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Lec 2023-10-15 发布于河南

目录

1.工程概况

1.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1.2 施工区域平面布置图

1.3 施工要求

1.4 技术保证条件

1.5 气候特征和季节性天气

2.编制依据

2.1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2.2 相关设计文件

2.3 其他相关文件

3.施工计划

3.1 施工进度计划

3.2 材料与设备计划

3.3 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

4.1 技术参数

4.2 工艺流程

4.3 施工方法

4.4 操作要求

4.5 检查要求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 组织保障措施

5.2 技术保证措施

5.3 监测监控措施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6.1 施工管理组织架构

6.2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备

6.3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

6.4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职责

7.验收要求

7.1 材料进场验收

7.2 满堂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7.3 模板质量验收

8.应急处置措施

8.1 编制目的

8.2 适用范围

8.3 事故类型及危害因素识别

8.4 应急准备工作程序及应急响应工作程序

8.5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9.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

9.1 建筑游泳馆处梁模板(盘扣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9.2 建筑游泳馆处梁侧模板计算书

9.3 建筑游泳馆处板模板(盘扣式)计算书

9.4 建筑报告厅处梁模板(盘扣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9.5 建筑报告厅主席台处梁侧模板计算书

9.6 建筑报告厅主席台处板模板(盘扣式)计算书

9.7 连廊三层顶(建筑4-4剖)梁模板(盘扣式,梁板立柱共用)

9.8 连廊三层顶(建筑4-4剖)板模板(盘扣式)计算书

9.9 连廊屋面端头处梁模板(盘扣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9.10 连廊屋面端头处梁侧模板计算书

9.11 连廊屋面端头板模板(盘扣式)计算书

9.12 连廊屋面中间处梁模板(盘扣式,梁板立柱共用)计算书

9.13 连廊屋面中间板模板(盘扣式)计算书

9.14 WKL23模板(盘扣式,梁板立柱不共用)计算书

9.15 WKL23侧模板计算书

9.16 KL25a模板(盘扣式,梁板立柱不共用)计算书 243

9.17 KL25a侧模板计算书 257

9.18 游泳馆架体布置图纸

9.19 报告厅架体布置图纸

9.20 连廊三层顶架体布置图纸

9.21 连廊屋面架体布置图纸

 


1.工程概况

1.1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1.1.1 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高新区郑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项目工程

建筑面积(㎡)

地上

27454.04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地下

11145.26

建筑安全等级

一级

合计

38599.30

屋面防水等级

II级

建筑高度(m)

22.3

标准层高(m

3.8、4.2、5.4

结构形式

框架

地上(层)

4

高支模高度(m)

7.9-18m

屋面结构

平屋面、坡屋面

某小学位于郑州市高新区,。。。。。。场地平整、交通便利,道路宽阔,三通一平已完成,具备施工条件,水电接口均已接至施工现场处。本工程为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基础,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砼强度:垫层C15;柱、梁、板C30(游泳馆处柱KZ9为C40);楼面全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钢筋采用三级钢筋。本工程高大模板所属区域共计5处,均采用木模板+满堂盘扣支架的模板支架形式支模架架体的基础均为混凝土结构楼板;A区教学楼主体施工完成,造型屋面梁WKL23支模架架体与A区教学楼主体结构柱进行拉接。

1、建筑游泳馆处,16~19轴与S~N轴合围区域,长33.8m,宽24.3m,板厚0.12m,搭设高度7.9m(标高-1.6m~6.3m),搭设跨度24.3m,YKL1为600mm×1500mm。

危险性分析:模板支架搭设跨度B:24.3m≥18m;

集中线荷载:S=b[1.3×(G1k+ G2k×h+ G3k×h)+1.5×γL×Q1k]

    =0.6×[1.3×(0.9+24×1.5+1.5×1.5)+1.5×0.9×2.5]

    =32.562 kN/m ≥20 kN/m。

2、建筑报告厅主席台处,16~18轴与D+2.1m~E+2.1m轴合围区域,长16.2m,宽8.4m,板厚0.12m,搭设高度11.55m(标高0.75m~12.3m)L10为400mm×1000mm。报告厅其他区域顶板搭设高度8.85m。

危险性分析:模板支架搭设高度H:11.55m≥8m。

3、连廊屋面建筑4-4剖楼梯处,4层G~L轴交1/13~2/13轴合围区域,长30.5m×宽5.2m,板厚0.12m,搭设高度8.95m(标高4.85m~13.8m)KL46为500mm×600mm。

危险性分析:模板支架搭设高度H:8.95m≥8m。

4、连廊屋面端头2/A0~A轴+4.5m交1/13~2/13合围区域,S~U轴交1/13~2/13轴合围区域,长18.2m,宽6m,板厚0.12m,搭设高度18m(标高+0.00m~18m)WKL25为350mm×400mm,KL13为350mm×800mm。

危险性分析:模板支架搭设高度H:18m≥8m。

5、连廊屋面中间A+4.5m~G轴交1/13~2/13合围区域,S~L轴交1/13~2/13轴合围区域,长27.2m,宽5.2m,板厚0.12m,搭设高度12.7m(标高5.3m~18m)WKL30为350mm×400mm,WKL32为500mm×600mm。

危险性分析:模板支架搭设高度H:12.7m≥8m。

6.连廊屋面梁KL25a(D-Q/13.1轴)及左侧造型屋面梁WKL23(D-Q/11轴),长70.2m,搭设高度5.2m(标高13.75m~18.95m)KL25a500mm×2200mm,WKL23500mm×2700mm。

危险性分析:KL25a集中线荷载:

    S=b[1.3×(G1k+ G2k×h+ G3k×h)+1.5×γL×Q1k]

    =0.5×[1.3×(0.9+24×2.2+1.5×2.2)+1.5×0.9×2.5]

=38.737 kN/m ≥20 kN/m

WKL23集中线荷载:

    S=b[1.3×(G1k+ G2k×h+ G3k×h)+1.5×γL×Q1k]

    =0.5×[1.3×(0.9+24×2.7+1.5×2.7)+1.5×0.9×2.5]

    =47.025 kN/m ≥20 kN/m

结合建办质[2018]31号文的要求:搭设高度8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上述5处模板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1.1.2 各责任主体名称

序号

   

     

1

建设单位

郑州高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

设计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

勘查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4

监理单位

河南省城投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5

施工总承包

中冶东北建设(沈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1.2 施工区域平面布置

 

1.3 施工要求

1.质量目标:确保保本工程质量满足图纸设计与规范要求,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验收标准,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2.安全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积极创建安全、和谐的施工环境,本工程的安全目标为:全过程无安全事故。

3.模板及其支架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确保模板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

4.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模板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要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

5.模板及其支架安装和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模板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施工。

6.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告危大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和具体责任人员,并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7.对危大工程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项目负责人在施工现场履职。

8.对危大工程进行施工监测和安全巡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对未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立即要求整改,并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9.危大工程施工完成后,会同监理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10.危大工程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并报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应当配合开展应急抢险工作。

11.危大工程应急抢险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制定工程恢复方案,并对应急抢险工作进行后评估。

12.项目部建立危大工程安全管理档案。

1.4 技术保证条件

1.组织机构安全网络

 

2.技术准备

(1)认真学习研究设计图纸、理解掌握设计意图,做到施工时心中有数;

(2)编写技术质量安全交底资料,施工前做好书面交底;

(3)组织学习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为认真贯彻执行规范、标准做好准备;

(4)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专业工程师认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5)专项施工方案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行印章后方可实施。涉及专家论证的,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3.技术交底

