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中风---精一书院学习笔记

 怡园藏玉 2023-10-15 发布于湖南

 流行病学-中风病的 “四高” 

发病率高:在中国,每个人一生中有1/6的几率患中风,且发病率还在以 

10%的速度上升。 

死亡率高:全球每6秒就有一人中风,每20秒就有一人因中风死亡。 

致残率高:中风患者中70%~80%的人将因为中风后遗症如偏瘫、语言和 

吞咽功能丧失等失去自理能力。 

复发率高:中风患者在1个月内有15%的复发率,5年内复发率可达 

20%~47% 。 

  “年轻化”趋势:近些年15~49岁青年人中风患病率日益上升,在中国, 

90后也已成为中风高发人群。 所以了解中风的状态很有必要。                                             

医案一: 

治八旬老伯二次中风 肌力从0到4级的蜕变 

一诊情况: 唐老伯,83岁。8年前得过 “桥脑腔隙性梗死”,治疗 后遗留左上下肢活动不利、麻痹的后遗症。素有糖尿 病,今年开始自行停降糖药。来诊前8天及7天各摔过 一跤,次日早上就起不来床了。线下初诊为急性脑梗, 暂予 “解郁丸”及 “强力脑心康胶囊”居家服用。 刻下症见: 

双眼周及颧部有出血瘀斑,神识昏糊嗜睡,倦怠少气 懒言,右手脚动弹不得,肌力0级。自汗,动则甚。 便秘,大便数日一行,小溲时失禁,色深而味重。健 忘,反应迟钝,偶出现幻觉。近日尚有咳白痰,量少 而稠。舌苔黄、白、厚腻、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老。  

 【处方】:白芍15克·、桂枝15克、生姜30克、柴胡6克、升麻6克 、苍术10克、陈皮6克、人参1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 大枣30克、当归10克、炙甘草9克。   

交代居家翻身拍背护理和 按摩外治方法、饮食忌口  医嘱等,并特别嘱咐密切观察、反馈患者情况,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可控的 加重情况,务必办理住院,  为后续中医药治疗创造更  有利的条件。 

 诊后随访,肌力2级, 用完药后,唐老伯病情逐步稳定,面上瘀斑逐日消 散。持续用药至首诊3周后,面上瘀斑已全部消失, 精神好转,右上下肢能助力抬动,肌力约2级,吞 咽稍差。 考虑近日唐老伯咳嗽咳痰频甚,夜间严重影响睡眠, 转先治疗咳嗽,以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并嘱家属 加强翻身拍背护理。

二诊:咳白痰,量少 而稠。舌苔黄、白、厚腻、舌体胖大、舌底静脉怒张、舌质紫暗、老。【处方】: 姜半夏20克、白芍15克、陈皮15克  、蒸附片15克、桂枝10克、生姜20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苍术10克、茯苓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大枣30克、炙甘草10克、化橘红10克、炒苦杏仁10克、制大黄6克。                                                                  

服药一周,咳痰大为好转,唯中 风诸症大致同前。再 次将主症切换回 “中 风-中经络、半身不 遂”,并加大了黄芪 用量至60g。 

三诊舌苔黄、白、厚腻、舌体胖大、舌底静脉怒张、舌质紫暗、老。

【处方】:白芍15克、桂枝15克、生姜3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苍术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黄芪60克、白术10克、大枣30克、当归15克、炙甘草9克、炒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苏子10克、制大黄6克。

加重黄芪,肌力逐渐恢复至4级  后续的随访和复诊中,基本以上方为主加 减,黄芪用量也从60克逐步增至80克,直至增至古方所载 “三两黄芪为主药”的120 克用量。期间患者精神状态及饮食、二便、 睡眠、吞咽功能、肢体肌力持续稳定向好。 至离首诊近2个月时,患者精神状态良好, 沟通自然,右侧上下肢已能自如活动,灵 活配合穿衣洗漱,唯握力稍差,已然达到 4级肌力。效不更方续进。 

本案提要及提醒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下卷·瘫痿论》中载: “此方(补阳还五汤)治 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 遗尿不禁。”以大补脾胃元气、促进气血通行、去瘀通络的重剂黄芪 为主药论治中风。 本案在中医大脑精准处方之下,依据古法及当今临床经验,渐增主药 剂量以达到较满意疗效。前提在于处方的精准,读者切勿盲目模仿。 用之不当,危弊立现!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警示 “其人脑 中多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 必至凶危立见,此固不可不慎也。” 

