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若悟369 2023-10-14 发布于安徽

#文化历史解析#

薛延陀是分散于漠北的铁勒十五部之一,他们原本是阴山以北的游牧部落,先祖与薛部杂居,后来又吞并了延陀部,因此号为薛延陀。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突厥汗国崛起后,薛延陀与铁勒诸部一道成为突厥附属,583年突厥汗国分裂薛延陀也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游牧于郁督军山臣服于东突厥始毕可汗,西部聚集在金山归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统治,公元627年东突厥颉利可汗不顾境内霜雪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纵欲肆情穷凶极暴最终引起了包括薛延陀在内的铁勒各部起兵反抗,公元628年西突厥也陷入了内乱,西薛延陀部在俟斤夷男的率领下翻越阿尔泰山与东薛延陀部会和,自此薛延陀部实力大增,被称为铁勒诸部最雄张。

于是夷男被铁勒诸部共推为主,但夷男却马上推辞,夷男的推辞主要是基于现实的考量,内有铁勒诸部手握重兵,外有东突厥汗国实力尚存,更重要的是唐朝皇帝还未表态。不过很快夷男很快就收到了来自长安的消息。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夷男

在知道铁勒诸部反抗颉利可汗后,正欲和颉利作战的唐太宗马上知道了薛延陀从北面牵制东突厥的战略价值,于是他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北上,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能获得唐朝皇帝的册封让夷男大喜过望,于是他在郁督金山设立牙帐正式建立薛延陀汗国。在共同的敌人东突厥面前唐朝与薛延陀的关系迅速亲密起来。夷男非常感激唐太宗对自己的册封曾说:“我原本不过是个铁勒小帅,是唐朝天子立我做了可汗。”因此夷男总是敬称唐太宗为至尊,而以奴臣自称。与之相应的是唐太宗对薛延陀的礼遇也极为优厚。公元629年,薛延陀使者入贡时,太宗赐以宝刀和宝鞭,并对夷男说:“你的部众里有犯大罪者用宝刀斩之,犯小罪者用宝鞭笞之。”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这就相当于太宗以唐朝皇帝给了夷男统治铁勒各部的合法性,于是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借着唐朝皇帝的支持势力迅速壮大,雄据北方草原,回纥、拔野古、同罗等部落皆受其统治。公元632年,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发兵攻打薛延陀惨遭兵败。两年后根基未稳的都布可汗阿史那社尔率倾国之兵五万讨伐薛延陀,结果也是铩羽而归。而薛延陀则凭着两场战争胜利,成功将势力深入到天山以北地区。夷男将国土分为两部,嫡子拔灼管辖漠北,庶长子曳莽管辖漠南。此时唐朝与薛延陀的共同敌人已经灭亡。唐太宗不愿意让薛延陀成为新的北方劲敌。

于是在公元638年,太宗下诏将夷男的两个儿子都封为小可汗,一个草原版的推恩令从内部开始分化薛延陀,一年后在长安的东突厥贵族阿史那结社率领兵冲入九成宫行刺唐太宗一事,在朝中引起了极大震动。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阿史那结社

唐太宗决定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率领安置在内陆的东突厥部众全部返回漠南地区。

此举是为了唐朝安全需要,也是唐太宗需要在北方草原扶持新势力以打破薛延陀一家独大的局面。对薛延陀的夷男来说,昔日草原霸主的回归不仅压缩了自己的疆域范围,更会削弱自身统治铁勒各部的合法性,于是他对阿史那思摩的北上表现出了强烈的敌意。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阿史那思摩