(1)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

(2)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由双方和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3)作业人员班组长接受交底后,组织作业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和讨论,对重点、难点部位组织有经验的作业人员按方案要求,设立施工样板,保证按要求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

4.其他要求

(1)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不擅自修改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2)因规划调整、设计变更等原因确需调整的,修改后的专项施工方案按上述要求重新审核、论证。涉及资金或者工期调整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约定予以调整;

(3)及时将专项施工方案审核、专家论证、交底、现场检查、验收及整改等相关资料纳入档案管理。

1.5 气候特征和季节性天气

郑州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220天。冬期漫长而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干燥少雨,冷暖多变,大风多;夏季比较炎热,降水高度集中;秋季气候凉爽,时间短促。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日照充足,降水量年际变幅较大。据郑州市气象资料:

气温: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17.9℃,年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月和8月。

降雨:多年平均降水量601.7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最少的是1月份,为5~9mm,最多的是7月份,一般为140~160mm。保证率为75%和90%时,年降水量分别为496.0mm和423.0mm。夏季由于强盛的季风控制,高温、高湿雨量集中,降水量为290~390mm,占全年总雨量的45~60%。冬期受干冷的大陆性气团控制,空气干燥,雨雪稀少,降水量只有20~33mm,占全年降水量的3~5%。春季降雨很少,有时秋季会出现连阴雨。降水量不仅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也较大,降水量最多的是2021年,高达1339mm;最少的年份是1986年,降水量为385mm。24小时降雨量多年平均值90mm,百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624.1mm,每年7、8、9三个月的降雨量是全年降雨量的55%。

风向:为多风地区,多年平均风速为2.8~3.2m/s,最大平均风速为18~22m/s,冬期盛行偏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季则交替出现,一般4月份风最大,8、9月份最小。


2.编制依据

2.1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法律

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6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279号

7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393号

8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9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建设部第37号令

10

关于印发《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的通知

建质(2009)254号

11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建办质[2018]31号

12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建办质〔2021〕48号

国家

13

《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

GB55023-2022

14

《木结构设计标准》

GB50005-2017

1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1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1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

GB50010-2010

1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66-2011

1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

20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2017

21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755-2012

2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50205-2020

2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50018-2002

2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25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GB50870-2013

26

《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

GB51210-2016

27

《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2020

行业

2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2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30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3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

3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

33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JGJ/T231-2021

34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

JGJ160-2016

35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36

《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

2.2 相关设计文件

图纸名称

 

出图日期

 

建筑设计施工图

建施

2021.08.15


结构设计施工图

结施

2021.08.15


施工组织总设计




2.3 其他相关文件

 

 

 

 

1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3.施工计划

3.1 施工进度计划

结合工程总进度计划,确定高架支模区域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于2023年85日开始施工,2022年910日施工完成。

施工计划分配表

序号

任务名称

工期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1

施工准备

5d

2023年8月6日

2023年8月10日

2

教学楼主体结构架体搭设

14d

2023年8月11日

2023年8月23日

3

教学楼主体结构模板安装

14d

2023年8月14日

2023年8月27日

4

教学楼主体结构钢筋绑扎

7d

2023年828日

2023年8月4日

4

教学楼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

2d

2023年9月5日

2023年9月6日

5

支架拆除

7d

2023年10月3日

2023年10月10日

 

3.2 材料与设备计划

3.2.1 材料要求

3.2.1.1钢材的选用:

1.教学楼主体模板支架主要材料采用φ48系列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35×75mm木方,48×3.2mm钢管和14mm厚木胶合板。主杆外径为φ48mm,管壁厚为3.2mm,材质为Q355;水平杆材质为Q235B,管外径为φ42mm,管壁厚为2.5mm;竖向斜杆材质为Q195,管外径为φ33mm,管壁厚为2.3mm。

2.架体搭设所需主要材料为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和件。其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碳素结构钢》GB/T700以及《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的规定,各类支架主要构配件材质应符合下表: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主要构配件材质

立杆

水平杆

竖向斜杆

水平斜杆

扣接头

立杆连接棒

可调底座可调托撑

可调螺母

连接盘插销

Q355

Q235

Q195

Q235

ZG230-450

ZG230-450或20号无缝钢管

Q235

ZG270-500

ZG230-450或Q235B

支架进场验收标准及方法

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进场验收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壁厚,钢尺量长度等;钢管壁厚允许偏差应为±0.15mm;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的连接盘、扣接头、插销以及可调螺母的调节手柄采用碳素铸钢制造时,其材料机械性能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 11352)中牌号为ZG230-450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的要求;可调底座的底板和可调托座托板宜采用Q235钢板制作,厚度不应小于5mm,允许尺寸偏差应为±0.3mm,承力面钢板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150mm;承力面钢板和丝杆应采用环焊,并应设置加劲片或加劲拱度;可调托座托板应设置开口挡板,挡板高度不应小于40mm;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丝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小于4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材料进场随支架搭设进度进场,随进场随搭设,已搭设的架体上严禁集中堆放。

盘扣节点应由焊接于立杆上的连接盘、水平杆杆端扣接头和斜杆杆端扣接头组成,如下图:

 

1-连接盘;2-扣接头插销;3-水平杆杆端扣接头;

4-水平杆;5-斜杆杆端扣接头;6-竖向斜杆7-水平斜杆;8-立杆;9-连接套管

3.立杆盘扣节点间距应按0.5m模数设置,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累计误差允许偏差为±1.0mm

4.热锻或铸造连接盘的厚度应不小于8mm,厚度允许偏差±0.3mm;钢板冲压的连接盘材质应为Q355,厚度为9mm,厚度公差不应为负偏差;若钢板冲压的连接盘材质为Q235,厚度为10mm,厚度允许偏差±0.3mm。

5.内壁有台阶的连接外套管的壁厚应不小于4mm;采用无缝钢管作外套管的壁厚应不小于3.5mm;内插管的壁厚应不小于3.2mm。外套管或内插管壁厚公差不应为负偏差。内壁有台阶的连接外套管长度应不小于90mm,可插人长度应不小于75mm;采用无缝钢管作外套管的长度应不小于150mm,可插人长度应不小于100mm;内插管形式的连接套管长度应不小于200mm,可插人长度应不小于100mm。内插管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间隙应不大于2mm;无缝钢管作外套管的内径与立杆钢管外径间隙应不大于2mm;内壁有台阶的连接外套管内径与立杆外径间隙应不大于3mm

6.立杆与连接套管应设置固定立杆连接件的防拔出销孔,销孔孔径应不大于14mm,允许偏差±0.2mm;立杆连接件直径宜为12mm,允许偏差为±0.5mm

7.水平杆长度宜按0.3m模数设置,长度允许偏差为±1.0mm

8.标准型立杆应配置直径为38mm丝杆和调节手柄,丝杆外径允许偏差为±0.5mm。空心丝杆壁厚包括丝牙,其厚度应不小于5mm,允许偏差为±0.3mm。

9.可调底座底板应采用5mmQ235钢板制作,厚度允许偏差为±0.3mm,承力面钢板长度和宽度均应不小于150mm

10.可调底座及可调托座丝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小于4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

11.旧钢管的检查在符合新钢管规定的同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表面锈蚀深度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规定。锈蚀检查应每年一次。检查时,应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得使用;

2)、 钢管弯曲变形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的规定;

3)、 钢管上严禁打孔。

3.2.1.2木材的选用

1.模板结构或构件的树种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

(1)、 模板结构应根据受力种类或用途选用相应的木材材质等级。木材材质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规定。

