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体抗癌升级版—— 爱友群康 团体控癌

 爱友群康 2023-10-13 发布于海南

群体抗癌,五年生存率翻倍。群体抗癌模式,已经得到了抗癌机构及抗癌专家们的高度认可。有没有比群体抗癌更好抗癌模式呢?以前我们提出了爱友群康——基地式群体抗癌模式。经过反复思考,应该更上一层楼,于是, 爱友群康——癌后团体控癌命运共同体出现了。

爱友群康——癌后团体控癌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团体、一个是控癌。

一、关于团体与群体

所谓团体,是指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志趣相同而联合起来的一群人以一定的组织形式组成的一个集体,是一个团结在一起的团队。成员彼此间具有相互依赖的互动关系。群体是指由许多同类人组成的整体即在特定环境空间内和特定时间内的所有个体的集群。

团体、群体都有下面共同的特征:1、各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群体目标与利益。任何一个群体必须具有群体目标群体内有相互协作与配合的组织保证,群体内每一个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并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做出自己的努力。通常,群体的目标是单个个体无法独自实现的。2、各个成员都具有群体意识。群体中每个成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群体的一员,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并与他们相互影响,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与情感,群体成员之间经常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团体与群体的区别在于:1、在期望维度上,团队的成员在参与、贡献、合作和支持方面有着比群体成员更高的期望值。2、在沟通维度上,团队成员对沟通框架的要求比群体成员更高,并且团队成员也需要更快捷的沟通效果。3、在过程维度上,团队成员的相互依赖性更强,但是在管理上的要求却要低于群体中的成员。4、在亲密程度这一维度上,比较群体中的成员而言,团队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更高,虽然较高的亲密程度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结果。

团体与群体的不同点还表现在:1、目标不同,团体是为了获得协同效应,群体只是个体成员绩效的简单加总。 2、互动性质不同,团体的各成员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互动配合,群体的配合只是例行公事性的配合。3、责任不同,团体的责任即是具体化到每个成员身上,又是团队共同的责任,群体的责任是个体化的。4技能不同,团体的各成员的技能是高度互补的,群体是随机的!

通过上面对团体与群体的比较,大家不难看出,对于同癌症作斗争的患者个体而言,加入团体比加入群体更有实际意义,其康复效果也会更好。对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而言,对团体比对群体会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二、关于抗癌与控癌

抗癌,就是抵抗癌症,就是与癌症抗争、对抗。在医生治疗癌症都感觉到困难,甚至束手无策是,一些杀死、毒死、烧死、烫死癌细胞的药物大量使用时,患者痛不欲生,身体状况与日剧下,有轻生欲望。为了鼓励患者坚持与病魔作斗争,于是“抗癌”的概念出现了,各级“抗癌协会”成立了。于是乎,抗癌成了流行语。

抗癌到底抗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认为:抗癌就是找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这只是抗癌的一个环节而已,只是其中的治疗环节。其实,治疗只是癌后人生的开始,长期的第二人生、与癌细胞共生共存阶段,应该成为“控癌”。

癌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一经发现,就需要终身坚守、坚持、坚毅地去对待的一个全周期全身心全方位的第二人生问题。广义的控癌应该包括:发现—认知—治疗—康复—康养—第二人生生活六个阶段,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讲,包括:防癌、识癌、治癌、抗癌、带癌生存、与癌共舞六个阶段。这种阶段划分不一定严谨,但一定是这么个过程,不可以跳跃,不可以偷懒,不可以马虎。狭义的控癌是治疗之后的康复、康养阶段。

癌的本质,就是控制自己。就是控制自己过往引起致癌的心态、习性与生活方式人患癌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精神心理、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之所以生病,一定有原因,一定有内因与外因。癌,一定要针对病因,先解决内因,再克服外因。病因不解决,求医问药就难以成功。癌症是细胞突变的结果。气血畅通,正气十足,身体健康阴阳平衡不生病;当生活习惯违反自然规律,气血失衡、心理失衡,就要生病了;细胞基因突变,就会有癌细胞产生了。癌,就是要改变、克服、对抗自己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或生活方式。

在认知层面,需要系统思考、学习癌症发生、发展的相关知识,多了解相关致病因素,多思考个人因素,从自己的习性、心性、惯性、惰性、本性分析入手,看看生活中的个人的思维方式、个人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存在哪些差异;同时咨询专家、拜访爱康达人时,也多关照病因方面的分析与思考。通过全方位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判断出自己患癌内因与外因。针对病因,结合专家达人意见,自己制定自己的癌方案、康复方案。

在心理、心志层面反思自己有没有狭隘、愤恨、嫉妒、猜疑等不良精神问题,有就要承认,敢于承认错误、失败、狭隘,才会释放,才会轻松。回头看看自己的人生目标,职务职级、名利、财富,是否对自己要求太高,要改变人生观、学会放弃,看淡功名利禄,包括辞职、放下生意、放弃所谓的人生理想等等。学会放弃,才能专心抗癌、养命!