阿史那思摩尚未动身时,夷男就在漠北召集军队准备发起进攻,太宗只好派人向薛延陀传达敕令指出薛延陀为大,阿史那思摩为小,并明确了二者的疆界范围。

夷男心有不甘的说道:“至尊有命,安敢不从!然而突厥人立场反复难料,之前他们未被击败时,每年侵犯中原,杀人成千上万,臣认为至尊击败他们后,会把他们当做奴婢赏赐给中原之人,没想到至尊对他们爱之如子,可谓仁至义尽,但换来的确是结社率行刺,这种禽兽居心之辈,岂可用人的道理来对待呢?臣受恩深厚,请允许我对至尊诛杀之。”很显然这并不是唐朝北迁突厥的目的,在实际利益受损面前薛延陀也绝不会容忍突厥势力重新坐大,因为虽有唐太宗的禁令,但薛延陀仍会对阿史那思摩发起进攻,进而导致唐朝与薛延陀关系发生变化。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639年高昌王麴文泰反唐并进一步挑拨薛延陀与唐朝的关系,他派遣使者对夷男说:“既然做了可汗就与唐朝天子齐平,为何还要拜谒他的使臣。”夷男对唐朝的实力非常了解,他听到这话马上派人向长安汇报,随后又请求说愿做唐军向导来讨伐高昌,以此来证明自己绝没有与高昌同谋。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麴文泰一定很后悔找了夷男。

唐太宗派唐俭执失思力北上与夷男商议具体的进兵方案,但在640年征讨高昌时唐朝却并没有调用薛延陀的军队,然后唐朝在高昌设立西州。战略上挡住了薛延陀继续西进的可能,至此薛延陀与唐朝的不信任感进一步加剧。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执失思力

在公元641年,太宗抵达洛阳筹备封禅事宜之际夷男决定要对阿史那思摩动手,天子在封禅泰山,届时万国来朝,兵马云集,边境守备必然空虚,我在此时夺取阿史那思摩将如摧枯拉朽一般。

特别军事行动,可汗高明,此乃神计。

于是夷男命令曳莽联合同罗、仆骨、回纥、靺鞨、霫等部落共发兵二十万屯驻白道川,以善阳岭为据点向阿史那思摩发起进攻,但在这一年六月有官员揍报有星孛于太微犯郎位,受此影响唐太宗于是取消封禅,还有就是魏征大力劝谏不要封禅。

夷男等待的唐朝边境守备空虚并没有发生,当薛延陀的二十万大军南下时,自知不敌的阿史那思摩退入长城据守朔州。

真摧枯拉朽一般。

突厥守长城,感觉好好笑。

太宗马上调遣四路大军增援阿史那思摩,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营州守军与奚、霫、契丹部众进兵薛延陀东境,朔州道行军总管李勣率领步兵六万骑兵三千驻屯朔州,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率领步兵四万、骑兵五千屯灵武,庆州道行军总管张士贵率领士兵一万七出云中,凉州道行军总管李袭誉则发兵薛延陀西面,众将临行前太宗特意嘱咐说:“薛延陀自负强盛,跨越大漠南下数千里,马匹已经疲惫瘦弱,凡用兵之道,见利速进,不利则速退,薛延陀不能趁敌不备,迅速突袭阿史那思摩,待其进入长城后,大军又不能迅速撤退,朕已令阿史那思摩烧毁牧草坚壁清野,薛延陀军粮将尽,无所充饥,近来斥候禀报说:“他们的战马把树皮都啃光了,因此你们要与阿史那思摩协同支援,不必急于交战,而是要等到他们撤退时奋力一击,必破之矣。”

当唐朝出兵的消息传到漠北时,夷男立刻派人到长安,表示愿意与突厥联姻,试图以此来放缓唐军的步伐,为自己讨灭阿史那思摩争取时间,但这个计策并没有奏效。

太宗并没有直接答复,而是把薛延陀使者留在长安,等待前线战报传回。

此时曳莽亲率三万大军追击阿史那思摩到长城下,果然如太宗所料那样,曳莽无法攻城,又见身边牧场被烧光,心态瞬间爆炸。专门派人对阿史那思摩破口大骂。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曳莽

曳莽:有本事从长城出来胆小鬼阿史那思摩。

阿史那思摩:我就不出来你能怎么样?