(2)、 用于模板体系的原木、方木和板材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规定,不得利用商品材的等级标准替代。

(3)、 主要承重构件应选用针叶材;重要的木质连接件应采用细密、直纹、无节和无其他缺陷的耐腐蚀的硬质阔叶材。

(4)、 当采用不常用树种作为承重结构或构件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要求进行设计。对速生林材,应进行防腐、防虫处理。

(5)、 当需要对模板结构或木材的强度进行测试验证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的标准进行。

(6)、 施工现场制作的木构件,其木材含水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制作的原木、方木结构,不应大于15%;            

2)、 板材和规格材,不应大于20%;

3)、 受拉构件的连接板,不应大于18%;

4)、 连接件,不应大于15%。 

2.木胶合模板板材的选用

(1)、 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板材厚度不应小于12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 17656-2018的规定。

(2)、 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应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应大于5%

(3)、 胶合模板应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应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应保证外观尺寸合格。

3.2.2 材料配备计划

 施工用主要材料计划

序号

材料

规格型号

管径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盘扣立杆


Φ48×3.2

t

20


2

盘扣横杆


Φ42×2.5

t

5


3

竖向斜拉杆


Φ33×2.3

t

3


4

可调托撑

B-KTC-500

上托

1000


5

可调底座

B-KDZ-500

下托

1000


6

普通钢管


Φ48×3.2

t

3


7

扣件



1000


8

方木

35×75×4000


5


9

木胶合板

2400×1200×14


2000


10

对拉螺栓

M14


500


3.2.3 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塔吊


1


水泵

5.5KW

2


洒水车

10t

1


泵车

56m

2


罐车

12m³

10


圆盘锯


2


手提电锯


5


平刨机


2


压刨机


2


电焊机


2


线坠

/

4


水平尺

/

4


水准仪


2


经纬仪


1


 

3.3 主要劳动力配备计划

主要施工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木工

30


2

架子工

20


3

钢筋工

35


4

混凝土工

10


5

电工

2


6

塔吊司机

1


7

杂工

5


4.施工工艺技术

4.1 技术参数

1.支架采用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标准型,梁下立杆布局、板下立杆布局、步距,详见下列技术参数表,立杆下设置可调底座。次楞采用35m75mm方木,主楞采用Φ48钢管。

 

建筑游泳馆处,16~19轴与S~N轴合围区域

框架梁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框架梁尺寸(mm)

600×1500


1

面板

14


次龙骨/根数

35×75/6根


主龙骨

Φ48×3.2


梁底立杆根数

2


梁底立杆间距

300(横向)×450(纵向)


支撑架步距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1000


对拉螺栓

M14


建筑游泳馆处,16~19轴与S~N轴合围区域

混凝土板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混凝土板厚度(mm)

120


1

混凝土板

面板

14


次龙骨/间距

35×75/200


主龙骨

Φ48×3.2


板底立杆纵向间距

900


板底立杆横向间距

900


支撑架步距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1000





建筑报告厅主席台处,16~18轴与D+2.1m~E+2.1m轴合围区域

框架梁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框架梁尺寸(mm)

400×1000


1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4根


主龙骨

Φ48×3.2


梁底立杆根数

2


梁底立杆间距

300(横向)×450(纵向)


支撑架步距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对拉螺栓

M14


 

建筑报告厅主席台处,16~18轴与D+2.1m~E+2.1m轴合围区域

混凝土板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混凝土板厚度(mm)

120


1

混凝土板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200


主龙骨

Φ48×3.2


板底立杆纵向间距

900


板底立杆横向间距

900


支撑架步距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连廊三层顶(建筑4-4剖处,4层G~L轴交1/13~2/13轴合围区域

框架梁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框架梁尺寸(mm)

500×600


1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5根


主龙骨

Φ48×3.2


梁底立杆根数

2


梁底立杆间距

300(横向)×900(纵向)


支撑架步距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对拉螺栓

M14


 

连廊三层顶(建筑4-4剖4层G~L轴交1/13~2/13轴合围区域

混凝土板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混凝土板厚度(mm)

120


1

混凝土板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200


主龙骨

Φ48×3.2


板底立杆纵向间距

900


板底立杆横向间距

900


支撑架步距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连廊屋面端头2/A0~A+4.5m交11/13~2/13合围区域

框架梁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框架梁尺寸(mm)

350×800


1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4根


主龙骨

Φ48×3.2


梁底立杆根数

2


梁底立杆间距

300(横向)×600(纵向)


支撑架步距

10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对拉螺栓

M14


连廊屋面端头2/A0~A+4.5m交11/13~2/13合围区域

混凝土板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混凝土板厚度(mm)

120


1

混凝土板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200


主龙骨

Φ48×3.2


板底立杆纵向间距

600


板底立杆横向间距

600


支撑架步距

10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连廊屋面中间A+4.5m~E轴交11/13~2/13合围区域

框架梁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框架梁尺寸(mm)

500×600


1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5根


主龙骨

Φ48×3.2


梁底立杆根数

2


梁底立杆间距

300(横向)×900(纵向)


支撑架步距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对拉螺栓

M14


连廊屋面中间A+4.5m~E轴交11/13~2/13合围区域

混凝土板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混凝土板厚度(mm)

120


1

混凝土板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200


主龙骨

Φ48×3.2


板底立杆纵向间距

900


板底立杆横向间距

900


支撑架步距

15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屋面梁WKL23(D-Q/11轴)

框架梁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框架梁尺寸(mm)

500×2700


1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7


主龙骨

Φ48×3.2


梁底立杆根数

2


梁底立杆间距

300(横向)×300(纵向)


支撑架步距

10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对拉螺栓

M14


KL25a(D-Q/13.1轴)

框架梁模板与支撑架技术参数

结构名称

模架构件

框架梁尺寸(mm)

500×2700


1

面板

14


次龙骨

35×75/5


主龙骨

Φ48×3.2


梁底立杆根数

2


梁底立杆间距

300(横向)×300(纵向)


支撑架步距

1000


顶层水平杆步距

500


对拉螺栓

M14


2.竖斜杆布置

根据JGJ231-2021《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第6.2.2条表6.2.2-1中要求,标准型支撑架架体搭设高度为16-24米,N≤25kN时,竖向斜杆应间隔2跨设置,标准型支撑架架体搭设高度为8-16米,N≤25kN时,竖向斜杆应间隔3跨设置,标准型支撑架架体搭设高度8米,立杆轴力设计值N≤25kN时,竖向斜杆应间隔3跨设置。

 

:1、立杆轴力设计值和脚手架搭设高度为同一独立架体内的最大值

 

间隔2跨型式支撑架斜杆设置

1-立杆;2-水平杆;3-竖向斜杆

 

间隔3跨型式支撑架斜杆设置

1-立杆;2-水平杆;3-竖向斜杆

3.水平剪刀撑布置

沿高度分别在第一步水平杆上端,向上4个标准步距水平杆上端搭设水平剪刀撑。每道水平剪刀撑连续设置,确保支撑体系稳定性。剪刀撑宽度应为 6m~8m。剪刀撑搭接部位不少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相交于立杆上。

4.满堂架整体稳定性措施

支撑支架应与框架柱进行可靠连接,连接点至架体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0mm,应与水平杆同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点竖向间距不宜超过2步;

2)连接点水平向间距不宜大于8m。

在混凝土柱的四边垫设木方,以免破坏柱表面,水平拉结杆件采用扣件扣紧,增强模板架侧向稳定性,拉结杆每侧与架体横杆连接3个扣件。

  

