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主义(一):民族与国家

 hercules028 2023-10-14 发布于越南

作者| (美)利昂·P·巴拉达特

★★★★★

民族主义是有关民族国家的理论,因此它对于现代世界的影响非常巨大。“民族”与“国家”这两个语词经常被混淆。“民族”是一个社会学语词,指的是彼此之间具有一种融合感的一群人。“国家”是一个政治学语词,它包含了四个元素:人民、土地、政府和主权

国家的诞生可能是出于实际的理由。但有几个在历史上很重要的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否认了这个可能的事实:自然说将对人性的定义奠基于国家的存在上;武力说认为国家是由于强者强加其权力于弱者而产生的;神权说则主张某一特定人群是上帝的选民;而君权神授论则视国王为国家的拟人化象征;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是合法政治权力的来源。

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作为其意识形态凭借的民族主义亦随之被发展出来,而爱国主义则演变成对民族国家的忠诚表现。民族主义被用来作为衡量与评定人群和政策的一种参考架构及评量标准。它是自我认同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它既可以团结人群,也可以分化人群。

民族主义要求人们认同其民族群体的利益,并支持创建一个国家,即民族国家,来维护这些利益。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民族主义日渐普及。左派拥护它作为改善公民福祉的工具,而右派则利用它来鼓吹团结与安定。冷战的结束,让许多过去受苏联控制的人们纷纷起而宣示其民族自决的权利。然而在此同时,西欧及北美国家却采取步骤走向国际联盟,而伊斯兰世界也操弄着“一个庞大、反动的泛伊斯兰国家”的理念。虽然民族主义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它的狭隘视野预示着为争夺宝贵资源而起冲突的危险。

民族主义 (nationalism)是所有意识形态中最古老的,且无疑是最具致命性的。这一概念在当代政治中的重要性堪称无以复加。在过去两百年中,民族主义是最具威力的政治理念。它对于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会赞许以国家为名所追求的政策,但同一行动如果诉诸其他理由,则可能会遭到谴责。在国家的名义下,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被牺牲和死亡,财产被摧毁,资源被掠夺殆尽。然而,个体也基于民族国家之故而获得崇高的升华,并且对人性做出伟大的贡献。正如我们将在下文中看到的,民族主义的强大威力使它几乎支配了其他每一种理念体系。事实上只有无政府主义是否定国家的,而且只有某些极端的无政府主义是完全否定国家的。当然女性主义者、环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对国家感到不舒服,因为他们往往呼吁全人类,而不是丹麦、巴西、印度尼西亚,尤其是冈比亚。在所有其他意识形态中,国家均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某些主张中,国家占据了支配性地位。近期在某些地区,民族主义的诉求又再度兴起,而过去一度是由团结一致的人民所组成的国家,如今却因不同人群的相互冲突与竞争的需求而陷于分崩离析。因此,我们在本书中优先探讨民族主义是有必要的。不过,在对民族主义进行思索之前,让我们先来审视一下对于了解民族主义至关重要的两个语词:民族与国家。

民族与国家

“民族” (nation)一词经常被当成“国家”(state)或“国度”(country)的同义词来使用。严格说来这是不正确的,但这种误用经常见诸政治领袖和一般民众。准确地说,“民族”一词不具有任何政治含义。事实上,民族的概念并不是政治性的,它是社会性的。即使一个民族并不属于在某个特定的国家或者拥有一个政府,它仍然是一个民族。当一群人基于语言形态、族裔关系与文化遗产的相似性,或甚至只是地理上的接近性,而结合在一起时,便形成一个民族。

或许令一个民族结合在一起的最常见特征便是族裔背景。一个人的国籍经常以其族裔而非公民身份来表达。因此,当我们在美国问及某些人的国籍时,尽管有些人会回答“美国人”,但忠诚的美国公民表示他们是“荷兰人”或“华人”或“哥伦比亚人”,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这些人把“国籍”当做一种文化的或民族的语词,而不是一种政治陈述。然而,以族裔背景作为一个民族的基础,这点并不意味着同一民族的成员必然都具有血缘上的关系。瑞士、美国、俄罗斯均包含了数个族裔,而且大多数的族裔群都有着鲜明的文化差异。事实上,俄罗斯几乎包含了100个各自有别且差异显著的族裔群,他们多数在俄罗斯立国之时(或更早)便已居住在现今俄罗斯境内。