 医案二: 

从中风偏瘫到下地走路 

一诊情况: 刘大伯,78岁。脑梗,半身不遂, 腰疼,皮肤痒。血压,110/60。 2022月12日14日首诊,刻下症见: 去年7月1日份昏倒后,饮水呛咳,痰 多,好吐。大便不成形,1天1次,大 便黏,排不净。尿频,尿量少,尿 不尽,尿无力尿等待。夜尿4-5次。 怕冷,左半身更 冷。风疹。舌底静脉怒张。舌质暗、紫,苔白、有裂纹。

 【处方】:白芍15g、蒸附片15g、生姜15g、丹皮9g、茯苓15g、泽泻9g、肉桂3g、白术10g、山药12g、熟地24g、山茱萸12g。

加减:桑寄生15g、鸡血藤30g.

二至六诊:效不更方 

二诊:痰变少,夜尿2-3次,不怕冷; 

三诊:咳嗽,有痰,食欲不振,怕冷,脚冷,饮水呛咳消失,尿频尿急,尿无力, 尿不尽,腰无力,大便成形不黏; 

四诊:咳嗽减轻,痰少,食欲可,偶尔饮水呛咳,疥疮。尿频尿急缓解,最近无腰 痛; 

五诊:咳嗽痰消失,左侧肢体变暖。 

六诊:咳嗽,咳痰变多,清鼻涕,嗜睡,胃口还行,大便有点成型,左侧肢体恢复 良好,大腿肌力3级,小腿肌力2级。能拄拐杖走路,上下楼。 

七诊:肌力持续增强。舌底静脉怒张。舌质暗、紫,苔白、有裂纹。

【处方】:白芍15g、蒸附片15g、生姜15g、牡丹皮9g、茯苓15g、泽泻9g、肉桂3g、白术10g、山药12g、熟地24g、山茱萸12g、地龙6g、黄芪30g、鸡血藤30g。

问止活络丹、问止复原丹。

七诊后:走路有自控力,左手肌 力3级,咳嗽咳痰无。 此诊在守方基础上,配合问止 

复元丹、金液丹温阳振颓复肌 力。 

医案三: 

      抢救脑出血之 蛛网膜下腔出血 

首诊情况 ;

 王先生,34岁。4天前晚上因剧烈头痛伴呕  吐持续8小时不解送医,头颅CTA: “脑基  底动脉瘤破裂”。放弃急诊手术,入住当地 康复医院保守治疗。 

 刻下症见: 脑积水、舌质暗、淡红、强硬、苔白、湿、水滑。意 识不清、嗜睡、发热(38.3±℃)、言语迟  钝但发音尚可,舌难卷起,头痛每日剧烈发 作两三小时,右眼睁不开、部分视野有盲 区, 吞咽稍难,颈强直征(+),四肢活动正常。 

首诊:急则治标,辨机在中 

【处方】:桂枝10g、黄芩10g、黄连10g、茯苓20g、猪苓15g、泽泻30g、白术20g、制大黄10g、

 发热渐退,生命体征稳定,精神意识状态较前好转, 大便可顺畅排出,头痛仍有剧烈发作,大致同前 。

二诊:调整策略,对病求效 

  发病后第8天二诊:梳理了住院期间的西药清单,考虑针剂中已有大量降颅  内压脱水剂,脑积水征象未再恶化,且患者主要病状 “剧烈头痛”未得缓  解,故直接转用对病论治,推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症,舌质暗、淡红、强硬、苔白、湿、水滑。予以处方。三黄泻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处方】蒸附片15g、麻黄15g、细辛15g、黄芩8g、黄连8g、制大黄15g。 

随访及后续情况 :

 三诊后的第4天下午(发病后第17天),能 正常睁眼,精神状态佳,能自行漱口、进食、 

 排便。      

 第四诊(发病后第20天)情况稳定,诸症稳 定好转,效不更方,并加 “摄血散”。 

 第四诊次日(发病后第21天)CT复查:脑积 水已全消除,出血灶基本吸收。主诊医生和 

 患者第一次通了电话。 发病后的第24天,出院居家调治。 

治疗期间反馈小结 :

