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凡人于文亮爆火背后,是我们的精神内耗太难了

 闲云野鹤qpab3u 2023-10-1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作者:洞见ciyu

再波澜壮阔的人生,都不及安稳琐碎的日常。

图片

这几天,山东小伙于文亮的名字刷爆了网络。
 
10天时间,涨粉百万,登上了热搜榜首位。
 
于文亮记录生活的平常瞬间,粗粝而真实,简单但快乐。

图片
因为容貌焦虑,多少人宁愿躲藏在精致面具背后,也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

但他毫不顾忌形象地怼着镜头,大口大口地撸串。

图片

面对他人恶评,我们总是一次次责备自己,他却说:

“镜子脏了,你不会认为是你脏。为什么别人骂你的时候,你要怀疑自己呢?”

图片

我们为一点挫折深夜痛哭,而于文亮和朋友们尽情发疯,一边笑一边喊着:

“挫折和别离不过是生命中的点缀。”

图片
谁都怕丢脸出丑,谁都不想暴露缺点,但于文亮坐在车里,五音不全地哼着歌。

让别人听到又如何?

图片

一个人坐在食堂吃饭也不会觉得落寞,阳光洒在脸上,他借《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台词:

“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

图片

于文亮没有精心营造布景,不凹造型、不用滤镜,把无数琐碎平淡的生活碎片呈现出来。

有网友评论:我的精神内耗在此刻被终结了,原来生活不是死磕出来的。我们都是于文亮,都可以这样笑、这样闹!

还有人说:于文亮治愈了我的“平凡羞耻症”。

平凡人于文亮为何如此爆火呢?

说白了,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我们的精神内耗太难被治愈了。

许多人从他身上找到了答案。

01


之前双十一有个数据:80后、90后购买了85%的助眠产品。

为什么80后、90后严重睡眠焦虑?

有网友解释:“我们这两代人,成长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教我们怎么变得优秀,怎么在竞争中胜过别人。”

每个人都在死磕,每个人都被迫精神内耗。

身体追逐着住高楼、光万丈,心中却酿着万般无奈、愁苦。

博主@张程从闽北的小山村,一路闯进厦门大学。

学生时代卷了十几年,他以为可以松一口气。

可毕业后,更多的焦虑和压力扑面而来,心头的大山又往下压了几分。

同学们有的进四大会计所,有的进大厂,他也不甘示弱,进了一家证券公司。

每天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希望自己操盘的期货不会出岔子。

每天钻研业务,琢磨如何开发客户,生怕自己没有立足之地。

也是从这时起,他学会了抽烟喝酒,以为可以消生活百般愁。

在证券公司熬了几年后,他数了数手头积蓄,颇有成就感。

可掐指算了一笔账:
 
想学别人一样买个大房子,是一笔大钱。

想学别人办个隆重的婚礼,是一笔大钱。

喜还没上心头,愁就已挤在眉头。

他只能继续绷紧神经,愁肠百结地想着如何跨过这一座座大山。

如今他走到中年这个不如狗的年纪,又烦恼自己的工作,每进一步都难如登蜀道,在年轻人的围追堵截下,绞尽脑汁绝地求生。
 
忧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不是得买学区房,是不是得上兴趣班,不然怎么赢在起跑线?
 
活了大半辈子,他像打地鼠一样,按下一个难题,又发愁下一个难题。
 
在别人眼中,他混个出人头地,可是个中滋味只有他明白。
 
他说道,很遗憾,我的人生不是自由自在的旷野,而是一条逼仄的轨道。
 
张程的一生,是无数普通人的一生。
 
我们桎梏在世俗标准下,套牢在他人眼光中,想拼命混出一些名堂,一路劳心劳力,疲惫不堪,最终忘记了生活本身。
 
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中有一句歌词:
 
“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这是多少人的自我拷问。
 
五分追名逐利的焦虑,再加五分万事不由人的惆怅。
 
因为想挤上金字塔顶层,因为不甘于平凡,我们一直生活在内耗焦虑之中。
 

02

 
作家梁晓声受邀到某大学举办讲座。
 
交流时,一个男生语出惊人:如果30岁以前,最迟35岁以前,我还不能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梁晓声惊讶地问:那什么是不平凡呢?
 
