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赞,今天想聊一聊社交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其实在半年前已经写过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点看法,不过没有太过深入地谈。 在这篇文章中,我详细地介绍了我对人类的这三种最为常见的情感的看法,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今天这篇文章算是对半年的文章的一个补充,当然,今天这篇只是第一篇,后面会逐渐更玩这个系列。 文章更新时间不定,最近主要集中于人际交往的本质这个话题,本来想一次性写完,但是考虑到时间原因,以及文章过长可能阅读比较累,故而分几篇写完。 希望能够给朋友们带来些许帮助,同时这也是对我内心的一次深层次探索,OK,下面开始正文。 在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第一次人际交往。 问过朋友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在我们出生一段时间后、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后就开始了我们的社交。 在这里她强调了一个自我意识,社交是从我们的需求出发,但是我却不这样看。 在我看来,在有我们这个生命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社交,从有了我们这个生命的最初形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社交。 但是,与朋友说的不同的是,我们的这个社交基本是被动的,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但是它真实存在着。 而且这种社交基本只局限于我们的父母、亲人之间,几乎没有其他人的参与。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没有意识,即使存在被动社交,讨论的意义似乎也不大,为什么这里我要加以区分呢? 这就要回到我们文章的题目上来,社交的本质是什么? 想一想当我们开始存在之后,我们会带来哪些改变? 我们的父母或许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团结,彼此有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链接,家庭也会更加和睦。 当然,也许这种影响是坏的,这里就不过多讨论了。 不可否认的是,从我们存在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对我们周围的世界散发着我们的影响。 而当我们开始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人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社交。 当我们开始慢慢长大,我们向父母索取着长大所必需的一切,同样的,我们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精神慰藉。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什么都没做,甚至还捣乱,但是我们的存在本身,就已经能够给父母带来许多许多。 或许这就是父爱、母爱的伟大之处,父母单方面地对我们付出,不求回报,只是单纯地希望我们好好长大。 当我们开始长大,我们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父母的怀抱,我们会主动地去寻找他人,满足自己需求。 比如当我们看到其他一群小伙伴玩耍的时候,我们可能也会想和他们一起玩,去加入他们。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会很乐意你的加入;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当你非常调皮捣蛋的时候,你就会被排挤。 OK,在这个阶段,我们拥有了我们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朋友说的:拥有自我意识后开始了我们的主动的社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社交的本质。 我为什么想和其他的小伙伴玩?因为我有情感需求,我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满足。 他们为什么愿意接受我?因为我的加入可以让他们多一个玩伴,他们现在的游戏可能会更加快乐,以后也多了一个选择。 为什么拒绝捣乱的同学?他的加入只会给其他人带来坏处,自然是被排除门外。 好的,分析完毕,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我们依旧有必要好好地想一下这个简单的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就足够揭露我们文章标题的提问:社交的本质是什么——价值交换。 OK,其实到这里,我们的讨论已经可以结束了,价值交换已经能够总结一切。 无论是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我们都可以把产生链接的这个过程看作社交,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价值交换。 额,扯远了,我们还是说回人和人的事吧! 价值交换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情绪价值和利益价值,情绪价值的交换多见于我们青少年时期,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交换会越来越少。 (可以参考文章:《亲情、爱情和友情,构成了人类情感的完美闭环!》) 而且情绪价值是很难用具体的一个数字来衡量的,对于不同的人,相同的人做的相同的事,带来的情绪价值可能天差地别。 而利益价值则相对比较简单,无非就是金钱之类,基本上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明确的数字来衡量他的价值。 当然,也不绝对,时间、地点也同样决定着他的价值,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用所谓的人生终极三问结束此文吧: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今天差不多就说到这里,今天算是开了个头,从这个角度出发,后续会继续更新这个系列的文章。 就这样,祝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