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ppt

 zhuxrgf 2023-10-13 发布于江苏
(三)房室所伤 阴虚,则咳嗽咯血,骨蒸潮热,心悸盗汗; 阳虚,则阳萎早泄,手足清冷,腰酸腿软,梦遗滑精。 * ppt课件 * ppt课件 小结 1、六淫致病的特点 2、六淫的主要临床证型 3、疫疠的临床表现特征 4、七情致病的临床表现 5、劳伤、食积的临床表现特征 * ppt课件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陈启松 * ppt课件 一、 气病辨证 (一)气虚证 概念:是人体之气不足导致气的基本功能减退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 ppt课件 气虚证经文摘录 《灵枢 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眩” 《素问 剌志论》:“气虚者,寒也”“气虚形虚” 《脾胃论 脾胃胜衰论》:“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 * ppt课件 寒热与虚实的关系 虚寒证:面色恍白,肢冷畏寒,下利清谷     舌淡白胖大,脉弱 实寒证:面色苍白,肢冷恶寒,腹部冷痛, 舌淡苔白,脉紧 虚热证:潮热,盗汗,消瘦,五心烦热,咽 干口燥少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实热证:壮热,烦渴喜饮,神昏谵狂,便秘, 舌红苔黄厚而干燥,脉洪数或滑数 * ppt课件 寒热与虚实的关系  治则简介 虚寒证--温阳益气  实寒证--散寒 虚热证--滋阴清热  实热证--泄热 * ppt课件 证候相兼 三类证候的相兼(三维描述) 例如: 表实寒证  里实寒证  里实热证 里虚寒证  里虚热证 * ppt课件 补充:怎样在临床中运用八纲 建立用八纲分析疾病的思维模式         寒   表寒证      表  热   表热证         虚   表虚证 “疾病”     实   表实证 +(脏腑辨证)         寒   里寒证    定位      里  热   里热证         虚   里虚证         实   里实证            定性 凡诊病,分表里;表里明,寒热分;寒热明,虚实斟; 由此思,方向正; 定治则,把得准。 * ppt课件 小结: 1、阴阳是八纲的总纲,但又有具体的证候 2、八纲不是孤立的证候,存在着相兼、挟杂、真假与转化 3、八纲是一切辨证的基础 * ppt课件 补充:八纲的现代研究 1、表证和里证:是机全对致病动因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体表小动脉防御性痉挛而不伴有机能或热量代谢深刻障碍的典型反应状态。里证是机体对致病动因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机能或热量代谢深刻障碍的典型反应状态。 2、寒证和热证:寒证的发病学原因可归之于机体热量不足,代谢降低;热证的发病学原因可归之于热量过剩,代谢旺盛。 * ppt课件 补充:八纲的现代研究 3、虚证和实证:虚证的病理变化是由于神经功能低落或处于抑制,副交感神经紧张度异常上升,使心肌功能低落,心跳减慢,循环量不足,血压下降,血管缩小,基础代谢率下降。 有人发现,虚证患者的病理变化有:1、内分泌腺变性或萎缩;2、细胞萎缩或变性;3、慢性炎症;4、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低下与神经系统退行性变;5、Zn/Cu比值降低;    * ppt课件 补充:八纲的现代研究    实证则一般神经功能较好,或过度兴奋,交感神经紧张度异常上升,使心肌功能增强,心中跳过速,血循环增多,血压上升,血管增大及基础代谢率上升。 有人发现实证在病理形态上常见到:1、急性炎证;2、肿瘤;3、便秘;4、瘀血。 * ppt课件 现代研究进展: 1.阴阳、寒热 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 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 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 与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 与前列腺素、与环核苷酸 与物质能量代谢等有关 * ppt课件 现代研究进展: 2.阴阳、寒热动物模型:阳虚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皮质激素法、甲状腺功能减退法、羟基脲法、他巴唑法、利血平法、腺嘌呤法及过量寒凉中药法等;阴虚动物模型法有: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模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模型、过量温热中药模型、小肠侧瘘模型、皮质激素模型、利血平模型等;寒证模型目前只有北京医学院大鼠过量寒凉中药模型研究较常深入,北京医学院用大鼠过量温热中药制成热证模型。 * ppt课件 现代研究进展: 现代研究认为: 虚证几乎包括所有的慢性疾病和部分急性疾病以及先天不足、虚弱、衰老等情况下机体所处的状态, 实证则多见于急性疾病、温热病、徵瘕积聚等机体状态。 虚证如气虚模型有游泳劳损法、放血法等,血虚模型有乙酰苯肼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