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李爽爽姐 2023-10-12 发布于河北
◆ ◆ ◆
日更写作945篇

一只大蟒蛇吞了一头大象,在孩子的视角中把它绘画出来,而在大人的眼里去看时,更像是一顶帽子。

有没有感受过孩子绘画的"抽象派"?在她们充满童真世界中,一切都是那样的简单却富有深意。

就像《小王子》中描述的,小王子让飞行员给他画一只绵羊,在飞行员画了几次后,小王子不是觉得这只羊是病了,就觉得这只羊很老了。

只有当飞行员随便敷衍的画了一个箱子,并告诉他这只箱子中装着他的绵羊后,小王子高兴了。

"我就要这一个,你说这只绵羊要吃很多草吗?"小王子问,于是这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两个人在这个时候当成了共识。

在这本经典的图书中,《小王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的人记得。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他始终存在,并不会随岁月流逝不见,这个小孩是我们内心最纯真、最本质下最真实的自我。

给朋友发信息,半天也没回,于是会很气愤。其实,也想过可能是对方比较忙,没有时间。

而对方不回信息,为什么往往让人有些生气呢?

产生的原因是内在的小孩觉得,对方不要自己了,有一种落单后的孤单感。

内在小孩没有得到满足,情绪没有得到释放一定会躲在角落里哭泣。

有时候就是因为内在小孩没有被看见,所以才会感觉受伤。

如果真的是内在小孩容易受伤,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看到自己内在的小孩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找到解觉的方法,比如对方没有回自己的信息,要跟自己的内在小孩解释清楚,也要和收信息方达成共识,告诉对方如果一旦收到信息要及时回复。

内在小孩是像木桶理论中那块最短的板,需要它成长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木桶,于是,在解决每件事后,都需要做复盘促进成长。

内在小孩需要得到成长,否则对遇到事情还发着孩子脾气,就显得不成熟,大人要有大人的样子,到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年龄的事情。

似乎在伪装着当成大人,一个合格的大人。

做事不要有棱角,要处事圆滑;

不能喜怒都挂在脸上,让人容易察觉;

受到区别对待也要隐忍,毕竟相处得来更像是社交。

这些不是不好,也不是不对,而是通过成长能更清晰非黑即白的看事物。

像是早上带上面具去工作,到了晚上才能褪下面具。

一切的伪装都显的那么多余,做人要真实些,终回归生命的本真,才是失去原来的样子。

那就开始跟孩子学习,做事情就专注去做,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就去探索。

像齐白石那样,不知道虾是怎么活动的、蹦跳的,那就去市场买来几只虾,养在水盆里,花上小半天时间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端在旁边看它们在水中的神情和姿态。

像个孩子一样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这时候所有的枯燥就会变得有趣。

有时候不妨做回孩子,保持天真、调皮、可爱,把枯燥平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