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耶·苏拉吉;他只用黑色作画

 馱夫 2023-10-14 发布于福建

PIERRE

SOULAGES

艺术家皮耶·苏拉吉


普罗米修斯送来火种,成就人类文明开端。火燃烧殆尽产生了黑,原始人在洞穴中以之作画,是为艺术开端。跨越万年,艺术家苏拉吉接过先人手中的黑,一遍遍涂抹于画布,直至生命终点。9月14日,厉蔚阁纽约举办展览“皮耶·苏拉吉:从夜半到迟暮”,展示其跨越70余年的艺术实践及“超越黑色”的艺术哲学。



01

拉斯科-巴黎

普罗米修斯送来火种,人类取木枝或枯叶燃烧,火光殆尽,枝头焦黑,摩擦于粗粝石壁或地面之上,留下痕迹。光造就了黑。

黑是人类最早拥有的色彩。数万年前的拉斯科洞穴(Lascaux),先人在幽微的火光中用木碳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野兽,后人将其视为人类绘画的开端。古希腊人将众神与英雄绘于赤色瓶壁,黑色身影(Black Figure)精巧绝伦;又将赤色人形(Red Figure)绘于黑色背景,以黑色细线勾勒之,细节日臻完善。在古埃及墓葬壁画中,墓葬之神阿努比斯(Anubis)静默伫立,其身躯融于尼罗河谷的黑色泥土……



图1:古希腊双色双耳瓶,约公元前520年。这只双耳瓶结合了“黑色人物”和“红色人物”两种装饰语言,标志着两种语言正处在过渡时期,极为罕见。©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图2:阿努比斯木质雕像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数千年来,人们进入地下,在绝对黑色的石窟上,用黑色作画。”皮耶·苏拉吉Pierre Soulages)如是说。

进入异彩纷呈的现代世界,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用“黑色方块”(Black Square)追寻其纯粹的抽象理想。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以黑色线条在平面中搭建空间秩序。即使是对色彩运用最无所畏惧的马蒂斯(Henri Matisse)也曾说:“从前,当我不知道用什么颜色时,我就用黑色。”





图1卡济米尔·马列维奇《黑色方块》(Black Square),布面油画,79.5×79.5cm,1915年

图2皮特·蒙德里安《黑线的节奏》(Rhythm of Black Lines),布面油画,72.2×69.5cm,1935-1942年

图3亨利·马蒂斯《黑镜》(Anémones au miroir noir),布面油画,67.9×53.8cm,1919年



上世纪中叶,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和危机成为艺术家创作表达的普遍主题,抽象表现主义以其宏大姿态在战后成为主流,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纽曼(Barnett Newman)、罗斯科(Mark Rothko)……都在此时登上艺术史的舞台。而苏拉吉的绘画,尽管同样走在抽象道路上,却回避着这种直接的政治联系。


皮耶·苏拉吉《绘画195×130厘米,1953年9月10日》,油彩、画布,195×130cm,1953年 ©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 / ADAGP,巴黎,图片:厉蔚阁


在泰特当代美术馆的展厅“灾后的艺术”(Art after Catastrophe)中,苏拉吉的作品《绘画,1953年5月23日》和赫赫有名的战后大师们共处一室,显示出一种异常的平静——黑色的浓重笔触背后似乎是暖黄色的微光渗出,“光来自于无光的颜色”。


皮耶·苏拉吉《绘画195×130厘米,1953年5月》,油彩、画布,195×130cm,1953年 ©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 / ADAGP,巴黎,图片:厉蔚阁


2023年9月14日,展览“皮耶·苏拉吉:从夜半到迟暮”(Pierre Soulages: From Midnight to Twilight)厉蔚阁纽约开幕,在逝世一周年之际缅怀艺术家苏拉吉,同时致意其挚爱的遗孀科莱特·苏拉吉(Colette Soulages)。本次展览展示了苏拉吉跨越70年的艺术实践,邀请观者共同感受其“超越黑色”的艺术哲学。


