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四地闲夫 2023-10-15 发布于山东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被誉为“史诗大片”般精彩的十三壮士归玉门!到底有多传奇?耿恭真的仅以十余人就坚守孤城,抵挡匈奴大军吗?

耿恭麾下不过十余人,就在金蒲城击退了匈奴2万大军?战略转移至疏勒城后,又在此抵挡了他们足足1年有余?各位读者请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仔细思考一下,这难道可能吗?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在南朝(宋的)历史学家范烨所著的《后汉书》中,这样记载了这段历史:

“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原文的主要意思是:

耿恭考虑到疏勒城旁边有一条大溪,可以作为全军的水源,便率军据守这里。匈奴大军来进攻的时候,耿恭让招募的数千先登死士,直接出城入匈奴阵中厮杀,杀散了匈奴骑兵。

匈奴军直接作战不利,因此决定采用切断水源围困城池的策略,派兵占据了城外溪水流淌之处,切断了城内的水源。耿恭军为求水源,尝试在城中打井,打到了十五丈深,仍不见水。全军口渴难忍,只得饮用马粪中榨出的汁水。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这样一段散发着十足“味道”的历史记载,挑战着读者的感官承受力。不过我们可以从中察觉出,耿恭绝非以区区十余人便抵挡了数万匈奴军,而是至少还有数千“先登死士”!

或许有不少人读到此处已心存怀疑,认为耿恭仅仅是一个官职不高的戊己校尉。以汉朝的规章制度,麾下最多只可统领几百人,而耿恭为何却可以指挥数千人作战呢?

因而有许多人把责任归咎到了《后汉书》的作者范哗身上,是范哗的记载有误。认为耿恭就是带领十几人击败了匈奴2万大军,否则就无法体现耿恭在军事方面的超凡过人之处。

我可以理解大家对英雄的仰慕崇拜之情,可是这样神化夸张耿恭的敌我兵力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数千人击退2万匈奴大军,还坚守孤城一年有余,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接下来我们就要了解到耿恭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金蒲城!疏勒城!以寡敌众,两度退敌兵

大家对耿恭这个历史人物或许知之甚少,他出身自东汉王朝的功勋家族,叔叔便是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名列第四,为东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官拜“大将军”的耿弇。

作为东汉开国功臣耿弇的侄子,耿恭自幼便拥有常人遥不可及的成长条件。然而父亲耿广的早早去世,让少孤的耿恭多了其他寻常纨绔子弟所不具有的成长,从小便拥有了超人的才干,和将帅的胆略。

汉和帝永平十七年,已是壮年的耿恭随东汉军队参加征伐西域车师国的战争。最初他担任的是骑都尉刘张的司马,与担任奉车都尉的窦固,驸马都尉的堂弟耿秉一起,率军击败并降伏了车师国。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战胜车师国以后,东汉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一职。耿恭则被任命为戊己校尉,为西域都护属官,并驻守金蒲城,掌握了数百人的队伍。

东汉朝廷的军事行动引起了匈奴人的强烈不满,车师国过去是作为匈奴的附庸,如今被汉朝征服后转而依附于汉朝,匈奴人岂能坐视西域地缘政治的如此变动。于是乎,在次年的三月,匈奴北单于令部下左鹿蠡王统领大军前来进攻车师国。

耿恭作为邻近车师的汉朝驻军的指挥官,有责任有义务派兵支援,因此他命手下的司马率领300士兵前去援救车师国,与匈奴激烈战斗后,全军覆没。车师国最终无法抵御匈奴的大军,重新归附了匈奴。

匈奴人重夺车师后野心膨胀,继续进兵,妄图攻取耿恭驻守的金蒲城。我们要注意,此时耿恭麾下数百军士已折损三百。但他总结以往失败教训,暂收锋芒,放弃主动出击与匈奴人决战的策略。转而凭借金蒲城的固若金汤,婴城固守。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我且逐步给大家分析耿恭是如何以少量兵力,运用计谋,在金蒲城以及后来的疏勒城,与数量庞大的匈奴大军进行周旋的。

第一,在金蒲城作战时。耿恭首先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涂抹毒药的箭矢,对外令军士在城上放言汉军备有“神箭”。如果谁被汉军神箭射到,纵使并非致命之处,也必将一命呜呼!