   诊次病程
方药
病情摘要
首诊4D 五苓散+三黄泻心汤头痛先剧,而后逐步缓解,
二诊8D 麻附辛汤+三黄泻心汤舌渐能卷 已能睁眼,自行漱口、进食、排便,
三诊13D麻附辛汤+三黄泻心汤加味精神可 复查头颅CT:脑积水及积血净, 24D
 四诊20D麻附辛汤+三黄泻心汤加味出院


麻附辛汤+三黄泻心汤加味+通天再造丸(蜈蚣、全蝎);                         出院后约10天,头已完全不痛。后续眼痛及重影渐少,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后续至今 附子理中+三黄泻心汤加味眼痛及重影渐少,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何为中风病?

中风、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 中风或脑卒中,是血管源性 脑病病损的总称。一般将其 

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原发性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TIA)、动脉硬 化性脑梗和脑栓塞。 

出血性脑卒中  VS   缺血性脑卒中 

中风病症状要点 :

  主证                               兼证 

  神识昏迷                        头痛、呕吐 

 言语謇涩或失语                烦躁、抽搐 

  半身不遂                         痰多、呃逆 

   偏身麻木                        二便失禁或不通 

   口舌歪斜 

脑血栓形成 与 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因脑动脉管壁发生 病理性改变使血管腔狭窄、闭塞, 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所引起的脑组织坏死。本病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 病等。 

脑栓塞:因栓子随血液流入脑动 脉造成管腔闭塞所致缺血性脑梗塞。 多发生于青、中年人。栓子来源主要是心源性的,风湿性心脏病二 尖瓣狭窄所致者最多。风心病伴房 颤,心瓣膜置换术后易发生。 

时间就是生命!中风治疗介入,越快越好!! 

 脑组织在血流完全中断6分钟后即可坏 死。脑梗死发生后,坏死组织周围尚 存在濒临死亡的脑组织,称为 “缺血 半暗带”。挽救这些半暗带细胞即是 临床治疗的关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中风防治 俗称 “小卒中”,是指由于脑或视 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 功能缺损发作,疾病程度未达到急 性脑梗死的程度,但是与缺血性卒 中有着密切关系,且近期发生卒中 的风险很高。 

TIA患者可突然出现身体一侧麻木、 无力、视力下降、言语障碍等症状。 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在1个小时 内恢复。 切莫大意不当回事!需重视! 

卒中防治—谨记 “120”口诀 

  “1”—看1张脸:让疑似患者露齿笑,如果 脸不对称、口歪斜,则可能中风。 

  “2”— 查两胳膊:让疑似患者平举胳膊固 定,如果单侧胳膊无力,则可能中风。 

  “0”— 聆听语言:让疑似患者说一段话, 如果说话不清、表达困难,则可能中风。 

卒中防治—面瘫识别 and  常见症状

脑卒中居家急救处理 

    十宣放血                        耳垂放血                                   掐人中 

1. 将手指尖端捋至充血; 1. 按摩耳廓,耳垂充血;              人中穴在人中沟上1/3位  置,找准

2. 用采血针刺破放血;     2. 75%酒精消毒,一手固定耳       穴位,指甲尖 持续掐按。

3. 酒精擦拭,保持持续        廓,一手用采血针刺破放血;              

出血;                             3. 酒精擦拭,保持持续出血; 

4. 双侧操作。                   4. 双侧操作。 

特别注意:以上目的是赢取进一步治疗的时间。患者恢复意识后,也必须要及时送医! 

 腔隙性梗死(腔梗) 又称为腔隙中风。由于大脑深 部穿透动脉(主要是微小动脉) 发生微梗塞,当微梗塞软化灶 内的坏死组织被清除后留下小 的囊腔隙病灶,故此得名。 若病情反复发作,致脑组织多 次受到破坏,会逐渐出现脑髓 枯缩而演变为痴呆、假性延髓 麻痹、不自主运动等病症。 

