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霸凌,往往从家庭开始

 羊梨笔记 2023-10-12 发布于浙江

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被霸凌,但是却有很多家长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养成了容易被霸凌的体质。

在一家早餐店,我就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孩子。
大概四五岁的一个小男孩。父母坐在桌边吃饭,他抓着门把手,在一边晃来晃去,脸上带着一股委屈的表情,明显在跟父母闹别扭。
这时候他爸阴沉着脸过来,用膝盖顶了他两下,小孩受不住力,被向外顶出去两步,但是小手死死抓着把手,用力贴着门还要往里挤。可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挨了罚,脸上又多了一点难为情和倔强,快要哭但又强忍着不哭。
父亲看不管用,就骂骂咧咧走开了。消停了一会儿后,妈妈又端着碗过来要喂饭,小男孩还是倔强地把头偏到一边,不说话,只是死死抓着门把不松手。妈妈也急了,大声呵斥起来。
这时候,邻桌一个2岁左右的小男孩,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反应——他挥着小肉胳膊,做出打人的姿势,含混地说着“打他”“不听话,打”。
在那一刻,我感觉我看到了霸凌最开始的样子。
当然,我不是说这个2岁的小男孩是霸凌者,也不是说这种隔空的童言童语是一种霸凌行为,而是说,我看到了容易被霸凌、被欺负的体质,是怎么养成的。
作为孩子最初始最重要的保护伞,如果父母没有把小孩当成一个有尊严的人来对待,肆意打骂、甚至公然羞辱孩子,那么,这个孩子身上就会很容易散发出一种“可以被欺负”的味道,成为破窗效应的牺牲品。
就像猛兽捕猎会挑选跑得最慢的羚羊一样,霸凌者也总是会挑选最好欺负的对象——没有保护人或者保护人不作为,甚至经常被保护人欺负打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欺负TA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后果……这样的孩子就会更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无独有偶,近期有一位和我聊过的咨询者,在童年时期也有类似的经历。父亲经常当着外人对她体罚暴打,这样的事情多了之后,慢慢地全村小朋友都不愿再跟她一起玩,连亲戚家的堂哥都嫌弃她,无缘无故骂她,已经濒临被霸凌的边缘。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在客观上无疑就成为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霸凌者帮凶。在家里先把孩子养成了容易被霸凌、可以被欺负的体质,然后才有了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和社会里被霸凌的悲惨遭遇。
我想,为了避免误会,我们这里先澄清一下会更好:我并不是要为霸凌者开脱——直接实施霸凌行为的人,当然应该被谴责被严惩。也不是受害者有罪论——因为你散发出了一种可以被欺负的味道,所以别人才欺负你。
我想说的是,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影响圈内的事情。谁会成为霸凌者,这个不在我们的影响圈,但是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欺负自己孩子,别把自己孩子养成容易被霸凌的体质,这些在自己的影响圈。
说到欺负孩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打孩子,棍棒教育。在今天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里边,棍棒教育已经不多见了,但还有一种更隐秘的欺负孩子,那就是精神压迫
这类父母,不会直接上手打孩子,看似文明了许多,但实质上,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并不比打孩子更少。
比如,动不动训斥孩子,指责孩子这儿也不对,那儿也不对。更严重的是,他们会剥夺孩子的辩解权,以“孩子绝不敢还嘴”为荣。
有没有感觉这样的场景很熟悉?
在霸凌事件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霸凌者辱骂、推搡、殴打这个孩子,但是这个孩子就呆若木鸡站在那里,不敢还手不敢跑,不敢喊疼不敢哭。就那样呆呆地没有任何反应,直到霸凌者自己霸凌得累了烦了才完事。
人们常说“人善被人欺”,但真的是因为善良才被人欺吗?不是的,是因为人面才被人欺。他们从孩童时期就被规训出了一种神似“软柿子”一样的体质。
这样的孩子,在应对霸凌者时的行为模式,和应对父母训斥时的行为模式,是一模一样的。在经历了父母高强度打击揉捏之后,他们已经被削去棱角,丧失了反抗的意识和博弈的能力,在面对危机时,默认采取的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鸵鸟策略,除了祈祷艰难时刻自己流逝过去之外,想不到其他任何办法——这就是软柿子,这就是容易被霸凌的体质。
设想,如果一个小孩,从来不畏惧父母的权威,有不同意见敢跟父母沟通、博弈,受了委屈敢跟父母倾诉,永远相信父母会站在身边保护自己,那么在面对体力强过自己的霸凌者时,即便会吃一时之亏,但绝不会长期“自己默默受着”。
说到底,如果父母不想看到孩子在外面被别人欺负,就需要先做到别让孩子被自己欺负。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有尊严的人看,别人才会把你的孩子当人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