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小学初中的数学成绩好,到了高中就只有40分?

 数海碎片 2023-10-15 发布于湖南
经常遇到一些家长询问,“为什么我家小孩小学初中的数学成绩好,到了高中之后,满分150的试卷,就只有40来分?”
这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今天来尝试分析一下。
首先,从初高中知识层面来说,它们的知识难度是有点脱节。小学初中学的知识简单,考试难度低,毕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高中不一样,高中面向的是大学,为接受高等教育而做的预备课程,全省考生同平台竞争,按高考成绩的排名从上而下择优录取。
而且高中数学知识性内容多,关联度强,需要掌握题型更多。多个公式、定理之间互相联系,抽象性、综合性更强。
如今的人教A版高中数学,共计有五本书(其它版本的书数量不一样,但内容大体上相同),两本必修,三本选择性必修,需要在两年之内全部学完。

新课学习时间少,难度大,几乎所有数学老师都在赶进度,还没等你消化旧的知识点,又开始上新课。但高中数学逻辑关联性很强,前面的没懂,后面的学习,需要用到前面的知识,没弄懂的话,上课听后面的新课犹如听天书,完全听不懂。慢慢地,彻底放弃数学。
其次,学生计算基础差,思维不足。
有些学生在初中简单题写多了,习惯于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看不出来就放弃了。
初中数学的难题,可能就那么一两个,写不出来问题还不大。但到了高中,平时的作业、考试,基本上没有特别简单的题,一眼是看不出答案的,
原因在于,初中数学学习和小学阶段相似,多数是对记忆力的考察,如加减乘除等基础运算,函数与几何也偏直观,记住结论套公式、套模型也能获得高分。此时,数学学习上的问题,被表面上的高分隐藏起来。
但到了高中,数学学习更侧重于理解和分析问题,数学语言更加抽象,对思维的要求更高。若是思维能力不足,还像小学或初中那样死记硬背,就很可能导致成绩下滑。

每一个学段对数学思维的要求不同,比如小学的计算,初中的代数运算、几何直观,高中的模块化思维拆解能力,它们具有一脉相承性,并随着时间在不断进化。

比如,初中平面几何占据半壁江山,但到了高中,平面几何的进阶内容——立体几何最多也就20分,剩下的解析几何占30分,但它跟初中的平面几何几乎没太大关系,它是纯代数运算,与代数的关系更大。

但我们不能说,学习初中几何没用,因为这是前置知识,立体几何是由平面过渡到空间,如果平面几何没有打好基础,立体几何更无从谈起。就好比一岁多的小孩是先学会走路,之后才学会跑步,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进阶,学习的顺序不能颠倒。

让我们来看几道题,感受一下小学、初中、高中数学思维的变迁。

小学的算术法需要根据行程示意图分类讨论,而初中,借助于方程与绝对值,可以避免画图,也不用分类讨论,通过在脑海中思考具体情境,直接列式即可完成。

但,这个思维过程却不能反过来。我们必须要先学会小学的算术法,抽离出行程问题的一般解决公式,再去学习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的解题方法,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所以,有些小学数学老师,一度禁止使用方程解小学应用题,即使是家长或其他老师传授的也不行。原因就在于,很多人只想跳过小学算术法基本原理(逆向思维)的洗礼,直接使用方程(正向思维),抄近道,走捷径,万一以后遇到复杂的情境,就会难以处理,手足无措。

等到了初一,当我们学完一元一次方程之后,就要由算术思维转换到方程思维,多数人需要依靠老师的传授才能完成,因为已经习惯于用小学算术法解决问题,少数人天赋异禀,靠自我悟透,快速完成转变。

接着,来看一道七年级的数轴动点问题。

聪明的读者,估计已经看出,上面的两题是有联系的。
数轴的动点问题,可以看成是小学行程问题的变式,只不过把题中具体的人,换成抽象的点在运动,但本质上没变,它们所用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原理相通。
再来看一道中考填空压轴题。

这题有很多初三毕业生没能写出来,甚至到了高中也不会,毕竟它是一道难题,整张试卷就这题最难。

少数同学也许能猜对它,但要想证明它成立,需要熟练掌握根式运算、几何、锐角三角函数等多个知识点,少一个可能就会卡壳。

有一些人,光看到上面的解析都觉得头疼,思考的逻辑链条过长,更何谈自我分析、拆解问题,完全是一副拒绝深度思考的姿态,还不肯改正,这一类人,通常很难学好高中数学。

这是一道往年的高考题,当年在考场上难倒无数英雄好汉,很多考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第一问。
但我们对比上面两题,结合图像分析,可以看出各自有对方的影子。
这一道高考题是先从递推关系入手,两边同时取对数,再将平方打下来,然后构造成等比数列,求出通项公式。而前一道中考题,先猜出通项公式,再运用几何知识验证是否成立。前者更抽象,后者更具体,由具体过渡到抽象,这正是学习数学本质的必经之路。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然还有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法不当、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等其它因素导致的成绩下滑,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一方面。

如今,重点高中的数学成绩,其班级平均分也就40多分,可能有些学校的情况会好一点,但也好不了多少。当然,全国各省市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整体上不容乐观。

显然,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与复杂性,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然而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展开来讲的话,又得消耗不少时间,就留待下次再来讨论吧。

如果认同这篇文章,别忘了点个在看,或参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