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层面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癌症是自己亲自培养的恶魔,患癌是一出悲剧,导演就是你自己。没有无原因的结果,患癌一定有自身原因。有一种理论说“癌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想想看,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基因突变呢?会有无缘无故的基因突变吗?而是我们喂细胞的食物营养不平衡、不均衡时,我们的免疫力、自愈力就像一个没有吃饱饭的运动员一样,缺乏竞争力,没有战斗力,不能及时清除哪些“突变因素”。中医讲,病要三分治、七分养,癌症需要十分防,养生就是预防,好好检讨一下,平时做好防癌没有,有没有防癌意识与防癌常识、防癌习惯。你就是一个健康人,学习防癌癌知识又何妨?

在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层面看看身边有多少污染源?有哪些致癌污染源?不单单是城市社区工业污染、化学污染,还包括家庭房屋装修污染、家具污染、日用品污染,以及生活用水、食材、调味品、保健品等等。可以慢慢细心注意排查一下,一遍遍过滤一下,看看怎么样生活在一个生态、环保的生活、工作状态。

通过检讨、反思自己所做所为、所处环境及自己心态思维等,能排除的外部因素,尽快排除,能回避的问题,尽快回避,能改变的尽快改变。最后,抓住自己患病的内因,特别是心理心志精神因素、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问题,找出错误的“癌状态”、“方式”,坚决改正,自己主动对抗自己,重建正确的身心灵“无癌模式”。

排毒,也是癌内容之一接触致癌物,会破坏人体激素平衡,并抑制免疫系统。90%的癌症是由于接触环境致癌物引起的。致癌物通过皮肤吸收、呼吸、饮食摄入、注射药物等途径进入人体,譬如化妆品、空气污染、水源食物污染、滥用药物等等,均是直接原因,也包括各种重金属超标等等。二战以来,已经有80000种化学品用于商业,人类共创造了2000万种以上的化学物质,其中一部分是“致癌物”。癌,就要远离污染源;抗癌,最好的办法是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生活。

学习,是癌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离开母体,无忧无虑地来到了世界上。父母没有教育我们如何防癌,书本上、课堂上,没有教育我们防癌。谁知道父母给我们的基因95-98%还停留在非洲草原上,而父母却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所谓“科学、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基因怎么样适应现代环境?我们该怎么生活?我们需要抓紧补课,疯一样地学习。被教育是最好的方式,但千万不要遇到“一知半解的人”、“靠治疗癌症挣钱才能生存的人”、“夸大其词的人”。最好的被教育,是“爱康达人分享交流”、“群体癌、群体疗愈”等形式,听听“过来人”、“抗癌达人”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走过的弯路,学习他们经验,这才是“真经”。长时间、多次学习,慢慢就会发现癌的“捷径”。

学习上医,癌最佳路径是进入“自医模式”。这个观点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反对。我的看法是,人人都会和癌症发生关系,不外乎不得癌症、防癌、治疗、癌(康复及带瘤生存)几种状态。防癌、癌,要想成功,一定是自医模式。这个观点,不包括医疗阶段的治疗。不得癌症是从青少年起的一种状态,防癌也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人生的觉醒;不防癌的人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继续健康生活,一种是患癌。要想不患癌,防癌是唯一办法,无二法门。患癌后会是两种结果,一种是治疗至死,治疗等死;另一种是治疗后癌、康复或带癌生存、与癌共眠。

癌,唯有自医模式所谓自医模式,就是自己主导自己,医生、医疗是辅助手段。自医模式需要做的事很多,包括:终身学习、身心训练、改变思维模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圈层、与专家交友、营养支持疗法、环境疗愈、排毒、理疗等等。学习自医模式,利于防癌、利于缩短治疗时间、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利于康复。自医思想、自医模式要贯穿于健康意识觉醒后终身,不可废。

    三、群体抗癌与团体控癌

群体抗癌:顾名思义就是抱团抗癌,就是更多的癌症患者自发的或被动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交流、分享、相互学习的抗癌方式。目前存在形式有抗癌乐园、康复中心、抗癌俱乐部等,大都是由肿瘤医院或抗癌协会牵头举办,也有民间举办,大部分都是松散的非营利组织。其活动往往每周、每月组织一次,有年度大型活动,往往是聚少散多。也有些机构开展持续的常年活动,取得了明显成绩,“群体抗癌,五年生存率翻倍”,就是最好的回答。

团体控癌,是群体抗癌的升级版,是团体性组织模式+控癌模式,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管理有目标的紧密型抱团性控癌模式。可以在不同区域,设立不同模式,在大中城市,可以设立紧密型团体俱乐部,在旅居目的地,可以设立集约型康复康养基地。

爱友群康,是品牌化了的团体控癌落地模式,包括爱友乐园、爱康达人、职业爱康达人、爱康大使、爱友群康、爱友重生等品牌。在城市设立爱友团康俱乐部,在宜居宜养旅居目的地,设立爱友群康乐园(基地)。主要开展九师九养、九品九供、九换三防是落地服务,及肿瘤康复、控癌生活方式培训等。“爱友群康,爱龄倍长”,“爱友团康,爱龄倍倍长”是仁帝山上医时光未来的发展目标。

                        上医时光 李东科  2023年10月10日于仁帝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