧电影《花为媒》的主演新凤霞

1913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

北平解放前夕,原本在天津唱戏的新凤霞,跟随姐姐来北京,就住在了天桥最南头下洼子兴隆客小店。她曾自述道:从前门车站下了火车,经前门大街到天桥,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平房铺面。对天桥最早的印象就是她演出的地方“小桃园”、“万胜轩”等戏院,那时候在天桥最热闹的中心区有个厕所,这地方的十分脏乱,垃圾成堆臭水成片,地面上污秽不堪,有时候冷不丁地还能碰到没提好裤子出来的人,味道臭得要命,但又是一条必经的路,大家都只好捂着嘴过去。

那时候艺人要在北京闯荡,处处要靠朋友、靠江湖义气,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拜访同行的前辈艺人。当时天桥著名评剧演员杨星星带着新凤霞找到席宝昆,他热情接待,答应鼎力相助。新凤霞说:“我来北京唱戏,就是为了见见世面,看看大演员的威风;学点能耐,长点本事。城里是大地方,能进去是我的奔头儿,进不去我也不打顺头儿(打顺头是班里的行话,灰心的意思)我下苦功练出能耐......”可解放前的天桥地区军警宪特横行霸道,再加上江湖道上同行是冤家,大家也都是“在一个锅里挣饭吃”,想在天桥站住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天桥流氓、地痞、恶霸、土匪横行无忌,称王称霸,没有人敢管。还有四霸天、活阎王、御皇上。东霸天本名张德泉,外号张八。天桥民间曾流传过一首歌谣:“天桥菜市两头洼,不怕别人怕张八。”西霸天本名福德成,外号福六。南霸天本名孙振山,外号孙五,是天桥丹桂戏院老板。北霸天本名刘翔亭,外号刘三,是天桥吉祥戏院老板。一向对穷苦艺人百般刁难,勒索财物,并有猥亵、奸淫女艺人之癖,凡在吉祥戏院唱京剧或梆子的坤角儿,大多深受其害。这四个人有一个共性,就都是横眉立目,穿中式衣服,扣子不扣,叉着腰,看谁都不顺眼似的。


现如今的万胜剧场

天桥的穷苦艺人,受着官府剥削,还要忍受这帮四霸天地痞流氓的欺压!新凤霞刚到天桥的时候,同行的人出主意说要在天桥地区站住脚,就得去拜四霸天、叩见御皇上。为了少惹是非,新凤霞就穿一件洗得露了白丝的毛蓝布旗袍,一双她母亲做的一条带子鞋,梳着马尾辫就去了。

拜见这些人是论资排辈,先拜徒子徒孙们,然后按辈分向上拜。新凤霞说,四霸天是进门引见鞠躬行礼,可是见御皇上可麻烦了,要先通禀,然后领进去请安磕头,御皇上开口说平身才能站起来。见了他得说一套江湖话:“我是个江湖艺人,来北京借天桥您这块宝地找口饭吃,望您多多栽培,您抬抬手,我们就过去了,伸伸手,张开嘴我们就能养活了全家老小……”他和新凤霞说:“你这小丫头子,来北京天桥找饭吃,你知道吗?天桥万盛轩是我的,也是专唱评剧的园子!我在天桥是一跺脚四角乱颤!我推你一把你就没命。可是万盛轩的园子在天桥也唱红过不少好角呐!”带着新凤霞去的同行拉着她小声说:“凤霞赶快给皇上磕头!”被他们一推新凤霞跪在地上了。御皇上哈哈大笑说:“快平身,我扶人成王,扶士成墙。我看这小丫头子有点灵气儿,我扶你一把你就活了。”

在天桥落了脚,新凤霞并不着急去唱戏,先到城里的大戏园、天桥的唱戏大棚、小场子去观摩学习,带着干粮一天连看三场。她懂得,想要在北京唱戏站稳了,必须先唱好“八大出”。(包括《开店》《开谤》《花为媒》《打狗》《杜十娘》《桃花庵》《王少安赶船》《占花魁》)

《中国文学》杂志社1981年英文初版

新凤霞演出时,天桥老艺人头牌名角、马派演员梁一鸣坐在台下连看了三天戏,富连成名丑叶盛章、名小生叶盛兰也赶来助威。这些艺术前辈们观看演出对她是莫大的鼓励。虽说戏唱的不错,可实际上新凤霞却是目不识丁,可她却有“过目不忘“记台词的本事,别人说一遍,她就能记个八九不离十,渐渐也有了名气。1950年,她还在天桥“万胜轩”、“小桃园”等小土台子戏院唱戏,为配合、宣传《新婚姻法》,戏班推出现代戏《刘巧儿》、《小二黑结婚》,原著作者赵树理看过新凤霞的演出后,大呼过瘾,急忙拉着他的同事老舍先生来到天桥,也就是这个时期新凤霞认识了老舍、赵树理、侯仁之、吴祖缃等先生。

老舍先生发现了新凤霞天资聪慧,于是引导她认字、学文化。碰巧某天准备到天桥找新凤霞的老舍,路过一家小客店,店主把新凤霞的大相片挂在门口,一边打着锣一边卖力地吆喝:“新凤霞唱戏在万胜轩,一毛钱就能看一天。请您来住我们兴盛店,大通铺卫生舒坦保平安。兴盛店离万胜轩真不远,看戏一来回还能省车钱。来呀!快来我们兴盛店啊!”老舍觉得挺有意思,就径直走进去,交了铺头钱要住店。店主问他从哪里来?是干什么的?他就说是三河县来的,来城里卖野药的。办完入住手续,老舍走进去看着“卫生舒坦保平安”的溜光的大通铺心里直犯嘀咕,但还是爬上去躺了一会儿。后来老舍在万胜轩后台见到新凤霞的时候还兴致勃勃地说:“我今天可是真开了眼。大通铺,一排能躺十来个人,晚上一定很热闹!我真想晚上住一宿。可他们不许我。”

殊不知小客店的真实情况是:屋内一进去就是一溜儿大通铺,别的什么都没有。炕上铺的是炕席,用破报纸把砖头一裹就是枕头。睡觉的时候还得为了防着贼把鞋偷去,把鞋放在头下,用砖头压着,把装着换洗衣服的小布包袱放在肚皮上用手抱着。您说这环境哪有店家形容的那么好呢!   
感恩

Thank For

Your Kindness

感谢您的

大力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