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传记]文天祥怎用生命诠释忠义二字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3-10-14 发布于吉林

内容来自/新浪博客>文史博客   2023-10-12 07:40:23

文天祥怎用生命诠释忠义二字 

                                                   国画《留取丹心照汗青》

     “忠义”,是中国千年古代社会的道德传统。“忠”,由最初的与人交往中的诚实不欺,逐渐成为臣事君的道德准则。“义”,也由最初的从兄、敬长等在家庭关系中体现出的美德扩展到社会关系中。所谓“忠义”,“社稷之固也”,从为臣事君的道德准则,逐渐拥有了它特殊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的政治内涵。

     在中国历史上,“忠义”精神最体现在国破家亡身死之际,一个个忠义之士用忠诚和生命为中华民族谱写了慷慨悲壮的诗篇。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忠义之士杰出代表,他在国衰势颓之际,挺身而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光彩而绵亘千载的一笔。

     文天祥二十岁进士及第,入仕后正值国家危亡之际,他舍生忘死,力图挽救国家,凡不利于国家者,他都拼命与之争斗,因多次抨击误国、害国的权臣,累遭罢斥,以至三十七岁便请致仕。一年后,才又入仕。咸淳十年(1274)被委为知赣州。

     德祐元年(1275),元兵南下,临安震惊,诏天下勤王。文天祥捧诏涕泣,即以万人入卫。八月,文天祥被任为知平江府。十月,元兵已进入常州,朝廷召文天祥回守余杭。德祐二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委任为枢密使,随后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去元军营中议和,被元军扣留后逃出。益王赵是在福州被立,召文天祥至福州拜为右丞相,率兵抗元。

     自元军进入福建后,文天祥组织军队不断抗击,由于兵少力弱,多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即使在妻子和子女被元兵俘获之后,文天祥抗元的意志仍然没有动摇。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在潮阳海丰五坡岭与元兵交战时兵败被俘。

     文天祥被俘之后,自杀未遂。见元将张弘范时,左右命拜,文天祥立而不拜,张弘范认为文天祥是“忠义人”,待以客礼。文天祥一再要求以死殉国,张弘范始终不杀文天祥。祥兴二年十月,文天祥被解送到燕京。旅馆为文天祥准备了很华丽的帷帐用具,文天祥却不去睡,一直坐到天亮。此后,文天祥与元丞相孛罗有过一次对话,充分表达了他一片赤诚的忠义之情和爱国之心,至今振聋发聩,发人深思。

     据明人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记载,文天祥被押送燕京后不久,元丞相孛罗等在枢密院召见他。文天祥入,以长揖为礼。元人欲使其跪拜,文天祥说:“南人之揖同于北人之跪,我是南人行南礼,岂可附加跪拜礼。”孛罗命左右之人将其拖倒于地,有人按脖项,有人按背部,但文天祥不肯屈服,仰起头说:“天下之事有兴有废,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在国家灭亡时遭受诛杀,那一朝代没有呢?文天祥今天尽忠于宋氏江山,以至到此地步,愿求早死而已!”

     孛罗说:“你说有兴有废,且问你由盘古帝王至于今日,有几帝几王,一一为我讲出来。”文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那里说起?我今天不是应博学宏词科、神童科的考试,那有时间泛论。”

     孛罗说:“你不肯讲兴废之事,且说说从古以来,有把宗庙、土地送给别人而又逃走的人吗?”文天样说:“把国家奉送于人,是卖国之臣也。卖国之人是有利而为之,一定不会逃走,逃走的人一定不是卖国者。我以前辞去宰相不肯接受,奉命作为使臣至元军中,不久即被扣留在那里。随即有贼臣献国于人,国亡当死,所以不死,是因为度宗(赵禥,南宋第六位皇帝)二子还在浙东,老母亲还在广之故啊。”

     孛罗说:“抛弃德祐嗣君而另立二王,能算忠吗?”文天祥说:“在那个时候,江山社稷为重,君为轻。我别立新君,是为宗庙社稷考虑。前朝跟随晋怀帝、愍帝北去的不是忠,跟随晋元帝的才为忠。随同宋徽宗、钦宗(靖康之变后被俘北上)北去的不是忠,跟随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的为忠。”

     孛罗答不出话,忽而又说:“晋元帝、宋高宗之立都有所受命,二王之立不以正道,是篡位呀。”文天祥说:“景炎(宋端宗赵昰)乃是度宗长子,德祐(宋恭帝赵显)之亲兄,不能说不正。即帝位于德祐去位之后,不能说是篡位。陈丞相以太皇太后之命事奉于王出宫,不能说无所受命。”孛罗等人都无辞以对,但以未有传授之命为辩解。文天祥说:“上天给与之,人心归向之,虽然没有传授之命,推举爱戴之君拥立之,又有何不可?!”