“皮耶·苏拉吉:从夜半到迟暮”现场视图,厉蔚阁纽约,2023年,摄影:Tom Powel Imaging,图片:厉蔚阁



02

1919-2022

苏拉吉于1919年出生在罗德兹(法国南部的一座小城),他早年被罗马艺术和史前艺术吸引,开始在艺术氛围并不浓郁的罗德兹学习作画。小时候的苏拉吉就对黑色情有独钟,甚至每天都穿着黑衣服,母亲吐槽他“已经给我穿上了丧服”。

20岁时,苏拉吉被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录取,但学院传统而平庸的教学使他失望,遂退学从巴黎回到了罗德兹。在巴黎逗留期间,苏拉吉参观了卢浮宫和保罗·罗森伯格画廊举办的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塞尚(Paul Cézanne)作品展,并受到二人的强烈启发。


皮耶·苏拉吉《核桃木纸本75.5×54.5厘米,1999年》,胡桃木染色剂、纸本裱于画布,75.5×54.5cm,1999年 ©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 / ADAGP,巴黎,图片:厉蔚阁


同年,二战爆发,苏拉吉在战乱中辗转于各地,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才得以继续专注绘画。战后,他在巴黎郊区定居并潜心创作,其黑色绘画随即被注意到——因为它们与战后的主流绘画风格如此不同。


“皮耶·苏拉吉:从夜半到迟暮”现场视图,厉蔚阁纽约,2023年,摄影:Tom Powel Imaging,图片:厉蔚阁


1947年,苏拉吉在巴黎独立艺术沙龙举办首次个人展览。在之后的十年里,他先后获得了东京国际展览会一等奖和巴黎温莎奖,并在纽约库茨画廊举办了首场美国个展。60年代的苏拉吉逐步走向职业巅峰,在休斯顿美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和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回顾展。尽管他本人声称:“我不喜欢回顾。”因为不喜欢别人提起自己时总是强调高龄,“我是一名艺术家,仅此而已”。

迄今为止,苏拉吉创下个人作品最高拍卖纪录的画作也正创作于60年代。2021年,《绘画195×130cm,1961年8月4日》在苏富比纽约以约201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成交。



图1:皮耶·苏拉吉《绘画202×163厘米,1963年9月30日》,油彩、画布,202×163cm,1963年 ©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 / ADAGP,巴黎,图片:厉蔚阁

图2皮耶·苏拉吉《绘画202×163厘米,1963年9月30日》,油彩、画布,202×163cm,1963年,图片:厉蔚阁



1979年起,苏拉吉开始创作“Outrenoir”系列作品。“Outrenoir”是苏拉吉自创的合成词,意为“超越黑色”。“有一天,当我在画画时,黑色覆盖了画布的整个表面,没有形式,没有对比,没有透明度。在这个极端情况中,我在某种意义上看到了人们对黑色的忽视。不同的纹理或多或少地反射着光线,从黑暗中散发出一种清晰、一种绘画的光芒,那特殊的情感力量唤醒了我绘画的欲望。”




图1:皮耶·苏拉吉《绘画71×181厘米,2011年7月13日》,丙烯、画布,71×181cm,2011年 ©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 / ADAGP,巴黎,图片:厉蔚阁

图2“皮耶·苏拉吉:从夜半到迟暮”现场视图,厉蔚阁纽约,2023年,摄影:Tom Powel Imaging,图片:厉蔚阁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苏拉吉反复创作着以黑色为主体的绘画,平面性的笔触和色彩变化逐渐迭代为纯黑色的质感和体块变化。直到晚年,苏拉吉依然保持着严苛的自我要求:如果觉得一幅作品不够好,会将画布烧为灰烬。