魔法攻击,笑死。

可就在这时,李勣率领的唐军抵达,曳莽见状连忙退走。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李勣

李勣则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和六千突厥骑兵一路追击,曳莽逃至诺真水前,自知无法快速渡河脱身,便下令士兵列阵,决定背水一战。

韩信:你也想背水一战,不是这么打的。韩信背水一战胜利关键有人绕后偷家。

薛延陀与其他游牧部落有所不同,他们虽人人有马,作战时却以步兵为主力,士兵以五人为一小队,战斗时其中一个人为执马者看守马匹,其他四人则列阵作战,一旦取胜,五人就上马共同追击。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反映唐军下马重骑兵的壁画

诺真水之战开始,曳莽以十里长阵应对唐军,阿史那思摩率突厥骑兵先行接战,结果遭遇重创。李勣见状立刻领骑兵压上,却被薛延陀的弓箭杀伤甚众。薛延陀的步兵方阵箭法很厉害。

此时李勣也看明白了薛延陀的战术,但若论步兵作战这才是中原军队的主场。让士兵下马以百人为一队,皆手持长矟冲击敌阵,曳莽的十里长阵瞬间被撕开了缺口,此时薛万彻率精骑兵绕后直接抄了薛延陀执马者的队伍,彻底切断了敌军逃走的退路,在唐军的内外夹击中,薛延陀军大溃被斩首数千骑,唐军俘获马匹一万五千余匹,曳莽带领残兵北逃,途中又遭遇大雪被冻死者多达十之八九。

关于游牧民族和中原打路战。游牧民族主要就是机动性,薛延陀主要是步兵作战,就等于失去了游牧民族机动性。骑兵主要是机动性成本低还有没骑兵很难造成大规模歼敌。

十二月十九日,诺真水之战的捷报送到长安,太宗让薛延陀使者回去告诉夷男做决策要想清楚利害后果,此战之后夷男在铁勒诸部中的威信大打折扣,为了维持统治,夷男只得回到倚仗大国支持的老路上,他连忙派遣使者向唐朝赔礼谢罪,请求联姻修好,太宗拒绝了夷男,并警告他想想颉利的下场。

我觉得可以再组建一支长安歌舞团。太宗:你的舞姿想必很优美吧!

颉利:太宗你居然还记得我太令人感动了。

公元642年9月,夷男再次派遣使者携带诸多牲畜请求唐太宗赐婚,太宗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北方部族世代为寇,今天薛延陀崛起,我们要早做筹备朕思量再三,唯有二策其一:举兵十万灭亡其国则可百年无事

后突厥:百年无其事你在说什么我突厥又复国了。

唐朝灭了东突厥让薛延陀做大,除非能直接在漠北派遣官员驻军征税,草原永远不缺新势力。

其二:同意所请于之联姻以羁縻政策缓和关系则能维持三十年的稳定,不知该采取何策?

房玄龄认为如今大乱刚刚平定,应当采取和亲之策太宗采纳了他的谏言决定以新兴公主下嫁薛延陀,然而很快事实证明夷男和亲修好的背后实则包藏祸心。

公元632年时,铁勒契苾部首领契苾何力降唐被封为左领军将军留居长安他的部众则被安置在甘凉二州之间薛延陀请求赐婚的这一年,契苾何力前往凉州探亲结果却被想要归附薛延陀的部众挟持到了漠北,夷男逼迫契苾何力归降,契苾何力如荆轲般箕踞而坐拔出佩刀向东大呼:“岂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说完,契苾何力割下自己的左耳明志,夷男见状大怒要杀了契苾何力,被妻子阻拦,后来太宗由唐朝使者口中获知了契苾何力处境,太宗派崔敦礼来到夷男的牙帐以许诺下嫁公主这才将契苾何力换回。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同时太宗也从契苾何力获知了夷男想利用“大国子婿”身份巩固汗位的用心,太宗想要终止和薛延陀的婚事,却碍于君无戏言,不知该如何处置。

契苾何力谏言说:“按六礼的规定,夷男应当前来迎亲,陛下可以将地点定在灵州,夷男必不敢来,届时便有了终止婚约的理由。”

太宗听从了契苾何力的建议,然后夷男也是老实人他还真来了,这下契苾何力傻了,夷男他还真敢来啊!

