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生,这一年·2022

 云兜兜 2023-10-13 发布于河北

2022年

2022.12.31

  岁末,清晨,恢复暂停了三周的晨跑。空气里没有风,这个冬天也没有往年的寒冷,冰封的河面已经有冰层在融化,断裂的声音此起彼伏,仿若新年的钟声,很近又很远,又仿若在唤醒日出,充满时间的张力。



  这一年,似乎也比往年过得快,有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居家隔离,居家办公。

  因为居家的时间多,家里的花花草草比每年养得更肥,更多花开。蝴蝶兰已经是继去年后第二次开花,今年比去年早了三个多月。今天去凤凰花卉的时候,一个阿姨说,她养的蝴蝶兰,能一年四季都开花,嗯,这也是我的目标。

  冬天的阳台,看着朱顶红、山茶的花蕾;看着微月、杜鹃的争艳,心情也一如晴天的冬日阳光,暖暖的,不烈,但却有绵润的力量在生命绽放的角落涌动。

  四季桂也悄悄在这个冬天开了,都说这个品种的桂花,香味淡香清雅,豆先生说,左闻右闻都没闻到,明年春天,要入个沉香桂。

  相比于这些花,养的那些迷你动物,就没有这么长寿了。红色的极火虾,蓝色的蓝宝石,这两个颜色的观赏虾搭配起来,配上绿色的水草,刚刚好的灯光,仿佛一个小小的静谧世界,很美,遗憾的是没美过两个月,虾就陆陆续续挂了。之后又入手了0.5cm的纯血红白水晶虾。刚收到的时候,被那超级迷你的尺寸惊到了,同事的脸上也挂着同我一样惊诧的问号:这么小,能养得活吗?这么贵,死了可咋整?如同孵化蝈蝈一样,倍加小心地呵护了两个多月,尺寸长了一倍多,再大一点就能抱卵了。却没有任何征兆的在一夜之间,全部驾鹤,心疼得我都肝颤了。

  从今年正月的时候开始孵化蝈蝈,想着,也能在寒冷的季节,听到螽的叫声;想着以我养花的水准,吹给同事每人送一只蝈蝈的牛皮都能兑现。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孵出来很多,看着那一只只绿色的小蝈蝈从沙子里爬出来,那种惊喜,惊艳了春天,夏天,秋天。看着那一只只小蝈蝈一次次蜕皮,蜕出来长尾巴,好不容易有只公的,却孱弱的风一吹,温度一高就挂了,那些叹息,那些失望……嗯,再也不孵了,每年夏天买2只,叫响整个七八九月就可以了。

  说到养动物,还是剃刀龟比较好养,虽然养的没啥品相,但至少还能活着,明年4月,要招募入赘一只公刀,孵化后送亲家一只小的。

  ……

  虽然世间动荡,经济下滑,新冠横行。于我,在自己的这一片方寸之地,把日子过的活色生香,简单有趣即可。


  这是抄心经的第69天,从开始的照着抄,抄完一遍要15—20分钟,到第45天,可以背写;到今天,可以8—10分钟,默写完。心境也从最初的浮躁,慢慢安静下来,虽然还做不到心无旁骛,偶尔还会走神,还会被别的事情打断,但相比最初的一边抄一边神游万里,已经有了很多进步。

  佛家认为,抄经能断杂念,减烦恼。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皇帝都酷爱抄经。尤其是乾隆,政务再忙,抄经也不落下,一部260字的《心经》,他抄了无数次,装订起来有七百多册。

  最初抄经的目标是坚持到今年的春节,坚持抄到今天,似乎已经成了每天的一个习惯,不写完这一遍,总好像少了点什么,因此,才能在这两个多月,在早晨,在晚上,在每个时间的空隙,坚持了下来。

  无论是抄还是默写,经文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是却在抄写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情绪的或急或缓,字浓淡、力度和肥瘦的不同,忽然悟出固定的规则中衍生出来的无穷变化,不知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哪碍白云飞”的自在境界会不会在这不断的坚持中偶尔临幸。

