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纸条来找我毛泽东!记住,一定要来找我

 老生常谈妙笔生花 2023-10-15 发布于上海
“等革命成功了,你就拿着这张纸条来找我毛泽东!记住,一定要来找我啊!”然而,建国之后他不仅没有赴约,甚至毛主席主动邀请他到北京见面,他也多次避而不见,这是为何?
 
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9年,毛主席化名为杨子任,在上杭蛟洋指导革命工作,却因为不适应当地的饮食和气候感染了疟疾。
 
在当时还没有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一旦染上这个病,死亡率就特别高。
 
医护人员也都很担心毛主席的病情,建议让粟裕将军把毛主席带到一个干净僻静的地方养病。
 
于是毛主席就来到了福建永定的牛牯扑,这里处于荒野乡村,既适合让主席安心养病,又可以封锁消息。
 
毛主席借住在一个农民陈添裕的家中,这里民风淳朴,陈添裕早就听说过共产党的好名声,对于“杨先生”敬重有加,在生活上也是照顾有加,希望先生早日康复。
 
毛主席在养病期间,即使住在深山老林里,他也闲不住。他看到林中盛产竹子,就画了好多柱子家具的图纸,然后照着图纸造家具,做了一个书房出来,还起名为“饶丰书房”。
 
他对于陈裕添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因为不管是他日常起居,还是建造书房家具,陈裕添都帮上了很大的忙。
 
毛主席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身体在慢慢好转,但是战况却突然有变,敌人也探知到有一位共产党的重要人物正藏身在这附近,于是派了很多兵力前来搜索。
 
敌人的搜查小队有600人的规模,但是当时毛主席周围可以调动的卫兵却只有区区三分之一,而且大家当时并并没有携带很多武器。
 
所以眼下唯一的方法就是尽快转移。但是前有敌人来势汹汹的攻势,毛主席为了避免连累村民,想了想,对大家说:“这些部队留在这里应对敌军也未必够用,还是我自己动身转移到约定好的雨顶坪村吧。”
 
说罢,毛主席就要动身站起,可是他的脚一着地,就没有力气地快要跌在地上。
 
一旁的陈裕添看到这样的场景,站了出来,他说:“杨先生,我们不着急撤离,可以把您护送到要去的地方。”
 
大家觉得也只能如此了,于是陈裕添便背起了毛主席,一路向前走去。这一路上充满了危险,敌人随时都有可能追上,再加上当时刚刚降雨,道路泥泞,很不好走,他们走的很艰难。
 
陈裕添顾念着眼下的形式,只能一鼓作气,即使这小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他一路小跑,也不喊累,直接把毛主席背到了雨顶坪村。
 
主席一路上都默默的在背上看着他,即使他的脚踝被荆棘和石头所划伤,他也隐忍着,坚持走下去。毛主席心中也是大为感动,等到到达了目的地,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他特意记下了陈裕添和与他一路同行村民的名字,还打下了一张欠条,说他们这些在山里居住的人一定最缺钱,等战乱结束了,就来找自己,自己可以报答一些钱财。
 
另一边陈裕添也是收下了这张纸条,心里觉得暖洋洋的,他好像隐隐约约知道这位先生是谁了......
 
待毛泽东的病痊愈以后,便离开了雨顶坪村,继续奋斗在革命事业中。
 
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1953年,毛主席想起了自己在福建永定所受到的帮助,想到了陈裕添和他的村民朋友们给他带来的帮助,但是陈裕添却始终没有来找自己赴当年的约定,于是他便派人去找陈裕添。
 
人当然是找到了,也是在这时,他才真正明白自己当年帮助的就是人民的毛主席!也是激动不已,但是自己却不能答应主席前去北京一聚的请求,因为此时自己的老婆正卧病在床,少不了人照顾。
 
但是又不忍心拒绝主席的一番美意,只能让自己的堂弟过去。到了北京以后,陈裕添堂弟没想到主席居然还记得自己,“你不就是当年牛牯扑村子里看茶桶的那个年轻人”意识热泪盈眶。
 
像主席这么日理万机,伟大的人,隔离这么多年,居然也会记得自己的村子和他们这些普通的人!
 
在阅读此文之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