4.2 工艺流程

4.2.1 支撑架体安装工艺流程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梁板承插型盘扣钢管脚手架安装→架设梁底木方龙骨于钢管脚手架顶托板上→梁底模及侧模安装→架设板底木方龙骨于钢管脚手架顶托板上→楼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铺设→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保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拆下盘扣式钢管脚手架可调顶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杆、剪刀撑及钢管脚手架立杆

4.2.2 框架梁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弹梁轴线并复核 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 梁底起拱 扎梁筋 安侧模 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 与相邻模板连固。

4.2.3 混凝土板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弹出板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 铺模板 清理、刷油 检查模板标高、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

4.3 施工方法

4.3.1 支撑架体施工

1.架体安装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专业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脚手架搭设前,按放线位置放置木垫板,将可调底座水平地摆放在木垫板位置之上,然后将标准基座放入可调底座;将扫地横杆和水平斜杆先后锁定在立杆上,保持其稳定,再用水平尺或水平仪调整整个基础部分的水平和垂直,挂线调整纵、横排标准基座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用钢卷尺量方格的方正;以此形成基本架体单元,并以此扩展搭设成脚手架体系。在施工中随着架体的升高及时检查和校正架体的垂直度,脚手架搭设完成后,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大于模板支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mm。

1)支撑架可调底座丝杆插入立杆长度不得小于150mm,根据各支点位置进行立杆搭设,并拉上水平杆进行固定,第一道水平杆距中心线距离地面不得超过550mm。

2)安装立杆。立杆通过立杆连接套管承插连接,立杆底部应配置可调底座。立杆严格按照方案图纸要求布置,立杆接长位置错开不小于50cm,可调底座外露10cm,局部根据原地面调整。

3)安装水平杆,插销外表面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水平杆及斜杆插销安装完成后,应采用锤击方法检查插销,连续下沉量不应大于3mm。

4)安装第一层竖向斜杆,将竖向斜杆全部依顺时针或全部依逆时针方向组搭。将竖向斜杆套入圆盘大孔位置,使竖向斜杆头前端抵住立杆圆管,再以斜楔贯穿大孔敲紧固定。竖向斜杆具有方向性,方向相反即无法搭接。

5)依步骤安装水平杆。

6)第二层竖向斜杆:依步骤6组搭方式,和第一层相同方向搭接第二层「竖向斜杆」。若第一层为逆时针方向组装,则第二层以上的竖向斜杆同样需以逆时针方向组装。

7)依此步骤循环安装。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8在多层楼板上连续设置支撑架时,上下层支撑立杆宜在同一轴线上。

2.盘扣架一般规定:

(1)、 当支撑架搭设高度大于16m时,顶层步距内应每跨布置竖向斜杆。

(2)、 支撑架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或双槽托梁中心线的悬臂长度不应超过650mm,且丝杆外露长度不应超过400mm,可调托撑插入立杆或双槽托梁长度不得小于150mm。

 

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

1-可调托撑;2-螺杆;3-调节螺母;4-立杆;5-水平杆

(3)、 支撑架可调底座丝杆插入立杆长度不得小于150mm,丝杆外露长度不宜大于30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中心线距离可调底座的底板不应大于550mm。

(4)、 支撑架应沿高度每间隔4个标准步距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中钢管水平剪刀撑的有关规定。

(5)、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6)、 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

(7)、 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8)、 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3.立柱及其他杆件

(1)、  搭接要求:立杆应通过立杆连接套管连接,在同一水平高度内相邻立杆连接套管接头的位置宜错开,且错开高度不宜小于75mm。模板支架高度大于8m时,错开高度不宜小于500mm。 

(2)、 模板支架应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得出的立杆排架尺寸选用定长的水平杆,并应根据支撑高度组合套插的立杆段、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

(3)、 支撑架立杆搭设位置应按专项施工方案放线确定。

(4)、 支撑架搭设应根据立杆放置可调底座,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再斜杆的顺序搭设,形成基本的架体单元,应以此扩展搭设成整体脚手架体系。

(5)、 可调底座应放置在定位线上,并应保持水平。若需铺设垫板,垫板应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已开裂木垫板。

(6)、 在多层楼板上连续设置支撑架时,上下层支撑立杆宜在同一轴线上。

(7)、 支撑架搭设完成后应对架体进行验收,并应确认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后再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8)、 可调底座和可调托撑安装完成后,立杆外表面应与可调螺母吻合,立杆外径与螺母台阶内径差不应大于2mm。

(9)、 水平杆及斜杆插销安装完成后,应采用锤击方法抽查插销,连续下沉量不应大于3mm。

(10)、 当架体吊装时,立杆间连接应增设立杆连接件。

(11)、 架体搭设与拆除过程中,可调底座、可调托撑、基座等小型构件宜采用人工传递。吊装作业应由专人指挥信号,不得碰撞架体。

(12)、 脚手架搭设完成后,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支撑架总高度的1/500,且不得大于50mm。

(13)、 拆除作业应按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原则进行,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拆除,不得上下同时作业,不应抛掷。

(14)、 当分段或分立面拆除时,应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分段后架体应稳定。

4.水平拉杆

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通过盘扣节点连接拉通。

5.周边拉结

(1)、 竖向结构(柱)与水平结构分开浇筑,以便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

(2)、 当支撑架搭设高度超过8m、周围有既有建筑结构时,应沿高度每间隔4个~6个步距与周围已建成的结构进行可靠拉结;

(3)、 用抱柱的方式(如连墙件),如下图,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提高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

 

6.支模架不符合模数处理方式

(1)、 模数不匹配时,在板的位置设置调节跨,

(2)、 调节跨应设置在板下承受荷载较小部位。用普通扣件钢管每步拉结成整体,

(3)、 水平杆向两端延伸至少扣接2根定型支架的立杆。如下图所示:

 

调节跨搭设示意图(一)

 

调节跨搭设示意图(二)

7.楼梯支模架做法

(1)、 楼梯段支模架底部、顶部应采用扣件式钢管拉结(沿坡度纵向,及横向水平杆);

(2)、 台阶高差通过可调底座来调节;

(3)、 中间水平杆尽量拉通在同一水平面。

 

楼梯支模架做法示意图

8.边梁支模架做法

支架挑出斜杆固定

 

边梁处支模架做法

9.梁模安装

按设计间距要求整齐铺好35mm×75mm×4000mm方木,随即铺设梁底模,铺设时应先与柱头对接好并钉牢,并用50mm×100mm枋木条作立档及立档支撑,用约30mm宽,14mm厚模板做压脚压紧侧模底部(或者使用铁制侧模卡勾步步紧代替侧模压脚)。之后吊直侧模,根据梁截面积不同,在梁高的中间加φ14穿墙螺杆。另外,当梁跨度大于4米时,跨中梁底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1/1000~3/1000,主次梁交接时,应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为了保证梁不出现下沉变形等质量事故,在大梁底模中间加一排到两排立杆与高支模排架相连接。

10.柱模安装

(1)、 柱模安装工艺流程:弹线找平定位组装柱模涂刷脱模剂安装柱箍安装拉杆或斜撑校正轴线、垂直度固定柱模预检封堵清扫口;

(2)、 先弹出柱的轴线及四周边线;

(3)、 根据测量标高抹水泥砂浆找平层调整柱底标高,并作为定位的基准,支侧模时应与其靠紧;

