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火

 客从丁桥来 2023-10-13 发布于河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洋火,主要指火柴,一说洋火,农村人都知道。使用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上古时期南方祝融被认为是火神,我们发射的火星号宇宙飞船命名祝融号,就是取祝融探火之义。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技术,教先民用火,让人类告别茹毛饮血的时代。古人生火使用火镰子,洋火引进以后,生火更加便捷。

小时候,烧锅做饭,点灯点烟,都是使用洋火。洋火一包十盒,售价几毛钱。当年最多的好像是开封铁塔,洋火盒上印着红色的铁塔图案。在农村,大人经常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免得造成火灾事故,土话说“白弄打火了”。我们玩洋火,主要有两种玩法,一是玩具洋火枪,二是摔洋火皮。

洋火枪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材料不好找。先用豆铁条捏成枪架子,用五彩的气绳子一圈一圈地缠起来进行装饰,然后用自行车链子一节节地叠起来,废旧车轮内胎剪成皮筋状,把链子下孔穿在豆铁条上,固定在枪架上,再用一段豆铁条捏成撞针,靠皮子的弹性,撞击从洋火头上抠下来的红磷,通过炮壳子发出声响。那时候,小伙伴拥有一把玩具洋火枪,别在腰里、揣在怀里,时不时掏出来,比划一下,那种神情,像是战场归来的英雄,春风得意,自信十足。有了洋火枪,还需要洋火,小孩就从家里偷洋火,偷得多了,难免被大人责骂,甚至被狠狠地揍一顿。

洋火皮是火柴盒上带彩色图案的那一面。一般来讲,一盒火柴两侧是磷皮,摩擦生火,上面是彩色的,下面无图案。一盒洋火用完,小孩把彩色那一面撕下来,就是一张洋火皮。洋火皮根据图案的色彩不同分二百、五百、一千,甚至上万,具体如何确定面值由小孩们约定成俗。开封铁塔图案简单,面值最低。记得有一个洋火皮,上面是俩大人共同扯一个小孩的背影,还有“只生一个好”五个大字,这一款洋火皮设计精美,被认为面值最大的洋火皮。几个小孩在一起摔洋火皮,大家同时出手,谁出的洋火皮面值大谁先摔,把正面摔翻过去朝下,有多少赢多少,类似现在小孩打王牌,根据面值多少依次摔。摔的规则大家事先确定,相当于先酒后枚。摔洋火皮,可以摔一次,然后用手拍一次,利用手拍产生的气流吹翻洋火皮。最终,谁摔翻的多,谁赢的洋火皮就多。那时候,谁兜里没有几张洋火皮!

在农村,洋火容易泛潮,导致洋火盒上两侧有磷的地方没有摩擦力。小孩穿的棉袄,经常用袄袖擦鼻子,形成明晃晃的结疤。洋火皮擦不成火,在袄袖上反而能打成火。

后来,打火机出现了,先是那种磨烂手的那种,后来是一次性的打火机。再后来,液化气的推广使用,洋火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在一些饭店,为了体现不同的风格,会有一种长长的个性火柴,跟服务员说拿盒洋火,服务员不知所云。

时代进步,一些事物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些事物逐渐从生活中淡去,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洋火就是如此。兴许若干年,再说洋火,已无人知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