匈奴人不信,大军进抵城下,汉军放箭,匈奴兵中箭者即使在非要害处,也当场毒发身亡!匈奴兵因此皆大惊失色,纷纷退却。

恰逢天色大变,骤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耿恭瞅准时机,令汉军倾城而出,趁势杀奔匈奴军,匈奴军本就惊异于汉军神箭,再加上忽然风雨大作,故而心惊胆战,便被汉军一举杀溃,兵败退军。

耿恭亦深知汉军数量不多,未可恋战,见匈奴退军也并未深入追击,便鸣金收兵,退保城池。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第二,耿恭并没有因为取得了一场小胜,就骄傲自大,盲目做长期固守金蒲城的打算。而是冷静分析局面,判断敌我态势。果断决定战略放弃金蒲城,后撤疏勒城。

因为疏勒城有天然的地利优势,依山傍水,背靠大溪流,有长期固守的先决条件。因此耿恭在匈奴退军后,便立即放弃金蒲城。带领数百士兵退守疏勒城,随即完善城防,招募勇士,做完一切工作后,已经到了这一年的5月份。

第三,到了七月份,北匈奴王命令臣子左鹿蠡王统帅大军来进攻疏勒城。由于耿恭先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招募的数千名勇悍不畏死的“先登勇士”为先锋,大开城门便直冲入匈奴阵中。杀散了匈奴骑兵,击溃了匈奴军,取得了一场大胜。

然而匈奴军利用耿恭的得胜心理,趁耿恭大举庆功,对城外水源地防守较为薄弱之时,派兵奇袭并击败守军,顺势占领了汉军的水源地。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因此就有了文章开头所叙述的那一幕,耿恭带着数千人的队伍击溃了匈奴的2万大军。却因疏忽水源地的防守导致水源被匈奴人切断。

耿恭便只得率兵,到城内距原水源地大溪流的最近之处,带人在此持续挖掘,希望挖出井水已救断水之急。可挖了十五丈深竟还是不见一滴水,全军将士渴到从马粪里挤水来喝。

至此耿恭独自拔剑喟然长叹说到:“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受困于匈奴,他拔剑指地,泉水喷礦而出!今日我效仿贰师,拔剑指地,希望上天眷顾大汉,让泉水喷涌拯救我汉军将士!”

正在此时,井中忽传来士兵高喊:“水!是水!有水啊!”一众汉军官兵随声瞰去,果然见到深井之中、土石缝内,涌出涓涓细流,耿恭见状,笑中含泪,喜极而泣!

所部众将士情状大多同耿恭相似,相拥而泣,如释重负!并山乎万岁!匈奴军于城外忽闻城内欢欣鼓舞之声,心中皆生出一点奇怪并伴着莫名的恐惧感。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此时城内,耿恭急忙平复情绪。令士卒即刻于井中取水畅饮,并灵机一动,竟又令士卒将部分装水水桶抬上城墙。

正在众将大惑不解之际,耿恭忽然让人把水沿城墙倾泻,城外匈奴兵一见发觉汉军水源未断,纷纷大惊失色,左鹿蠡王见状,急忙退兵。耿恭便用此计暂时解了疏勒城之围。

此役,耿恭凭借此前招募的勇士,一战击破匈奴军。然而由于骄纵大意,使得取水补给要地丧失,致全城官兵于危险之中。

幸亏水源距离城池不远,故通过在城内较近处挖深井的方法,历尽艰难,终于获得甘露一般的救命神水。可以称得上是上苍眷顾了耿恭一军。不过,在获得水源后,便立即借此用计,吓退匈奴大军,解了城围,还是展示出了耿恭的将帅之才。

十三将士归玉门

到了这一年的八月份,匈奴统帅左蠡王认为疏勒城无法快速攻克,便减少攻城兵力,采取围而不攻策略,引诱汉军援兵。以多余兵力组织起机动部队,实施围点打援战术,成功将西域都护陈睦带领的援军击溃并歼灭。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左谷蠡王欲乘胜分兵包围汉朝在西域的另一重镇,柳中城,并令已降伏的车师国派兵支援围攻疏勒城的战事。

柳中城既已被匈奴人围困,西域都护援军也已覆灭,疏勒城更是孤立无援,坚守数月,城中已近弹尽粮绝。此时由于主力部队覆没,边防重镇被困,让东汉在西域的统治已然岌岌可危。此时竟又恰逢汉明帝去世,国逢大丧,朝廷无暇他顾。

至此耿恭和他部队已面临最危难的局面,究竟该如何脱出绝境,难道耿恭和他的部队将就此覆灭,汉朝在西域的政权也将就这样土崩瓦解吗?…

绝处逢生的是,车师国的王后竟是个汉人!还是个心存民族大义的汉族女性,或许是匈奴人的情报做的不够到位,抑或是车师王是个骑墙派,并非真心臣服匈奴而隐瞒了如此重要的事实。