(4)、 通排柱(或多根柱)模板安装时,应先将柱脚互相搭牢固定,再将两端柱模板找正吊直,固定后,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模板.柱模除各柱单独固定外还应加设剪刀撑彼此拉牢,以免浇灌混凝土时偏斜;

(5)、 柱脚应预留清扫口,柱子较高时应预留浇灌口,高度不得高于柱脚2米;

(6)、 柱模应根据柱断面尺寸和混凝土的浇灌速度加设柱箍及对拉螺栓;

(7)、 柱模板的安装必须待钢筋检查无问题并办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封模,封模前必须将模内垃圾清理干净,施工时要留出梁口位置(或砼只浇到梁底),紧固夹具间距不大于500,柱模安装时在下部留设清除口,待模板内垃圾清除干净后再封模。

11.混凝土板模板施工

1. 根据模板设计要求,对立杆间距进行放线,确认立杆位置。支撑横纵成线,垫木规格统一,垫木摆放整齐顺直,边梁斜撑牢固稳定。

2. 根据设计图纸,拉通线调节U型托,确定立杆的高度,安装主龙骨、架设次龙骨,然后安装板底模板,并拉线找平。

3. 模板切割后,板边通过刨子刨平,用封边漆保护。模板拼缝采用“硬拼法”,确保拼缝平整,严密不漏浆,接缝处下垫木方。

 

 模板“硬拼缝”效果图

4. 铺模板时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压梁侧模时,角位模板通线钉牢。

5. 模板边缘加海绵条,在龙骨侧面无法粘海绵条时,为防止顶板混凝土在阴角处漏浆,顶板侧模板靠墙处粘贴海绵条。

6. 板中预留洞口采用定型模具,模具采用铸铁材料制作(也可采用PVC套管),采用对拉螺栓固定在模板上。

  

 定型模具安装效果图

7. 板模板铺装完成后,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按设计要求留置预埋件和预留洞口,保证位置准确。

4.3.2 混凝土浇筑

高支模构件混凝土浇筑应从构件中间向两边或周围的顺序、分层均匀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禁止一次浇筑到位、从一侧向另一侧浇筑等方式,防止因施工荷载不均匀造成支撑架体出现位移等现象。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如下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筒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常规A50棒是450mm。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振到该层混凝土表面浆以出齐,不胃泡,不下沉为止(注意配充电电简观察)达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4倍(一般为300~400mm,应现场实测)。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不小于50mm,以使两层接缝处混凝土均匀融合。使用平板振动器时,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问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4.3.3 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

模板拆除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的顺序,并应自上而下进行拆除。

6.拆模作业前填写拆模申请,并在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要求时,技术负责人方可批准拆模。

7.梁的侧模板在混凝土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即可进行拆除。

8.设计无要求时,按下表要求混凝土强度进行拆模:

梁板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9.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拆除的模板向下运送传递时,做到上下呼应,协调一致。

10.梁底模板拆除应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梁底板向旁侧成片拉倒的拆除方式。

11.模板拆除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进行,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逐块拆除。

12.在提前拆除互相搭连并涉及其他后拆模板的支撑时,应补设临时支撑。拆模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撬落或拉倒。

13.拆模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拆松动、悬空、浮吊的模板或支架用钢管进行临时支撑牢固或相互连接稳固,对活动部件必须一次性拆除。

14.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拆除的模板随时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同行。使用后的模板拔出铁钉,分类存放,堆放整齐。

4.4 操作要求

1.盘扣式支撑系统的杆件材料由专业厂家提供并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场,进场后材料需经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材料应根据现场进度情况分批进场。

2.对经检验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在堆料区内或码放在专用架上,清点好数量备用;堆放场地排水应畅通,不得有积水。

3.搭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有防排水措施。

4.支撑架搭设前应在现场对杆件、配件再次进行检查,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杆件、配件进行安装。

5.支撑架安装前必须进行技术、安全交底。统一指挥,并严格按照支撑架的搭设程序进行安装。

6.在架体搭设前必须对支撑面进行检查,不得有杂物。支撑结构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铺稳并设置水平兜网。作业面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7.先放线定位,然后按放线位置准确地确立摆放可调底座的位置,然后将标准基座放入可调底座;将扫地横杆和水平斜杆锁定在立杆上,保持其稳定;再用水平尺或水平仪调整整个基础部分的水平和垂直,挂线调整纵、横排标准基座是否在一条直线上,用钢卷尺检查每个方格的方正;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上部标准层架体的搭设。在施工中随着架体的升高随时检查和校正架体的垂直度,规范允许垂直度偏差范围内,锁销一定要打紧。

8.在搭设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原设计、减少材料使用量、配件使用量或卸载。节点搭设方式不得混乱、颠倒。

9.模板支架应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得出的立杆排架尺寸选用定长的水平杆,并应根据支撑高度组合套插的立杆段、可调托撑和可调底座。

10.模板支架要保证横成排,纵成行,立杆杆身垂直;纵向水平杆平直,横向水平杆平齐,立杆间距、步距、纵距和横距等均要符合规范要求,保持架子整体牢固、稳定、安全、适用、美观。

11.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作业,平面方向先采用4根立杆组合一个塔式稳定体,安装水平横杆后再向周边扩展,垂直方向搭完一层以后再搭设次层。

4.5 检查要求

4.5.1 支架搭设前检查

材料到场检查:对进入现场的钢管支架构配件的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钢管支架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型式检验报告;

2.应有管材、零件、铸件、冲压件等材质质量检验报告;

3.应有钢管支架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使用说明书;

4.进入现场的构配件除按技术参数如管径、构件壁厚等抽样核查外还应进行外观检查,杆件不得挠曲,连接件配合可靠,无麻坑锈蚀,对支架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质量抽检和试验。

4.5.2 架体搭设检查

1.地基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立杆底座或垫板与地基面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底座和垫板应符合规定;

2.搭设的架体三维尺寸符合要求,搭设方法和斜杆及剪刀撑等设置符合要求;

3.模板支架可调托撑伸出顶层水平杆的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mm,且丝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0mm,可调托撑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作为扫地杆的最底层水平杆离地高度不得大于550mm。

4.插销外表面应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水平杆及斜杆插销安装完成后,应采用锤击方法检查插销,连续下沉量不应大于3mm。

5.模板支撑体系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施工支架相连接。

6.严禁在模板支架基础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进行挖掘作业。

7.拆除的支架构件应安全传递至地面,严禁抛掷。

4.5.3 架体使用检查

1.支撑使用期间严禁在架体临近处进行沟槽开挖及其它施工项目。

2.模板钢筋及其他材料等施工荷载应均匀布置,放平放稳,严禁集中堆放。

3.模板支撑系统使用过程中,立杆底部不得松动悬空,不得随意拆除任何杆件,不得松动架体构件。

4.混凝土浇筑过程应有专人对高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观测,发现有松动、变形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架体搭设完成后,由分包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以书面形式报送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混凝土浇筑前,由总承包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施工员、主体劳务负责人、架体专业分包负责人再次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 组织保障措施

成立由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总监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内成员职责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作为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

1.事事指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检查、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人员,并根据不同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实行经济罚款。

2.组织安全生产例会,提出要求及传达上级有关安全文件、会议精神。每月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工程进行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对安全责任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并每月组织考核。

3.负责组织对现场使用的脚手架和机电设备等安全防护设施的检查验收,并经常检查其安全使用运行状况,随时解决存在问题。

4.发生人身伤亡或未遂事故时,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保护现场和向上级报告,接受检查和配合查清事故原因和责任;提出整改措施。