     孛罗恼怒说:“你别立二王,竟成何功?”文天样说:“立君以保存宗庙社稷,保存一日就尽一日臣子之责任,那有什么功!”孛罗又说:“既知事不可成,又何必去作?”文天祥说:“父母有病,虽知不能治愈,却没有不用药之理,尽我之心而已,不能相救则为天命。今日文天祥到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说”。孛罗想杀掉文天祥,而元主及大臣们不同意,只好把文天祥囚禁起来。 

                                                   广东汕尾海丰文天祥公园

     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失去了妻子、儿子,加之大都三年的铁窗生活,他没有因此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抗元保宋意志。在大都,元朝的文官武将再三劝说文天祥降元,都被他拒绝了。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处死文天祥之前,元世祖召见文天祥,并亲自劝降。元世祖说:“汝移所以事宋者事我,我当以汝为相。”文天祥坚定地回答道:“受宋恩为宰相,安肯事二姓!”于是,文天祥被押至柴市。听说文丞相要被杀,万余人奔至柴市。文天祥在临刑时,态度从容,视死如归。他问旁边的人:“哪儿是南方?”人们指明,文天祥便向南再拜,告辞故乡,并对吏人说:“吾事毕矣!”死时四十七岁。

     忠义,是儒家伦理道德范畴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被儒家赋予了强烈的政治目的,因为封建君主是政权与国家的象征,所以,忠义之义扩展到社会关系中,也就是忠君。但是,“忠君”不是“愚忠”。《礼记·中庸》载:“义者,宜也。”也就是说,忠义要做适宜的事,而不是“愚忠”。

     德祐二年(1276)二月,南宋太皇太后派大臣赴元营以国降元。此时,作为国家象征的君主已经降元。以祈请使身份北上前往大都的文天祥,本打算翌日出发时自尽,后“隐忍以们,以求将以有为”,如他只知忠君,尽可以随恭帝去。此后,文天祥被囚于燕京期间,宋恭帝曾前来劝降。文天祥遇到故主,只能长伏于地,声气哽咽,请其回。再如文中所述,文天祥被囚燕京时与孛罗辩论,“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这正是文天祥并非只知忠君而是忠于社稷的力证。

     文天祥之忠并非只是忠君,而是忠于社稷。文天祥忠义,是凛然的民族气节。其一,不以下礼侍元人。文天祥初被拘时,“见张元帅,抗节不屈,张待以客礼”;“孛罗丞相召见予,入长揖,通事曰:'跪’。予曰:'南之揖即北之跪’”。其二,于小处亦时时留意。文天祥之弟文璧南下赴任之前曾往探视文天祥,文天祥回绝了文璧留下的鞑钞四百贯。他说:“此逆物,我不受。”其三,视死如归的态度。至元十年(1282)十二月八日,元帝召文天祥至殿中。文天祥长揖不拜,极言“宋亡,文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元帝劝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文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崇高气节的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政治文化里,气节作为人格范畴,紧紧地与志向、道德联系在一起。当国家危亡、外族入侵之际,气节作为事上忠信的标尺,化为人们展示人生价值的强大的道德动力,成为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大凡那些彪炳千古的志士,在国难当头时,从不降志辱身,显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们炳耀千秋,名垂青史!

     文天祥被俘后写下《过零丁洋》诗,诗中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唱出了一个忠肝义胆、气壮山河的志士的心声。他就是这样自觉地用气节来激励自己的忠义道德实践。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宁死不降的一片丹心,数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志士,以生命和鲜血去保卫祖国、抗击敌人。文天祥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辉楷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