  也与佛陀相约抄108遍心经,也学乾隆帝可以在在日后的忙碌中依然坚持下去,安静而用心的,一笔一划的,松开心上紧绷的弦,细细体会经文里的慈悲与智慧。



  这是感染新冠后的第21天,还偶尔会咳嗽,一口气走到四楼还会轻喘。发烧最高到38.2,与那些能高烧39°以上的人相比,自己的这抵抗力实在是有点弱鸡,那有什么办法,这还是在晨跑了整个春夏,藏养了整个秋冬的情况下,如果是去年,说不定这时候已经走过奈何桥,喝过孟婆汤,忘了这一生。

  大疫三年,今年岁末,国家放开了新冠的管控,并把它划归到了乙类乙管,也就是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检测“愿检尽检”,更直白一点说,就是是否感染新冠,都你自己说了算。像我这样抵抗力差的,其实自己说了也不算,万般小心也没能幸免。还有点侥幸的是,比较怂,怕死(我想我是爱死了这人间烟火,这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所以才怂,才想活成长寿花),重视的早,加上还有点养生常识,现在还可以坐在电脑前,合着音乐,总结这一年。

  在遥远的东汉末年,瘟疫横行,著名的建安七子中,就有四位都死于建安年间的瘟疫。张仲景家族两百多人,在不到十年间,三分之二的人被瘟疫夺去了生命,仲景用自己所习医术,帮很多人逃过了瘟疫的劫,并写出了传世之作《伤寒杂病论》。

  1347年,欧洲的黑死病也曾传到元朝,而以《丹溪心法》为指导原则,疫情很快被控制住

  到了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思邈的《千金药方》,吴又可的《瘟疫论》等,在没有西医、抗生素、呼吸机,重症监护室的古代,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中国人安然的繁衍至今。

  中国古人采用的不是西医关门捉贼的方法,而是把贼驱赶出去,然后加固门窗不让他再进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再看看今年拆解分析过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不得不再次感叹,中国古人的智慧啊,何止是应该让现代人跪了,更应该是该顶礼膜拜的。

  今年,用思维导图,把《伤寒论》的113方,《金匮要略》的156方,从原文、组成用量、功用主治,、辨证要点、配伍、方义、加减化裁、方歌、煎法、禁忌、辨方等11个方面进行了拆解。以刘渡舟、任应秋、胡希恕、曹颖甫、陈修园等这些大家的注释为拆解参考,同时,百度了每个方子多种解读,去粗取精,形成了《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113+156方剂每个方剂11个方面的辩证用法图。并且把自己和豆先生当成小白鼠,用了半夏散及汤,理中汤、麦门冬汤、金贵肾气丸、桂枝茯苓丸、小柴胡汤等,有些效果立竿见影,有些不痛不痒,有些用完之后自己都有些糊里糊涂,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哪里辨证的不对。

  路漫漫其修远,学以致用,实践是个更重要的部分,希望明年能捉到更多的小白鼠

  ……


  敲下2022年工作总结的最后一个字,是这周二的晚上10点多,那天在休还剩下的年假。因为要写总结,依然在工作,因为有重要的事情,下午依然参加了一场远程会议。

  这个岁末大概是这几年最忙的一个岁末了。连感染新冠发烧的时候也没有停下来,工作指标算是完成了。但是没有什么成就感。有创新的思路,没有实践的机会;有实干的想法,没有要实干的氛围。工作,会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不是事业。

  忽然有点想念那个说,只要我在,你尽管去干的人。

  抱怨不是个好习惯,当意识到问题,跳出现状来看,忽然释然,尽人力,去适应。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左右的了的,也不是你希望怎么样就会怎么样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


  今年的微信读书年度报告告诉我,今年在那读过109本书,读完了其中的62本,留下了3074条笔记,33条书评,其实,这还只是微信读书上的电子书而已,还在其他的读书APP和浏览器上看,还有从百度网盘上下载的电子书,还买了30几本纸质书。

  有人说,读书和运动总要有一个在路上,2022年,幸运的是,这两个都在路上,希望明年也是。

  ……

  还有三个多小时,2022年就要结束了,新年的钟声已经在跨年晚会的音乐声中敲响,明年的愿望和计划,也都在这总结中。

  这是写年终总结的第16个年头,半生已过,看过世间百态和看清懂得自己,才不枉此生。

2022.12.31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