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味道——酱豆子

 客从丁桥来 2023-10-13 发布于河南

酱豆子是故乡的味道,细品酱豆,穿越岁月的时空,农村生活的清贫,历历在目。对酱豆的记忆犹如一幅清苦的画卷,慢慢浮现,或隐或现。

小时候,收完麦,种完秋,有那么个三五天空闲时间,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做点酱豆子,那是个过冬菜。酱豆子的做法,大同小异,工序基本一致,添加的佐料不同,好吃可口的程度不同,有的放冬瓜,有的放西瓜,有的放黄瓜,有的放辣椒,有的放白糖,反正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弄法。做酱豆子的季节,我家也做。记忆中,母亲用簸箕把黄豆的蒙糠簸去,逐个筛选,收拾干净后,在锅里大火烀。烀豆子的时候,要用大火,锅盖上面氤氲着水蒸气,伴着风箱的呼啦声,我仿佛闻到了酱豆的飘香。烀好晾干的豆子用楮树叶在簸箩里捂上十天半个月,进行自然发酵,捂的过程做经典酱豆必不可少的程序。豆子捂好后,会有一层绿色的长毛霉菌,在太阳下晾晒后,放进坛子里,添水加盐放佐料进行腌制,过几天就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酱豆了。农村人实在,不讲究知识产权,这是俺家腌制酱豆子的祖传秘法,需要了,拿去,不谢!

小时候,没菜就馍,酱豆子还没腌好的时候,我就央求母亲吃酱豆。早上做饭时,母亲在馍锅上馏一碗酱豆子,刚烧好锅,我就迫不及待地掀开锅盖,拿馍挖酱豆,有次不小心还嘘着了手。冬天的主食,一是红薯,二是玉米面窝头。一般家庭的早饭烀一锅红薯,红薯吃多了,难以下咽,但吃一口红薯沾一点酱豆,却别有风味。玉米面窝头中间的小窑,填满酱豆子,那是绝配,浑然天成,绝对是纯天然无公害。

上初中时,要去乡里读书,与我们村相比,那是大地方。学校离家远,需要住校,学生都是背一篮子馍,在学校大伙房馏,一天三顿都是吃馍喝馏馍水。酱豆子是同学们常吃的就馍菜,也是唯一有条件带到学校吃的菜。每当开饭时,同学们都把自己用罐头瓶子装的酱豆拿出来,热馍夹着凉酱豆,津津有味地吃。现在看来,那种生活确实艰苦,但当时却没有感觉,能顿顿吃到酱豆子,满足感就很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如果没有经历过那种馍夹酱豆生活的人,是无法体会酱豆的美味。

进城务工后,慢慢远离了家乡的酱豆,物质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各种美食装点了我们的餐桌,饕餮盛宴也变成现实。但偶尔吃到老家的酱豆子,依然是醇香的味道,与其说吃的是酱豆,倒不如说吃的记忆,记忆那种贫困时代酱豆的一菜独大和给生活带来的味道。说来也怪,小时候红薯和玉米面吃多,至今我仍然厌恶吃这两样东西,有好面馍决不吃杂面馍。我想,这不是忘本!而是对吃不饱穿不暖岁月的一种记忆,为了能走出那种贫困,我选择了读书,才得以用手指敲击键盘,用文字记录那个时代。

酱豆子的味道是故乡的味道,是那个时代的年轮。随着时光的流淌,逐渐沉淀,日渐丰满。感谢酱豆子,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给我带来的美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