出血性脑卒中-原发性脑出血

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杂谈:“脑卒中”原非 “中风”名 清·张山雷《中风斠诠》:“《素问 》自有大厥、薄厥等条,而并不谓之 中风……不谓《甲乙经》以击仆偏枯 ,猝然暴死旨为偏中邪风,而《金匮  》之中风篇又以喎僻不遂……于是内 风暴动之病,皆指为外感之邪风,乱 《素问》之例。” 杂谈:《内经》有实而无 “中风”名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 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 《灵枢·热病》: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 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 《素问·通评虚实论》:“仆击、偏枯……肥 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素问·脉解》: “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 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杂谈:《金匮》“中风”名引千年聚讼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创中风的病名及临证分类法 

 汉代                                  

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

邪在于经

即重不胜 

 邪入于腑 

 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 

舌即难言,口吐涎。

唐宋是对病因病机重新认识的分水岭。“外风” “内风”之争辩。

  金元  刘河间   李东垣 朱丹溪  王 履

“心火暴甚”“正气自虚”“湿痰生热”“真中风” “类中风”

  明 张景岳 李中梓 叶天士 王清任
 代

“内伤积损”

“非风”

“闭证”

“脱证”

肝阳化风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杂谈:现代中医对 “中风”的定义 

急性脑血管病属中医 “中风” “薄厥” “大 厥” “仆击” “偏枯” “喑痱”等范畴。 

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使风、火 、痰、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 

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 、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 

证的疾病。又名 “卒中” (c ù zh òng)。 

中风病临证经验 

对病分期,随证辨治 

中经络(多神清)    中脏腑(神昏:闭证   脱证) 

急性期:速治、促醒、综合手段保疗效 (中经络发病后1-2周;中脏腑最长不超过1个月) 

恢复期:速效、防复、疗效确保最大化 (发病后2周或1个月-半年) 

后遗期:稳进、防复、对症调质兼他病 (半年以上) 

中风病因病机概要

 积损正衰(年老气衰):气血亏虚、瘀阻脑脉,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烦劳过度:                     阳气升、张阳化风动

情志过极:                     五志化火、心火暴盛,肝阳骤亢、肝风暴动

饮食不洁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痰热动风

风气、痰火、血瘀、相上互煽逆结,横窜经络、蒙蔽清窍形成中风。

核心病机及代表性基础方药、注意事项 

 止血化瘀:三黄泻心汤(大黄、三七、花蕊石) 

 通腑清脑:承气汤类方、大柴胡汤 

 平肝止痉: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 

 潜阳熄风:风引汤、大定风珠、镇肝熄风汤 

 化痰开窍:菖蒲郁金汤、涤痰汤 

 温阳利水:五苓散、真武汤、半硫丸     

天麻钩藤饮  组成 ;

 天麻9g、 川牛膝12g、   钩藤12g 、 石决明18g 、 山栀9g 、  杜仲9g 、  黄芩9g、  益母草9g 、 桑寄生9g、  夜交藤9g 、 朱茯神9g 。

 《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眩晕 、  失 眠。'                  ’                                                                                                                                          风引汤  组成 :

  大黄 、干姜、 龙骨、  桂枝 、 麻黄、 甘草、  牡蛎、  黄芩、 寒水石、  滑石、 黄连、  赤石脂 、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  (麻黄 石膏 独活 茯苓各6克 吴茱萸 秦艽 细辛 桂心 人参 防风 芎劳 防己 甘草各3克 干姜4.5克 白术9克 杏仁6枚 附子3克【用法】上十七味,哎咀。以水1.6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取汗佳。”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   证治第五》:“风引 汤除 热  瘫  痫。” 

镇肝熄风 组成;

 大黄、 怀牛膝 、 生龙骨、 生牡蛎 、龟甲、 生白芍、 玄参 、黄芩、天冬 、川楝子、 黄连 、  茵陈 、 生赭石  、 生麦芽 、  甘草。(怀牛膝、生赭石(轧细)各30g,生龙骨(捣碎)、生牡蛎(捣碎)、生龟板(捣碎)、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捣碎)、生麦芽、茵陈各6g,甘草4.5g。)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中风证(亦名 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人所谓血压过高),或上盛下 虚,头目时常眩晕……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核心病机及代表性基础方药、注意事项 

 祛风通络:续命汤类方(麻黄、桂枝、防风、附片) 

 益气强肌: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荣血强筋:大秦艽汤 

 填精壮骨:地黄饮子、河车大造丸、龟鹿二仙膏 

 复方大法:侯氏黑散、防风通圣散 

大秦艽汤  组成 ;