副组长: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结合工程技术情况,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并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1.对施工生产中的一切安全技术工作全面负责,把安全技术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管理施工生产技术的同时管理安全技术工作,及时研究、处理重大安全技术难题。

2.组织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工程设计的图纸审核、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等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要针对性强,实用效果好,成为科学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

3.组织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督促分包单位实施, 并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

4.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从技术上分析原因,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组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和总公司、分公司颁发的各项安全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落实。

1.检查监督各分包单位劳动保护用品的购置、发放和使用情况,以及安全生产落实情况。

2.负责对工人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对新进场的工人进行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纪律的教育,编写教育材料。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作业情况的检查、监督。

3.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冒险作业和违章作业者进行制止和教育。遇重大险情或事故隐患,有权责令先停产,立即采取妥善措施或上报处理。

4.协助项目经理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定时向项目经理汇报本项目安全生产情况。负责编制安全技术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

5.负责工伤事故的统计上报工作,参加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6.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及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坚持原则、尽职尽责。

7.认真组织本专业队伍人员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

8.上级部门或公司、项目部在检查中提出的安全隐患,负责按“三定”方针进行整改,并以书面整改报告的形式上报。

9.参与安全技术交底的编制,并对交底的落实执行情况监督。与工人经常沟通,将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难题整理上报。

10.负责组织搞好安全活动日,认真落实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督促各班、组长做好班前安全教育活动。

11.对上级的违章指挥应提出意见,并有权拒绝执行。严格制止工人违章作业,认真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查监督。

12.遇到有不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检查,并报告上级领导,查明情况,确定无隐患后才可继续作业。

13.发生伤亡或未遂事故时,负责做好事故现场的保护工作,并立即报告上级领导,不准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

5.2 技术保证措施

项目部成立由项目技术总工牵头的技术管理部门在熟悉掌握施工设计图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机具、材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相关安全员、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其他管理人员及劳务分包队伍进行二级、三级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工艺、相关技术标准,施工图纸的内容、国家规范规定要求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

5.3 监测监控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模板工程施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架体搭设和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前、施工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必须由监测人员随时监测监控。

5.3.1 重点监控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点是否松动或虚搭。

4.支撑体系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撑体系和各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5.3.2 监控时间

1.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2.要浇捣梁混凝土前,由项目部对支撑架全面系统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混凝土。

3.在浇混凝土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施工员对高支模体系检查、随时观测支撑体系的变形情况。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

5.3.3 监测措施

1.监测目的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规范规定要求,支撑结构按有关规定编制监测方案,其中包括监测点布置、监测方法、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监测项目

支架沉降、水平位移和地基基础情况。

3.监测点布设

在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设置监测点,监测点设置在角部和四边的中部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6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和3个架体沉降监测点。监测点确定后,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变,以免造成混乱和增大误差。监测点布置稳固、明显,设监测装置和检测点的保护措施,在板底预埋钢筋作为监测基准点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圆形为水平位移监测点、三角形为沉降监测点)

(1)水平位移位移监测点设置要求:在最顶上的支架靠近预埋钢筋的位置,用短钢管横担垂直引下一铅锤,钢管上端固定,下端不落地也不固定,在与锤线相交的钢管上布画长度约0.5米长的刻度线作为观测尺,在监测过程中通过望远镜观测观测尺与预埋钢筋标记的变化量即为水平位移变形量。

(2)支架沉降量观测点布设:在最顶上的支架,用短钢管横担垂直引一铅锤,钢管上端固定,下端不落地也不固定,在与之平行的钢管上布画一段约 0.5 米长的刻度线作为观测尺。在监测过程中通过望远镜观测线锤底部与观测尺之间的变化量即为沉降变形量。

4.监测频率及人员

(1)监测人员:项目部测量技术人员。

(2)监测频率:架体及模板搭设完成后监测一次;钢筋绑扎的过程中早晚各监测一次;钢筋绑扎完成或混凝土浇筑前监测一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小时监测一次;浇筑完成后每天监测一次,混凝土终凝后停止监测。

5.测量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

(2)支撑结构的荷载突然发生意外变化时;

(3)周边场地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的异常变化时。

监测报警值

监测指标

 

内力

设计计算值

3次读数平均值的1.5倍

位移

水平位移量:H/300

3次读数平均值的1.5倍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6.1 施工管理组织架构

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为副组长,专业工程师、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危大工程管理机构。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危大工程施工工作,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交底等工作,生产经理负责项目实施的过程监管,相关组员全程负责施工方案的落实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组织集中研讨和调整完善施工方案,形成有方案、有落实、有反馈的闭合管理链条。

6.2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备

1.项目部配备施工员1名,在熟悉、掌握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的基础上,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检查施工全过程。

2.项目部配备专职生产安全管理人员3名,负责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对脚手架搭设、模板、电动机械的安全检查,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3.项目部配备质量检查人员1名,对支撑系统的搭设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职务

姓名

手机号

1

项目经理

夏德禹

18524471121

2

生产经理

宿佳辰

15827542111

3

项目技术负责人

李刚

15898309688

3

安全总监

唐毅

13604052363

4

安全员

吴志鹏

15042835296

5

安全员

李龙飞

18202435851

6

施工员

贾成名

13633858113

7

质检员

轩要东

17752507892

8

材料员

李弟

15040100717

 

6.3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

架子施工作业队属于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工操作证书方可上岗,并且在上岗前必须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对脚手架及高大模板搭设的工人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进行作业。

特殊工种施工人员数量以及辅助作业人员数量以满足施工现场总计划为原则,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动态调整

特殊工种需求计划表

数量

备注

1

架子工

15


2

电工

2


3

焊工

3


6.4 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职责

1.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技术、商务管理的总负责,全面负责各项管理工作;

2.项目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方案实施情况、施工质量、负责方案交底、技术交底、技术复核、试验计量、资料收集与整理等工作,为施工现场及商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3.项目安全总监:全面负责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4.项目物资部:全面负责项目材料管理工作;

5.项目工程部:在项目生产经理的领导下,落实现场施工管理工作,落实安全、质量、进度等各项管理,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及时 项目技术部、商务部提供工程管理资料;

6.项目技术部: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落实各项技术管理工作;

7.项目商务部:在商务经理的领导下,具体落实各项商务管理工作;

8.安全员:在安全总监的领导下,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9.材料员:在材料负责人的领导下,落实各项材料管理工作;

10.机电部:负责项目生产及生活用电、机械设备的布置、检查与维修各项工作。

7.验收要求

7.1 材料进场验收

7.1.1 验收标准

构配件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Δmm

示意图

检查工具

1

盘扣钢管尺寸(mm)

±0.5

±0.36


游标卡尺

2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1.70

 

塞尺、拐角尺

3

钢管外表面锈蚀深度

≤0.18

 

游标卡尺

4

钢管弯曲

① 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l≤1.5m

≤5

 

钢板尺

② 立杆钢管弯曲

3m<l≤4m

4m<l≤6.5m

≤12

≤20

 

③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

l≤6.5m

≤30


5

可调托撑支托板变形

1.0

 

钢板尺

塞尺

7.1.2 验收程序及人员

技术部负责依据支架、模板设计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编制物资需用量计划并交由物资设备部,为施工备料、确定堆放场地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周转材料运抵施工现场后,由专职质检员组织专人按照材料进场验收标准对进场构件进行初步验收,未经验收合格的构件不得投入使用。