夷男当时有人劝他不要去,夷男说:“我很想见唐太宗就算被关起来也值了。”

唐太宗表示不慌,看我再找理由拒绝薛延陀求婚,唐太宗找了什么理由呢?原来啊,薛延陀求婚时答应给唐朝献上五万匹马,一万头牛和骆驼,十万口羊作为娶公主的彩礼,可是薛延陀本部没有这么多牛羊,夷男只能在铁勒各部落征集牲畜,结果很多牲畜在路上死掉了,唐太宗以“薛延陀彩礼不够为由”拒绝薛延陀求婚。

薛延陀至此彻底失去了唐朝的支持,其统治铁勒各部合法性被进一步削弱。

公元645年,唐太宗出兵征伐高丽,夷男连忙请求派兵助阵,唐太宗只是赞赏他的行为,并没有让薛延陀出兵,高丽也察觉到了唐朝与薛延陀敏感的关系,于是让靺鞨人为中介,携带大量财宝拉拢夷男,企图联合薛延陀对唐军形成“两面包夹芝士”。

夷男被唐太宗拒婚以后便终日惶惶,更不敢与高丽联合发兵,没过多久夷男病逝。

夷男死后,夷男的两个儿子曳莽拔灼陷入内斗,拔灼在夷男的葬礼后便立刻派人杀了曳莽自立为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拔灼

拔灼得位不正又性格急躁,急于稳定政权的他对内滥杀先君旧臣任用亲信,对外趁唐军东征高丽尚未班师之际,偷袭唐朝河套以南之地,太宗对此早有准备,执失思力屯驻夏州已经等待多时,薛延陀的军队一触即溃,被执失思力、田会仁追击六百余里。

拔灼很快卷土重来,这时唐军主力已经从高丽班师,太宗在灵州至朔州部署军队,拔灼见边塞唐军严阵以待,只能悻悻而归。

至此拔灼对内引起了铁勒诸部的不满,对外又无法建立军功服众,使夷男在薛延陀后期所产生的统治危机越发严重。

公元646年正月,铁勒诸部中的回纥酋长吐迷度与仆骨、同罗两部联合起兵击败拔灼。

薛延陀的内乱给了唐军出兵的绝佳时机。这跟颉利在位时期东突厥一模一样。

于是唐太宗让李道宗、阿史那社尔为瀚海安抚大使,执失思力率突厥军队,契苾何力率凉州军队和胡兵以及代州都督薛万彻、营州都督张俭五路大军北伐薛延陀,当唐军北上的消息传来,薛延陀顿时陷入内乱,拔灼在惊恐之中带领数千骑兵出逃,途中被回纥部落所杀,随行宗族尽皆被害。

拔灼死后,铁勒诸部纷纷向唐朝投降。

唐军:什么拔灼就这么没了,我们还没到薛延陀呢!

薛延陀残部七万余人拥立了夷男的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但不久咄摩支便取消了可汗称号,上表向太宗请求允许他驻牧于郁督军山以北地区,唐太宗原计划派崔敦礼前去安抚,但铁勒各部酋长听闻咄摩支要率领薛延陀残部回到郁督金山纷纷表示反对。

唐太宗为了不让漠北再诞生一个威胁中原的政权派李勣出兵对咄摩支发起进攻并指示李勣降则抚之,叛则讨之,6月李勣率兵抵达郁督军山,薛延陀酋长梯真达官率众归降,而咄摩支则难逃至荒谷中躲避,李勣派通事舍人萧嗣业前去慰抚,最终咄摩支出降,至此薛延陀汗国灭亡,立国十七年。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咄摩支

公元647年7月,咄摩支抵达长安被封为右武卫中郎将,此后他在长安度过了余生。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薛延陀可汗世系(629—646)

公元647年正月,回纥、仆骨、契苾等铁勒部落相继请求归附,唐太宗在其地设置了六府、七州任命各部落酋长为都督、刺史,随后又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设参天可汗道,沿途设置了六十八个驿站。同年二月,唐朝设立燕然都护府管辖六府、七州唐朝初年北方边境暂得安宁。

昙花一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唐太宗是如何灭掉薛延陀的?

