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余亮:十三把半

 常熟老李jlr5mr 2023-10-13 发布于江苏

春末夏初,半大的孩子像庄稼一样,要拔节了,于是,父母总会烧出一盆“十三把半”。

图片

三把半:指的是在灶膛里烧了十三把麦秸草团之后,再加半把麦秸草。

——为什么不是十三把?

——为什么不是十四把?

其实也试过十三把,火候不够。

当然,也试过十四把,火候过了。

竟然有这么神奇的数学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十三把半就是十三把半,美味的蒸小公鸡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如果仔细把“十三把半”这道菜全面盘点一下,用“蒸”这个词好像有点不妥当。

十三把半的烧法更加接近于“焖”。

是干焖。一滴水也不能放的干焖。而且是春末夏初时节,土灶上的干焖。

春末夏初,是相对于初春而言的。那些初春时节,母亲从鸡贩子手中赊回来的小鸡们,原来是不能分辨雌雄的。经过一个春天之后,其实小半个春天之后,就已经分出了雌雄。调皮的,好动的,最容易出卖它们是小公鸡身份的是它们头上冒出来的小鸡冠芽。

母亲很不喜欢这些公鸡。母亲把它们叫作“公鸡猴子”。公鸡为什么要和猴子连在一起?谁也不敢去问母亲。因为母亲心情不好,她需要的是母鸡,更多更多的母鸡,哪怕春天赊回来的小鸡全是母鸡那该多好。

公鸡可以帮家里打鸣啊。母亲说她不需要公鸡打鸣。母亲还说她又不是聋子。母亲需要更多的母鸡,然后生更多的鸡蛋,可以还掉春天赊小鸡的钱,还能够赚上很多很多鸡蛋出来。

图片

因为每年一次的“十三把半”,父亲是很欣赏那些动个不停的小公鸡们的。馋嘴的男孩们更是在心中默默和父亲站在一个队伍里的。

整个春天过去了。

远处的麦子们也悄悄拔节了,抽穗了,扬花了,灌浆了。

小公鸡和小母鸡完全区别开来了。先是翅膀上的羽毛,然后是尾巴上的羽毛。一天天,它们的新羽毛也慢慢长出来了。母亲喜欢长出了新羽毛的小母鸡。

的确,一开始的时候,公鸡们的羽毛长得相当潦草,就像一点也不在乎形象的调皮蛋。但这些调皮蛋的觅食本领相当强,尤其是吃小虫子的本领。

小虫子们全是蛋白质。刚刚收割了的麦地里全是跳来跳去的小虫子。有小虫子吃的小公鸡们长得更快了。有时候,它们跑快了,头顶上的鸡冠就通红通红的,仿佛头上升起了一轮小小的太阳。

父亲把这一切全看在眼里了。如果再不进行“十三把半工程”,这些小公鸡们就要初啼了。初啼了的小公鸡就不能进入“十三把半”工程了。

抓捕没有初啼的小公鸡是父亲做的。收拾没有初啼的小公鸡是母亲做的,必须仔细清除掉小公鸡的淋巴部分,剁开,分好,生姜,葱根,酱油,大麦酒,撒盐。然后,装盆。装的盆很重要。必须是铜盆。两只小铜盆,一只盛放,一只盖住。对合的铜盆沿还必须用调和好的面粉糊住。然后,放进铁锅里。铁锅里一滴水不放。盖上锅盖。

之后就是十三把半麦秸草团上场了。

麦秸草是刚刚收获的新麦秸草,还有韧性,被父亲的巧手团成紧紧的草团。

第一把麦秸草团点着了。第二把麦秸草团跟上了。

新鲜的麦秸草团变成的火焰把整个灶房都映衬得亮堂堂的。

第十三把麦秸草团完全燃烧掉了。

此时不能着急,必须再等上二十五分钟。

二十五分钟后,就是那半把麦秸草团的使命了。

半把麦秸草团点着了。灶膛和锅底都被照亮了,又熄灭了。

还必须再等上二十五分钟。

神奇的芳香四溢的“十三把半”工程就大功告成了。

其余的全奖赏给家里半大的孩子。

母亲不吃,父亲也不吃,但他们会看着孩子们吃。

图片

大人们的理论是,春末夏初,半大的孩子像庄稼一样,就要拔节了。拔节需要营养。于是,他们总是会做一次败家子一样,烧出一盆“十三把半”。

小公鸡们你们要快快长大。

孩子们你们更要快快长大啊。

“夜光杯”是一本小书,里面记录着我们对于生活、对于明天的美好梦想。一年一度,从这本小书里精选美文,汇聚成册,已是我们与读者的一个约定。现在,这第六年的第六本文萃《书里看书 梦里寻梦——爱夜光杯爱上海·2022》,如期而至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