男生坚定地说:要有一定社会地位,要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或者掌握一定的权力……
 
后来,梁晓声接待一位国外朋友时。
 
朋友问: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着什么,那是什么?
 
梁晓声答:怕一种平凡的东西。
 
因为不能接纳平凡,所以过不了心关。
 
当我们明白平凡是人生唯一的答案,才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开阔。

03

 
前几天洞见君在《看了那个卖臭豆腐的北大校花,我突然不想鸡娃了》一文中,讲过一个北大校花的故事,很多读者留言说:自己的精神内耗被北大校花治愈了。

北大毕业的彭高唱从小才艺双全。

她不仅擅长舞蹈、乐理、钢琴、主持,而且成绩还一直名列前茅,最终被保送进了北大。
 
 
毕业后,她直接进入全球顶尖的4A公司,成为让人羡慕的社会精英。
 
北漂13年后,她又勇敢回乡卖起了臭豆腐。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彭高唱浪费了北大的教育资源,认为卖小吃是初中毕业就能干的事。
 
她却回应道:
 
“我的人生信条就是不被定义,我要过不被定义的人生,谁说北大毕业就一定要去做金融,一定要去搞科研呢?我可以做我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情……”

大海是很广阔的,人生也该是这样。

顶尖的公司也好,卖臭豆腐也好,都只是一种选择,幸福才是终点。
 

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过他的人生观:

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

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

他们说,我理解错了题目,我说,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诚然,随心而活比什么都重要。


像种子一样,按照内在的节奏和秩序,向阳而生,随风而动。
 

04


之前,有个考研八年的女生上了热搜。

从21岁大学毕业,一直考到29岁。

其间,同学有的升职加薪,有的结婚生子,只有自己还在不停地考研、考研……
 
她崩溃过,哭过。
 
第八次上岸失败后,她想通了,最终与自己和解。
 
“命运到底会带我去哪?还不清楚,但很期待。”
 
生活是一场感性的体验,而不是一场论输赢的比赛。

当我们离内耗越远时,离生活便越近。
 
工程师@刘然有一段时间一直处于痛苦之中。

他一直希望自己混出点名堂,可事事不如意,桩桩不如人。

从一级建造师到二级建造师,他一路考得磕磕碰碰。

直至现在,还有一门《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没过。

再看他同事轻轻松松备考,一考即过,毫无压力。

他比他们更努力,晚上熬夜复习、刷题,可最早复习的他,最晚拿到证的也是他。

刘然曾经垂涎一个职位许久。

他为此经常加班加点地赶项目,想做出点成绩。

可一个入职比他晚的同事,一下子就爬上了他期待已久的职位。

越是奢望,越是会患得患失。

心中的无力感深深地折磨着他,让他成日郁郁寡欢。

后来刘然想通了,接受自己平凡,有什么不好的呢?

生活不是比出来的,而是过出来的。

孩子在书桌前蹙着眉头做数学题,他在旁边耐心地指导。

厨房里,妻子颠勺翻锅,蒸煮炒炖,各种香味弥漫。

二老各有各自的娱乐,一个约上姐妹跳广场舞,一个在小区面红耳赤争论象棋。

他觉得这种普通的生活,就是最难得的生活。

就如作家亦舒说的:“当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

远处是风景,近处是生活。

再波澜壮阔的人生,都不及安稳琐碎的日常。

人生海海,接受自己生而平凡的事实,才能品出生命美好的滋味。
作家周国平把人生的成长觉醒分为三次:

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当我们懂得享受平凡,便能自洽自在,如鸟遨游天际、如鱼潜入深海。

点个在看,远离那让你很累很累的精神内耗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