7.1.3 验收内容及要求

主要构配件检查验收表

项目

数量

抽检数量

检查方法

钢管

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750 根为一批,每批抽取 1 根

检查资料

钢管的内外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折叠、裂纹、分层、搭焊、断弧、烧穿及其他修磨后深度超过壁厚下偏差的缺陷。这些缺陷应完全清除,清除处的剩余厚度应不小于壁厚偏差所允许的最小值。允许有深度不超过壁厚下偏差的其他局部缺陷存在

全数

目测

游标卡尺测量

钢管外径 及壁厚

外径 48mm,允许偏差±0.5㎜;

壁厚2.4㎜,允许偏差±0.36,最小壁厚2.7mm

3%

游标卡尺测量

扣件

应有生产许可证、质量检测报告、产品质量合格证、复试报告

《钢管脚手架扣件》规定

检查资料

不允许有裂缝、变形、螺栓滑丝;扣件与钢管接触部位不应有氧化皮;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全数

目测

可调托撑

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3‰

检查资料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可调托撑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小于30㎜。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支托板厚不小于5㎜,变形不大于1㎜。螺杆与支托板焊接要牢固,焊缝高度不小于6㎜,支托板宜设置加劲板

3%

游标卡尺、

钢板尺测量

支托板、螺母有裂缝的不得使用

全数

目测

其他要求:

1.安全网(执行《安全网》GB5725 标准)。安全网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在使用前须做耐冲击试验、耐贯穿试验(密目网),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按新购数量的1%取样进行复试。

2.安全帽要求:安全帽要求能承受 5 米钢管自一米高度自由落下的冲击,帽衬须具有缓冲、消耗冲击力的作用,能保护头部免受伤害。

3.安全带要求:采用可卷式安全带,可卷和缓冲装置有效。

4.覆面胶合木模板和木方:模板面板为 15mm 厚覆面多层板。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不得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

7.2 满堂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7.2.1 验收标准

1.检查时间:脚手架搭设过程中按流水段组织验收。

(1)立杆放线、撂底,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2)搭设高度达到设计高度后和混凝土浇筑前,进行一次检查验收。

2.验收标准

3.

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Δmm

检查方法与工具

1

地基基础

表面

坚实平整

-

观察

排水

不积水

垫板

不晃动

底座

不滑动

沉降

-10

2

满堂支撑架立杆垂直度

最后验收垂直度30m

-

±9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卷尺

下列满堂支撑架允许水平偏差(mm)

搭设中检查偏差的高度(m)

总高度

30m

H=2

±7

H=10

±30

H=20

±60

H=30

±90

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3

单双排、满堂脚手架间距

步距

-

±20

钢板尺

纵距

-

±30

横距

-

±20

4

满堂支撑架间距

步距

-

±20

钢板尺

立杆间距

-

±30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质量判定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安装扣件数量

抽检数量(个)

允许的不合格数

1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刀撑的扣件

51~90

5

0

91~150

8

1

151~280

13

1

281~500

20

2

501~1200

32

3

1201~3200

50

5

2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51~90

5

1

91~150

8

2

151~280

13

3

281~500

20

5

501~1200

32

7

1201~3200

50

10

(1)基础符合设计要求,并平整坚实,立杆与基础应无松动、悬空现象,底座、支垫符合规定。

(2)搭设架体三维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搭设方法和斜杆、钢管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3)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伸出水平杆的悬臂长度符合设计限定要求。

7.2.2 验收程序及人员

架体搭设完成后,由专业承包人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以书面形式报送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将模板支撑架体移交主体劳务分包单位。

验收人员包括:

1.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授权委派的专业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

2.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

3.有关勘察、设计和监测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7.2.3 验收内容

1.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

2.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杆、支撑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3.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4.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

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6.是否超载。

7.在遇到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后,停工超过一个月恢复使用前应对脚手架、模板支架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8.对立杆的垂直度及间距进行全数检查。

7.3 模板质量验收

7.3.1 验收标准

预埋件和预留洞口允许偏差表

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插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10

尺寸

+10,0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5

尺量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模板内部尺寸

基础

±10

尺量

柱、墙、梁

±5

尺量

楼梯相邻踏步高差

5

尺量

柱、墙垂直度

层高≤6m

8

水准仪或吊线、尺量

层高>6m

10

水准仪或吊线、尺量

相邻模板表面高差

2

尺量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量测

注:检查轴线位置,当有纵横两个方向时,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的较大值。

 高大模板支架安全要点检查表

工程名称


支架材质

钢管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有专项施工方案

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论证专项施工方案并出具论证意见

论证后经修改的方案

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有计算书(纵横两向立杆间距、步高取值,立杆稳定计算或可以不计算的说明)

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

有技术交底记录

     

保证支架内部稳固的措施

设置纵横两向扫地杆,扫地杆位置有水平剪刀撑

外连装置设置

梁底位置、每楼层(或沿柱高每4 m)设抱柱装置,危险区域每步高设抱柱装置

沿立杆每步均设置纵横水平杆且纵横两向均不缺杆

设置纵横两向封顶杆,封顶杆位置有水平剪刀撑

每楼层设连板装置

竖直方向沿纵向全高全长从两端开始每4 m设一道剪刀撑

剪刀撑倾角45°60°,跨越57条杆,宽度6 m

连墙装置在水平剪刀撑位置上设置(禁止在砌体上设置)

竖直方向沿横向全高全长从两端开始每4 m设一道剪刀撑

在无墙无板处设连梁装置

水平方向沿全平面每4.5 m高设一道剪刀撑,架顶部位加密水平剪刀撑

在无法采用以上4种方法处设保险装置

立杆支承

支于地面时,须在混凝土地面上支立杆。支承面的处理符合规定

建筑物悬挑部分的模板支架

立杆支在混凝土地面上,支承面的处理符合规定

支于楼面时加支顶,需支顶层数由验算定,但不少于1层

从楼面(悬臂结构除外)挑出型钢梁作上层作业平台的立杆支座,型钢梁搁置在楼板上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2,型钢梁与楼面接触部分的首尾两端均与楼板有可靠锚固。保证立杆不滑移的限位装置。型钢梁平面外约束

伸出长度:可调底座不大于300 mm

可调托座不大于200mm

禁止

事项

支承梁的立杆应对接,禁止搭接

水平杆在禁止区域内,禁止对接

禁止用钢管从楼层挑出作为立杆支座

禁止用钢管从外脚手架上伸出斜支悬挑模板

禁止使用叠层搭设的木材支撑体系

禁止用水平杆相互扣接代替水平杆与立杆扣接

禁止用木杆接长作立杆


禁止输送混凝土的泵管与支架连结

禁止不同形式的钢管支架混用,禁止钢管支架与木材支架混用

其它

立杆间距、水平杆步高符合要求

截面高度1 m及以上的梁的支承情况

扣件螺栓拧紧符合规定

格构框架体系设置

检查结论

□1 通过  □2 整改  □3 停止搭设

整改或停止范围如下:

检查单位:施工□    监理□

检查人:

                     

 高大模板支架、高大作业平台支架整架验收记录表

类别:高大模板支架    高大作业平台支架      验收日期:              

工程名称:                                                                                     验收部位:○~○×○~○轴

验收

内容

实测项       实测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方案值

立杆间距

横距













纵距













水平杆步高













每道纵向竖直剪刀撑间距













每道横向竖直剪刀撑间距













每道水平剪刀撑间距













危险区域加强措施

加密抱柱:              加密顶部水平剪刀撑             辅助装置:

外连装置设置情况

抱柱:                 连板:                  连墙:                   连梁:

支承面为地面的处理情况


支承面为楼面的支顶情况


扫地杆缺失情况


扫地杆位置的水平剪刀撑


水平杆

缺失情况


封顶杆缺失情况


封顶杆位置的水平剪刀撑


扣件螺栓拧紧情况


截面高度1 m及以上的梁的支承情况


格构框架体系设置情况


禁止对接区内水平杆搭接


责任人

验收意见

架子班长

签名:

意见:

合格(   )不合格(   

安全员

签名:

意见:

合格(   )不合格(   

质检员

签名:

意见:

合格(   )不合格(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

签名:

意见:

合格(   )不合格(   

公司技术部门人员

签名:

意见:

合格(   )不合格(   

监理工程师

签名:

意见:

合格(   )不合格(   

方案编审人员意见

方案编制人

签名:

意见:

通过(   )不通过(   

方案审查人

签名:

意见:

通过(   )不通过(   

验收

结论

项目经理

签名:

结论:

合格(   )不合格(   

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签名:

结论:

合格(   )不合格(   

7.3.2 验收程序及人员

混凝土浇筑前,组织由总承包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施工员、主体劳务负责人、架体专业分包负责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7.3.3 验收内容及要求

1.模板的接缝是否严密;

2.模板内是否有杂物、积水或冰雪等;

3.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是否平整、清洁;

4.模板是否有下挠的情况发生;

5.梁、板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起拱。

6.梁模板全数检查,板模板按2m×2m划分检查面,检查数量不少于10%,且不少于3面。

8.应急处置措施

8.1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建筑法》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促进项目部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及当施工中发生事故时,项目部能采取紧急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根据工程的特点,针对工程各种不同的紧急情况特制定本建筑施工事故应急处理 预案,指导应急人员的日常培训和演习,实现应急救援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防止因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救援,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郑州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项目涉及危险性较大的模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

8.3 事故类型及危害因素识别

8.3.1 事故类型

在模板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主要有:模板支撑系统坍塌、模板吊装造成的起重伤害、模板堆放不当引起倾翻、模板配件高空坠落造 成的物体打击、操作人员高处坠落等伤害事故。

8.3.2 危险因素辨识、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危险因素辨识、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序号

风险源描述

风险发生的可能原因

防范措施

1

支架局部或整体倾覆甚至垮塌

①支架设计计算偏于不安全;②构架存在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设连墙件;③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件;④构架跨度过大,承载能力不够或严重超载;⑤支架搭设不符合要求,扣件紧固不到位;⑥支架拆除不符合规定和要求。

①支架方案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规定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有足够的安全度。方案经过公司审批并经过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②严格把控构件材料的质量,包括材料的管径壁厚等,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用;③支架在搭设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跟踪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及时整改,在模板安装前要进行专业分包、总包、监理单位多方参与的共同签字确认:④支架拆除严格按批准的方案实施。

2

作业人员从高处坠落

①在搭、拆作业中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不设置防护和不使用安全防护用品;②不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③任意抽调、减少作业层脚手板;④在架面上任意采取加高措施,增加了荷载,加高部分无固定、不稳定,防护设施也未相应的加高;⑤在不具备操作条件的横杆或单块板上操作。

①施工前要进行安全交底;②严格执行高处作业的要求和规定;③临边防护、安全网、脚手板要符合规定;④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严禁高处作业;⑤长期搁置后的支架必须经检查后方可重现启用。

3

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①在支架上堆放杂物或作业工具;②材料吊运过程中操作不规范;③交叉作业不符合要求。

①严禁在支架上堆放杂物或作业工具;②材料吊运应符合相关规定,应有二级指挥③在一条垂线上不允许有两个工作面同时作业。

4

支架变形过大

①支架设计偏于不安全;②支架地基处理不当;③支架连接点处发生滑移。

①支架方案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有足够的安全度。方案经公司审批并经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②根据需要开展相关的实验验证;③地基处理按方案执行;④节点的链接与紧固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⑤支架验收加强对基础连接节点的把控。

5

不当操作施工

①违章作业。

①做好安全交底;②开展安全讲评;③落实安全奖惩制度。

8.3.3 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

在支撑系统失稳倾斜、模板或连接件滑落、固定模板的杆件失效断裂、安拆操作严重违反程序、接近和接触带电线路等条件下,立即实施预警。

2.预警信息发布

施工现场任何人只要发现事故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险情后,都要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如运用固定电话、手机或口头等形式发出警报,通知项目负责人、安质员和现场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实施避险。

3.预警行动

(1)项目负责人、安质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现场作业人员避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办法切断“事故危险源”,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状态和趋势,同时由项目负责人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故险情,编制事故灾害防治方案,明确防范的对象、范围,提出防治措施,确定防治责任人。

(3)事故险情有可能涉及伤害到周边群众和社区时,经公司或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核实后,由项目部派专人分头立即向周边群众和社区通告,并向当地政府以电话方式报警,以便做好人员疏散避险。

(4)对可能引起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险情,经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核实后,应当在发现险情后 2 小时内报告集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

8.4 应急准备工作程序及应急响应工作程序

8.4.1 应急准备工作程序

 

8.4.2 应急响应工作程序

 

8.5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针对高支模施工,项目部将成立高支模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执行经理、建造总监、安全总监、技术总监任副组长全面担负起高支模施工期间的协调管理工作。在高支模施工前项目部将严格明确组员职责,切实将高支模施工期间的责任划分到人,避免管理空洞。

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机构

序号

单位

姓名

职务

联系方式

备注

1

中冶东北建设(沈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夏德禹

项目经理

18524471121

组长

2

李  刚

技术负责人

15898309688

副组长

3

胡长亮

安全总监

18640406078

副组长

4

吴志鹏

安全员

15042835296

成员

5

李龙飞

安全员

18202435851

成员

6

屈乐财

施工员

15043718222

成员

7

轩要东

质检员

17752507892

成员

8

李  弟

材料员

15040100717

成员

8.5.1 小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工地发生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职能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 110、119、120、公司及当地消防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和求援。平时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在工地,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应急小组长未到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代理组长,全权负责落实抢险。

2.职能组职责:

(1)联络组:了解掌握事故情况,负责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司, 根据情况酌情及时通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电力部门、劳动部门、当事人的亲人等。

(2)抢险组:根据指挥组指令,及时负责扑救、抢险,并布置现场人员到医院陪护。当事态无法控制时,立刻通知联络组拨打政府主管部门电话求救。

(3)疏散组:在发生事故时,负责人员的疏散、逃生。

(4)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送医院急救。

(5)保卫组:负责损失控制,物资抢救,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与工程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不遭破坏。

(6)调查组: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经济损失等,调查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如有上级、政府部门介入则配合调查。

(7)后勤组:负责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及后勤保障。

8.5.2 应急救援路线图

发生事故后,以抢救伤员为首要任务,及时将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8.5.3 应急救援物资

在施工现场设置应急库房,储备应急救援物资。

应急救援设备、物资目录

序 号

设备、物资名称

用途

存放方式

备注

1

25t汽车吊

清除障碍

施工现场


2

救护药箱

临时救护

应急库房


3

担架

转运伤员

应急库房


4

木方、脚手板

临时支护

应急库房


5

专线电话

通讯联络

办公室


6

无线话筒、对讲机

现场指挥

应急库房


7

小型汽车

运送伤员

施工现场


8

应急灯、手电筒

照明

应急库房


9

手旗、标识牌

指挥交通、疏散

应急库房


10

绳、栏、安全网

现场隔离

应急库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