即便我们可以从一个民族的族裔组成明确地辨识它,但是该民族的人群却可能分化成数个不同的国家。日耳曼民族便是一个例子。基本上,日耳曼人构成了德国人口的主干,但是奥地利人和荷兰人也是日耳曼人,更不用提瑞士境内数个省份的日耳曼居民。而犹太民族则是另一种例子,它长久以来都没有一个可称为祖国的国度。数千年来,犹太人在强烈的文化模式与族裔关系的联系下,始终维持着他们的民族认同,但是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因此只能生活在由其他民族群体所支配的国度里。虽然犹太人之间一直流传着一种民间传说,许诺他们将来可返回故乡,但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的运动(该运动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著称),直到19世纪都没有进展。1948年以色列国家终于建立了,许多犹太人纷纷离开他们先前所寄居的国家来到这个新国度。现今,有600万人居住在以色列国家境内,但还是有许多犹太人居住在其他地方,例如在俄罗斯和美国均有为数不少的犹太人。

和犹太民族正好相反的是波兰民族。波兰人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一个国家。然而,1797—1919年,波兰不再是一个政治实体,它被邻国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所瓜分。然而,波兰国家的消失并未使波兰民族走向灭亡,凭借共同的语言、知识传统、历史、地理和宗教的联系,波兰人仍然维持着他们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国再次被建立起来。在经历一段短暂的独立后,波兰又被纳粹和苏联所占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至1989年,波兰由一个苏联支配的共产主义政府所统治。我们可以说,波兰人所承受的这种政治卑微地位以及外国势力的支配,强化了波兰人之间彼此同属于波兰民族的感情

另一方面,尽管一个民族并不必然被组织到任何一个特定国家,但一群人由于居住在同一国度内而彼此认同,因而独自演进成为一个民族,这种情况的确是可能的,瑞士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瑞士人是由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族裔所组成的,但数百年来隔绝在阿尔卑斯山区的经历,大大有助于他们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瑞士民族认同感,尽管人群间的文化差异仍然相当鲜明,而且各种文化都受到提倡与维护。

不过,仅仅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很少足以将分散的人口锻造凝聚成一个民族。伊拉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英国人在20世纪初,将伊拉克人民的族群复杂性抛诸脑后,建立了伊拉克。伊拉克由三个主要群体组成:占人口60%的什叶派,以及各占人口20%的逊尼派和库尔德人。使事情更为复杂的是,这些人发现他们被相互竞争的部落、宗族、阶级和政党进一步分割。

尽管一些人效忠于伊拉克国家本身,但是更多的人与这些群体联系更紧密。逊尼派人数处于少数,却在政治上主导了这个国家,而且他们拒绝失去他们的特权地位;库尔德人(我们将在后文中更详细地说到他们)希望至少自治,也许还会要求独立;什叶派则不出所料地要求与他们人口份额相匹配的权力。在本书写作时,形势的复杂似乎使小布什政府的政策制定者都困惑了。让人费解的是,这些人在2003年美国占领伊拉克后表述了他们的个人诉求,但是那儿的美国占领者如此笨拙地处理这一工作,以至看起来美国无力阻止伊拉克分裂并滑向可怕的内战。或许,小布什应该明智地留意老布什1991年结束海湾战争时的分析。老布什决定停止向巴格达进军,因为担心将萨达姆·侯赛因赶下台可能会使伊拉克陷入危险的不稳定,并将整个中东拖入其中。

政治也可能是民族认同的一个来源,不过源自政治因素的亲和性不太常见。事实上,在相对新兴的国家中,政治可以作为相对表面的一个统一焦点;但如果时间够长,文化往往会取代政治而成为联系古老民族的因素。美国便是一个例子。美国人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但究竟是什么因素将美国人民紧紧拉在一起?作为一个有着复杂人种差异的民族,族裔特征肯定不是让美国人成为一个民族的关键。虽然美国人说着共同的语言,但是对于将美国人塑造成一个民族,英语仅扮演着边缘性的角色。事实上,不可能确定任何文化特征有足够的内聚力成为美国民族认同的基础,美国民族是建立在对特定政治因素的共同信念之上。

它由普受支持的概念所熔铸而成,这些概念被同化在这个国家的理念当中,例如国旗、国度、民主、自由、平等、包容等。事实上,美国民族是建立在美国这个国家之上。虽然大多数的美国人不认为他们自己是政治的存在,但美国人主要是通过国家的背景发现他们之间彼此相系,这一事实的确让美国人变得非常地政治化。