在今天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五十多华里的九嵕山主峰上,有一座庞大的陵墓,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太宗的“昭陵”。昭陵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前种着庄稼,古老的陵山宛如座落在一张宽阔的碧毯上,更显得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在唐代帝王的陵墓里,昭陵是最高、最大的一座陵园。这里不仅有唐太宗本人的主体陵墓,而且还有许多陪葬墓。陪葬墓除了嫔妃、王子、公主的以外,还有不少功臣高官的墓。值得注意的是,在功臣高官中,有好几座少数民族将领的陵墓。像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铁勒部的哥论易勿施莫贺可汗的孙子契苾何力,突厥酋长执失思力等,死后都陪葬昭陵。这种现象是罕见的,可以说是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一个侧影。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做官的和来朝贡的少数民族首领几百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悲恸地放声大哭,有的甚至剪去头发,用刀划破面孔,鲜血流了满地。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闻讯赶来,请求杀身殉葬。松赞干布也上书效忠致哀:“先皇晏驾,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将率兵赴难。”这些事例都表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非常成功的。

贞观年间,唐朝疆域日渐扩大,但这并非像汉武帝那样运用军事武力达致的,而是得益于太宗以柔克刚,宽大为怀的策略和“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的主张。太宗认为自古以来,穷兵黩武的人没有不败亡的,前代帝王往往致力于扩张,以求身后虚名,然而这并无益于当前,反而弄得国穷民困。太宗认为如果于己有益而百姓有损,他必定不为,何况是这种图以虚名而损害百姓的扩张。他以兼收并蓄的广阔胸怀,尽力施行偃武修文、怀柔服远、华夷合一等政策,成功地实现了“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战略思想,使周边民族部族国竭诚归附,年年朝贡。贞观四年,唐军大破突厥,降附者数十万人,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外夷,朝廷大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进言驱逐塞外,有的奏请改牧为农,当时就连魏征也提出偏激的主张见解。最后,太宗坚持安民弭乱的思想,逐一妥善安置,有的给予高官厚禄,在周边民族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四方君长纷至长安朝拜太宗,称臣于唐,尊太宗为“天可汗”。太宗对于周边部族国家,无论是主动靠拢的,还是被征服的,都一律实行相对松散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既不撤换当地民族所崇拜的部落首长,又不强迫他们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仅仅是就地驻军,以维持民族地区的边防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发展对外关系,使边疆长久安宁、祥和,太宗采用与异邦首领和亲的政策,先将皇妹衡阳公主、皇室弘化公主、文成公主嫁给异邦首领。最值得称道的是,太宗坚决摒弃历代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偏见,敢为人先地将少数民族的将领和贤士举荐到中央和地方担任官员。太宗在国势强盛的贞观年间大力推行华夷合一政策,对消除民族隔阂,促使民族融合,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往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这个伟大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由于太宗与大臣励精图治,唐王朝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史载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出现了“古昔未有”的繁华景象。虽然其中多有溢美之词,但当时社会矛盾趋于缓和,吏治相对清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是无所置疑的。太宗的许多思想、举措和功业,不仅隋炀帝望尘莫及,而且某些治国方略理论和实践效果甚至超越秦皇汉武。当然太宗晚年恃功骄矜,疏贤昵佞,好尚奢靡,劳弊百姓等不端行为有所滋长,虚心求谏、纳谏作风未能克终,仍有可议处。但生活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太宗及其臣僚,以其巨大智慧和无限胆识,依靠广大民众,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贞观之治,使中国历史进入了最治平、最强盛的时代。这也是他们奉献给历史的最美丽一页。

这“天可汗”是打出来的,更是仁爱得来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的死能让周围少数民族都哭泣,仅此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