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文公碑》为何被称为“魏碑圆笔之极轨”?它到底好在哪里?

 新用户2191eWrt 2023-10-15 发布于黑龙江

南北朝时期,书法发展以魏碑为主,相比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篆书等字体,魏碑发展的巅峰期较为短暂,并且知名书法家数量也偏少,但是,在南北朝时期,仍然诞生了一些顶级书法家,如郑道昭,他是魏碑鼻祖,“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称“北郑南王”,代表了魏碑的最高水平。

其一生致力于魏碑创作,其作品颇丰,其中《郑文公碑》堪称其代表作中的代表作。后人称《郑文公碑》为“魏碑圆笔之极轨”,那么,此作到底好在哪里呢?

《郑文公碑》:又称《郑羲碑》,分为上、下两碑,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二者合称《郑文公上下碑》,简称《郑文公碑》,严格来说,此作属于摩崖石刻。

魏碑作品数不胜数,为何此作在众多魏碑作品中能够脱颖而出备受赞誉呢?

在笔法上

以篆入碑,圆润冲和。此作与大部分魏碑不同,南北朝时期,魏碑书写多受隶书影响,无论用笔,还是结体和布局等,都有隶书的影子,而此作却更多来源于篆书,尤其是圆笔的大量使用,更加使得此作从篆书脱胎而来的痕迹更加明显。圆笔的大量使用,令此作有遒丽之气、庙堂之气。

沉重坚实、气势恢宏。作为摩岩石刻,其刻石凹凸不平、粗糙不堪,对于书写者有着极大的挑战,这也便使得作者必须拥有沉稳坚实的笔力和独属于刻石本身的雄强之气,摩崖刻石相比帖学,笔法丰富性差一些,但更加沉稳,秀丽之气也少些,但却会多一些厚重。作者在普通的刻石上,没有更多的炫技,而是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劲的笔力,这一点便足以证明郑道昭的书法水平之高。

在结体上

整饬严谨、骨肉分明。此作通篇透露着"荡荡乎君子、穆穆乎仁人"的大儒风范。单字或以侧得妍,或以正取势,合篆势、分韵、草情于一体,集端稳、刚劲、姿媚于一身,于端庄雄强中复含秀丽疏朗,稳健浑厚中蕴蓄奇肆飞扬,浑浑千余言,笔笔舒畅,字字安适,行行流动。笔画的走向在字体的形态转侧翻舞中轻柔舒展,姿态多变又顺手拈来,“若星辰丽天,皆有奇致”。

与平正处见险绝。此作作为魏碑中的精品,深深影响了唐楷的发展,著名书家虞世南、欧阳询便深受此作影响,郑道昭循着一定的法度,将每个字安排的稳健敦实。并力求在横竖等主体笔画的基础上,通过断笔、省减、提纵等技巧,于雄强、宽博、敦实中恰到好处地展露出字势的飞动和空间布白的疏密穿插,体现出把握对立统一关系的高超能力,从而达到“与平正处见险绝”的艺术效果,这一点与欧阳询的结字特点如出一辙。

在章法上

雄浑开张、古雅劲美。整体来看,此作气势恢宏,如长城、如阿房宫、如秦始皇陵,给人的感觉突出“大而庄严”之感,郑道昭在全碑的空白排置上,四周与碑缘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形成一种自然的内擫之感,与结字、笔法的外拓之势相冲和,为整碑的“质实厚重,宕逸神隽”奠定了平稳的基调,此风格对后世的颜真卿影响较大。

此作自诞生始,备受后人赞美,尤其在清代,其声名更加显赫,被推为魏碑之冠冕,《郑文公碑》也同《瘗鹤铭》一起被作为北碑和南碑的代表。清代包世臣说:“《郑文公碑》出《乙瑛》,有云鹤海鸥之态。”清代康有为称此作为“魏碑圆笔之极轨。”现代书法家钟致帅说:“云峰魏碑,承汉隶之余韵,启唐楷之先声。不失为一代名作,无愧于千古佳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