苏拉吉还是全球首位受邀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和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办展的在世艺术家,也是继毕加索和夏加尔Marc Chagall)之后第三位有生之年内在卢浮宫举办个展的艺术家。2014年,苏拉吉博物馆在其家乡罗德兹开幕,艺术家夫妇在馆中刻意保留了空间给其他当代艺术家做展览。2022年10月,苏拉吉离世,享年102岁,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卢浮宫为他主持了悼念仪式。



图1:艺术家皮耶·苏拉吉

图2苏拉吉博物馆(Musée Soulages)



03

夜半-迟暮

厉蔚阁与皮耶·苏拉吉的缘分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厉蔚阁联合创始人多明尼克·李维(Dominique Lévy)经由他人介绍与苏拉吉结识。2005年,资深合伙人埃米利奥·斯坦伯格(Emilio Steinberger)在纽约为苏拉吉筹划了一场展览。过去十年中,厉蔚阁为苏拉吉在纽约、香港、棕榈滩先后举办了共四场展览,完整地梳理并展示了艺术家的职业生涯。


厉蔚阁纽约

本次展览由苏拉吉遗孀科莱特·苏拉吉、苏拉吉工作室及前蓬皮杜艺术中心总监和现罗德兹苏拉吉博物馆主席阿尔弗雷德·帕克芒(Alfred Pacquement)共同策划,汇聚了众多著名机构及私人收藏作品,分区呈现苏拉吉上世纪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品及1980-2019年极具启示性的“Outrenoir”系列作品。



“皮耶·苏拉吉:从夜半到迟暮”现场视图,厉蔚阁纽约,2023年,摄影:Tom Powel Imaging,图片:厉蔚阁

其中,2008年和2019年完成的两件作品正是“Outrenoir”系列的代表作。在这两件作品中,苏拉吉赋予黑色颜料厚度和纹理,使绘画具备了雕塑的空间感。黑色铺满了画布,但黑色不再是绘画的内容,而是内容的载体——光成为画面的内容,绘画是为承载光而搭建的一面“黑镜”。



图1:皮耶·苏拉吉《绘画254×181厘米,2008年4月13日》,丙烯、画布,254×181cm,2008年 ©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 / ADAGP,巴黎,图片:厉蔚阁

图2:皮耶·苏拉吉《绘画202×143厘米,2019年4月5日》,丙烯、画布,202×143cm,2019年 ©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 / ADAGP,巴黎,图片:厉蔚阁


任何一个平面在苏拉吉手中,都可以成为光的载体。1987年,他受到孔克的圣斐德斯教堂(Sainte-Foy de Conques)委托,为教堂设计了104扇玻璃窗。他在德国一家小工厂进行了约七百次试验,研究玻璃如何将光分解为碎片并引入空间,这与其黑色绘画的目标如出一辙。



苏拉吉为圣斐德斯教堂设计的玻璃窗


苏拉吉的所有绘画作品都有着同样的名字——“绘画”,附上日期加以区分。或许正如他所说,“拉斯科洞穴或肖维岩洞的画家从一开始就将艺术带到了顶峰。”而他一遍又一遍地将黑色涂抹于布面,漫长而专注,所做的与先人一样——仅仅是绘画。而他,如自己所言,“我是一名艺术家,仅此而已。”

2022年,苏拉吉与世长辞,与众多先贤共眠于巴黎蒙帕纳斯公墓。然而,当我们观看苏拉吉的绘画,似乎仍能看见黑夜里从远处滚滚涌来的白浪闪烁着微光,微弱、短暂、沉静,但在一片漆黑中却异常明亮。当我们望向苏拉吉笔下的黑,似乎也感受到——光的反射将目光投回,“凝视”自另一端而来,最终落在了自己身上。


艺术家皮耶·苏拉吉与妻子科莱特·苏拉吉



 正在展出 

展览:皮耶·苏拉吉:从夜半到迟暮

时间:2023年9月14日-11月4日

地址:厉蔚阁纽约

19 East 64th Stre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