历史书上的记载永远是不那么完备的,我们现今只知道,她心存对故国的爱恋,对故国将士的忧怜,用可行的手段,使心腹的大臣,在匈奴人眼皮底下,在悬崖边上,拉起一串钢丝,跳舞!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大量的物资援助被偷运到城内,这一刻她仿佛如救世女神,拯救着耿恭和她的成百上千同胞的生命。就这样耿恭和他的部众困守孤城,在王后的帮助下,挺过了数个难熬的岁月。

然而物资转运毕竟风险极大,且并非时刻都有好的机会。因此长久的围困,还是让耿恭军到了要把铠甲和弓箭上的,兽皮兽筋,撕下扯下,搁在锅里煮吃的地步。

匈奴人围城已久,料定城内已近绝境。故而派出使者,企图招降耿恭。使者进城之后,见到耿恭便说道:“我们北单于给将军已经开出了优厚的条件:只要将军开城投降,便封将军做白屋王,还要把我们匈奴贵胄的女儿嫁给将军!”

长期的围困,物资匮乏。再加上在历次城内外战斗中的不断减员,此时城中的状况都呈现在耿恭的眼里,他开始了短暂的思考。思考着国家的荣辱,家族的兴衰,个人的存亡。看着周围一个个面目坚毅,浑身带伤的士卒。想着这段时间来同生共死的经历,他还是下定了决心。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很快城外匈奴人就看到了被搬上城墙上的,使者的被炙烤着的尸体,耿恭亲手杀了使者,用残暴的方式表明了杀人成仁的决心。他用坚定的信念支撑起自己,向往常般指挥着众将士,在城头上,抵挡着匈奴兵如潮水般凶猛无情的报复式的进攻。

城下堆满了匈奴人的尸体,城上勇士们也的生命也在一天天的消逝。还能守多久呢?耿恭不会去想这个问题了。

这个时候,遥远的东汉朝廷,汉章帝即位,国家终于度过了皇帝新丧,天下无主的混乱状态。中央朝廷已经得知了西域的危局,大臣们讨论不出最终的决策。

司空第五伦认为:西域二城困守已久,我们即刻发兵,顺利到达西域,二城内也将是一片白骨。如此毫无意义,浪费人力物力。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司徒鲍煜闻言毅然反驳道:

他们陷于危难绝境之时,我们朝廷却想着抛弃他们,可怜啊!他们还眼巴巴的盼着朝廷的援兵呢!我们如果用了司空的建议,便会让天下蛮夷耻笑,让天下壮士寒心!来日匈奴大举犯边,谁还会为我大汉出力抗敌?

今日纵然出兵援救只能获得白骨,也要把他们的遗駭完整装敛,归葬故乡,让他们的英灵不至于飘荡异乡,不得安宁。

汉章帝即刻采纳鲍煜建议,在公元75年冬天,调动酒泉、张掖、敦煌等郡驻军。联合鄯善国兵马共七千余人,开赴前线,救援西域危城。

76年正月援军抵达,并于西域大破匈奴车师联军,斩首三千八百级,掳获牲畜三万七千头,乘胜进抵柳中城下,此时柳中城守将陈忠已经战死,麾下将士所剩无几。

因此援军将帅为是否救援距柳中百里之遥的疏勒,产生了争执。将帅中,多数认为围城已久,疏勒城难有活人,目前天寒地冻,大学封山,如果救援,势必付出较大死伤。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然而耿恭旧部范羌誓死要救,众将拗不过,分兵两千二百人与范羌。范羌率部征服天寒地险,终于到达疏勒城下。

城门开了,范羌看到那个熟悉却变得憔悴的身影。一年多了,城内从山乎万岁的几千壮士,到现在这雪地里站着的稀稀拉拉的26个汉子,在冰天雪地中守护着汉民族的尊严。

范羌看到那个身形越来越近,忍不住身子一倾,臂膀一伸,把那身影搂在怀里。士兵们赶快去照顾起那二十五个汉子,泪水温暖了一切的寒冷。

一年多了,这孤城里的人终于盼来了,盼来了母邦的亲人们。国家没有抛弃他们,优秀的将领更不可能抛弃他们。此时他们要留兵还防,由余下的人带着勇士们回家。

路上因为旧伤和疾病,又有十三位勇士牺牲在他乡,只剩下十三个勇士活着踏进了玉门关的关防。

十三将士归玉门:耿恭以数百将士抵御匈奴近一年,归国仅剩十三人

玉门关中郎将郑众早已在此守侯,并亲自为勇士们更衣沐浴。还写了一封奏疏,上呈皇帝,内容如下:

“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其中最核心的五个字:“不为大汉耻”。

这就是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虽然将士们在历史书上虽只留下了耿恭的名字,但是由他们这一众英雄用功绩共同铸成的丰碑,永远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永不消逝的一块瑰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