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坐参众妙,清谭适我情,此中有真意,一念即万年!

 金工手造 2023-10-15 发布于广西

《菜根谭》:夜深人静独坐观心, 始觉妄穷而真独露, 每于此中得大机趣;

既觉真现而妄难逃, 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静坐观心就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外界干扰的环境中,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存在。

在晚明时期有一位对后世最有影响的书画家。

他以诗文、书画、鉴赏著称,当时被称为三绝。因为他的出现,明代末年形成 了一个颇具阵容的书法流派——“松江派

作为松江派的代表人物,他将平淡有禅味的意境融入书法,有学者称其是自钟繇、王羲之以来,文人流派书法发展史上追求意境最为成功的书法家。

他以作为自己的核心审美观念,字即可弥合很多对立面,也是士人最终的心灵栖居之所。

孔子有“素以为绚”之说,佛教倡导“六根清净”,道家追求“清心寡欲”,《庄子·刻意》更提出“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其书要在淡远秀逸的意境营造。

在《画禅室随笔》中,其曾言:作书最要泯灭棱痕,不使笔笔在纸素、板刻样,东坡诗论书法云:'天真烂漫是吾师

这种书论与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深为契合。

董其昌画像

董其昌以“淡”为表,以“自然”为里,这里的“淡”肯定不关乎风格,而是一种自然、天性罄露的艺术精神。

董其昌的书法,有“董字”、“董体”、“董书”之说,亦可见其“独步天下”的显赫书坛地位。

今天,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这副对联:

静坐参众妙,清谭适我情

静坐”,排除杂念,闭目安坐。禅学的一种修养方法。“参”悟、琢磨。“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道理。

李白《浔阳紫极官感作》:“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

上联主张用禅学的静观方式观自然,不以眼看,而用“意”会,领悟真趣,从而顿悟真如,化入妙境所谓“意远在能静”、“内美静中参”。

《老子》有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清谭”,即“清谈”,本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风气联指清雅的言谈议论,也即作者经常参加的提倡“性灵”、“顿悟“谈禅为乐”活动。

这种活动多以敏捷的才思、深微的论证、凝练言辞,去进行哲理的探求,从中发现美的真谛。

因此,这样的谈”深得名士们的推崇,自也“适”之“情”。

此联清下洒脱,情味隽永,表现了作者的艺术志趣及审美主张,渗透着禅'众妙”,极具情致。

无事静坐,内心安定

静坐而观心中的宁静。

王阳明说:学习静坐,以使内心安定、收敛身心、存心养性

王阳明先生常常教人静坐,他认为人都会心思散乱、杂念纷飞。

我们的头脑中能有什么杂念呢?不过是声色货利的私欲罢了。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静坐的方式来收摄心神,达到静心、止息杂念的作用。

苏轼一生都漂浮不定,深陷官宦的泥沼中,仍能保持旷达乐观的积极心态。

他每天天刚亮,就会立即起身,盘腿而坐。他常说:“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静坐是创作的源泉

林语堂言: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

晨起露中,庭院静坐观鱼、赏荷听雨;午后窗下,茶室焚香啜茗、玩物看画……

很欣赏宋儒的诗句:万物静观皆自得。

静坐独处,浮想连篇,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

此时,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或者画出一点东西。

曾见齐白石一小幅画,画的是淡蓝色的野藤花,有很多小蜜蜂,有颇长的题记,最后两句写的是:“静思往事,如在心底”。

我觉得这便是最好的创作状态,内心平静,如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时一挥。”

如若大家都能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字,画一副画,该有多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