秦艽、 独活 、 羌活、 防风、 白芷、  细辛、 白术、 茯苓、甘草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芍药、当归、 川芎 、 黄芩、 石膏。 (秦艽15g、独活12g、羌活9g、防风9g、白芷9g、细辛6g、白术12g、茯苓12g、甘草6g、生地黄12g、熟地黄12g、白芍18g、当归9g、川芎9g、黄芩9g、石膏18g。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地黄饮子  组成 :

熟地黄、  山茱萸 、 巴戟天、  肉苁蓉、  官桂、  炮附子、 石斛、  麦冬、  五味子、  茯苓 、 菖蒲 、  远志 。(熟干地黄(焙)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各15g。)

《圣济总录》:“肾气虚厥, 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医案四: 

 中医大脑古方古法治脑梗 

六诊后复常,能骑车晨泳 

一诊情况 

 周先生,51岁。 半个月前中风,突然摔倒。自行服用安宫牛黄  丸2日后住院,住院8天即自行出院。既往甲状腺肿,高尿酸, 高血压,大脑中动脉瘤,动脉血栓。 

 刻下症见: 

 左侧偏瘫,行走困难,右边脸木,口齿不清,能吞咽,大便2 日一行,粘滞不净。舌苔白腻、胖大、舌质紫暗、舌底静脉怒张。

【处方】:姜半夏15g、白芍10g、麻黄15g、桂枝15g、生姜15g、柴胡12g、枳实10g、川芎5g、炒苦杏仁15g、党参15g、大枣30g、当归15g、炙甘草15g、制大黄10g、

言语謇涩:远志10g、石菖蒲10g。

中风中经络:问止通降丸。

《古今录验》续命汤诠解:

[原文];治中风痱,身体不能收,口不能言,冒昧不止痛处,或拘急不能转侧。并治但伏不能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组成】;麻黄、桂枝、人参、当归、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忌,别当风。

【功用】祛风清热,理气养血。

【适用症状】专治中风麻痹,身体不能自转动,意识混浊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

【方解】麻黄桂枝川芎发散风寒解肌行血,当归人参两补气血强壮滋润;杏仁宣肺利气,并助疏散风邪。石膏清热,并防麻桂辛温太过而生内热,甘草干姜为复气之需攻补兼行之法,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清热理气养血之功。

 二诊:走路改善平衡感及协调性可,左侧肢体力量差。素便黏、服药期间无。稍有疲累,早上明显,大便一日2行、不成形、绿色、睡眠可。

三诊:药后大便多、一天3行,泻完有些虚弱感、晨尿红、人疲累。言语好转、不流口水,走路改善,尚能爬楼梯,手又僵硬感,面仍麻、睡眠可、能到天亮。食欲佳、自汗。面已不麻,但右脸紧。

四诊:症情好转,态变方变;

调辨证论治小便臭、黄、尿浊、有些时段容易疲劳,自汗。舌苔白腻、胖大、舌质紫暗、舌底静脉怒张。自诉:大便成形、说话改善很多。面部有拘急感、稍有口㖞,一周一次针灸。

【方名】续命汤合补阳还五汤:麻黄15g、桂枝15g、石膏15g、赤芍5g、干姜15g、川芎5g、红花3g、桃仁3g、炒苦杏仁15g、地龙10g、人参15g、黄芪60g、当归15g、炙甘草15g。

经典加减:远志10g、石菖蒲10g。

体质调理,便秘大便干、硬.大黄6g。

问止制剂中风中经络;问止通降丸。

 五诊:症变方变,继固状态;

 能自行外出活动,时觉疲累、膝盖容易打软、没劲,食欲不佳、无腹胀腹痛。大便时干时稀,一般日2行、小便变清稀些,没那么臭,量较前多。手脚乏劲脸僵硬感。讲话可、有白痰、但不多、不好咳。舌苔白腻、胖大、舌质紫暗、舌底静脉怒张。