与美国形成对比的另一典型例子是苏联。苏联曾尝试经由政治手段来创造一个民族,结果没有成功。1917—1991年,苏联是一个由近120个不同的民族群体所组成的单一国家。苏联领导人以马列主义为黏合剂,试图将这个世界性的社会塑造成一个被称为“新苏联人”的单一民族。然而,这个国度里的各个民族群体顽拒同化,他们宁愿保持他们传统的独特民族认同。最后,在80年代末,在共产主义体系开始瓦解之际,苏联领袖戈尔巴乔夫放松了共产党对苏联社会的钳制。在获得这一新自由后,苏联境内数十个民族群体纷纷高声宣告他们各自的民族认同,有许多民族甚至要求政治独立的权利。到1991年,苏联垮台了,取而代之的是15个独立的国家。但是这些新国家境内的较小民族群体也找到了他们自己的民族认同,因而要求独立,或至少是自治权。车臣试图脱离俄罗斯而独立,加告兹土耳其人想要从摩尔多瓦获得自由,格鲁吉亚则力抗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少数民族的分离主义运动。尽管这些地区中的大多数杀戮行为已经结束,或至少是暂告一段落,但这些纷争的解决将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不过就本书而言,此处的重点在于:苏联的情况不同于美国,政治单一因素的力量尚不足以压倒各个民族群体的身份认同,因此无法将它们合并成一个单一民族。

由此可见,“民族”一词并不必然具有政治含义,而“国家 ”一词则不然。虽然在美国“国家”(state)一词和“州”是同义字,例如路易斯安那州(the state of Louisiana),但这个词的传统用法则与“国度”(country)为同义词。国家正常来说包含四个要素:人民、领土(只与特定国家相关的一个确定地理空间)、主权 (特定领土范围内的最终合法权威)和政府。一个民族的人群可能分布于全球各地,而且一个民族的存在并不必然取决于它与特定地域的关联性。(例如,库尔德人为数约两千万,但他们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境内都是少数民族,因此库尔德人可以说是不拥有自己国家的最大民族群体。)然而,所有的国家都有清楚的领土边界,而且这些土地均由政府所管辖;从法律上说,政府对于边界范围内的所有人群都拥有最终的合法权威。国家与民族唯一的共同特征是人群。当一个民族的人群设法建立他们自己的国家时,由此产生的政治实体就是民族国家,它在现今世界中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已是现代人群主要的政治组织形式。事实上,以政治观点来说,现代社会的定义部分便是指形成一个民族国家。民族一语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统一,国家则是民族统一的政治化。在20世纪,民族自决(nationalself-determination,一个民族群体组成自己的民族国家的权利)已是最受普世承认的原则之一,然而库尔德人的困境显示该原则仍未能受到完全的遵守。自20世纪末以来,民族的数目增加了三倍多,如今总数为220个。民族国家已经成了人群团结的焦点,人们通过民族国家认同他们自己,并用以评估政治事件。人们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一般都相当强烈,因此政治领袖通常只需宣称某一特定行动是基于民族自我利益,便足以说服大多数国民认可该项政策的正当性。这种简化的道德具有的威力和权威相当惊人,但也非常令人困扰。

想想看:如果民族国家的政策主要是根据民族自我利益来制定,并由此取得正当性,那么在一个资源日益消减的世界中,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民族自我利益使社会的自私心受认可的程度上升到社会中的个体从未达到的地步。如果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政策主要是根据“对国家而言什么是最好的”来决定,那么许多这类政策必然会遭到其他民族国家基于他们的民族自我利益的反对。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的整体利益不会得到考虑,竞逐褊狭政策的国际冲突将无法避免。

虽然民族国家体系有着近视短利的固有特征,要注意的是,尽管它在今日世界是一种支配性体系,但从历史上看,它却不过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权威性政治组织形式。在采用民族国家的形式之前,人类曾聚合成各种形式的政治组织,其中较早的形式包括部落、城邦、帝国和封建国家。由于在人类曾采用过的一系列主要政治联合机构中,民族国家不过是最近期的一种,因而预期民族国家的用途终将边际化,并借此倡导衍生出另一种机构来取代它,应该是相当合乎逻辑的。不过就目前而言,民族国家仍保有其支配性地位。

除了上述的说明外,在美国,“民族”(nation)与“国家”(state)这两个语词各有其特别的意义。在美国以及数个以美国为典范的拉丁美洲国家中,“state”一词有两种意义:其传统上意味着“国度” ;或者如我们先前曾提及的,作为“州”的同义字。而且更为复杂的是,美国人使用“nation”一词来指代联邦政府。因此,美国人是宣誓效忠于国旗、美利坚合众国和联邦政府。国会是美国的联邦立法机关,而且联邦法律高于州法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