【方名】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

白芍30g、桂枝30g、生姜60g、赤芍10g、川芎6g、红花6、桃仁6g、地龙10g、黄芪60g、大枣60g、当归12g、

经典加减偏寒、下肢痿弱 ; 蒸附片30g、怀牛膝20g、

言语不利; 郁金10g、远志10g、石菖蒲10g、

问止制剂: 问止通降丸

六诊:有效加量,效中求进

自诉:步行接近正常人,特别早上时候,一到中午体力下降。大便日一行较前不顺畅,成形、粘滞。肢体较前有力、药后左手有点疼。有痰、白色、难咳,舌苔白腻、胖大、舌质紫暗、舌底静脉怒张。食欲尚可嗳气,舌右转时候尚有点不利,讲多话费劲。

【方名】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危】;

白芍45g、桂枝45g、生姜90g、赤芍15g、川芎9g、红花9g、桃仁9g、地龙10g、黄芪90g、大枣90g、当归18g、

经典加减:足软。,怀牛膝30g

言语不利:郁金20g、远志20g、石菖蒲20g

体质调理:便秘、大便干、硬。制大黄10g。久煎

问止制剂:问止通降丸

常用制剂:安宫牛黄丸(凉开代表方)  组成:

  水牛角浓缩粉、牛黄、麝香、珍珠、朱砂 、雄黄 、黄连 、黄芩、栀子、 郁金、 冰片。

【功效】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 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 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症候者,

常用制剂:苏合香丸(温开代表方)  组成 :

 苏合香、安息香 、冰片 、 水牛角浓缩粉 、人工麝香、 檀香 、 沉香 、丁香 、香附 、木香 乳香(制)、 荜茇、  白术 、 诃子肉 、 朱砂 。

 【功效】 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用 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 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

医案五: 

从神效复原到遗憾失治, 中风治疗,不能大意! 

 一诊情况 :

牟阿姨,65岁。高血压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闷 气短、行动困难而再次住院,期间2023年6月8号昏迷、 意识不清,听力有损。既往胆囊炎、脂肪肝。2023年6月 10 日首诊   脑溢血、吸气困难、神志混乱、反应迟钝、嗜睡、独语、中风、食欲不振、身冷、畏寒、四肢无力、体重减轻、胸口闷、软便便浊、舌苔厚腻白、干。

刻下症见: 昏睡,迷糊,反应迟钝,时独语。胸闷气短,后背疼, 大臂抬不起,整个胳膊伸不直,体重下降,不能独立 行走,饮水正常,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型。半身不遂。相关检查报告  影像学报告:  左侧颞顶叶大面积亚急性其脑梗塞。 双侧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多发 腔梗、脱髓鞘改变,左侧脑室旁病灶软化。 左侧下鼻甲肥厚。 脑动脉硬化性改变。左侧大脑中动脉M3及其   后段显影欠佳,建议CTA进一步检查。

 一诊理气活血通络、化浊醒神开窍为治。

【处方】 : 白芍10g、生姜15g、柴胡12g、升麻6g、黄芩10g、陈皮6g、枳实6g、生半夏15g、人参10g、黄芪30g、白术9g、大枣30g、当归3g、炙甘草9g、制大黄6g.

智能加减:主症加。、远志10g、石菖蒲10g。

问止制剂:中风。问止通降丸。中成药:苏合香丸 。                    

一诊反馈:能下床行走 

服药后能下床自己去厕所, 大概50米能走个来回,可自行 活动,如洗单薄的衣服。 可惜因患者另一家属强烈反 对继续中医治疗,无奈中途 断了药。 

停药后二次中风,不幸离世 

 停药10天后,经主诊医师极力规劝,  患者家属愿意继续治疗。 但遗憾的是复诊次日,药还未到,  患者就因二次中风入院,经抢救  无效遗憾离世。, 

中医大脑治中风病 常用制剂 

 常用制剂:四黄散 组成 , 大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功效】 

泻火解毒,治疗三焦火热(火毒)证。症见便秘,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  血、衄血、便血;或热甚发斑,或湿热黄疸; 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  数有力。可应用于肺癌吐血、大肠癌便血等 各种热证出血的问题。                             

常用制剂:鲜竹沥液   组成 。  鲜竹沥 

     【功效】 清热滑痰,定惊利窍。可用于痰热  证,如肺热痰壅咳喘、小儿痰热惊 风、中风昏迷、惊痫癫狂、脑癌等。

常用制剂:半硫丸 。 组成 ,  生硫磺、 姜半夏。

  【功效】  除积冷,暖元脏,温脾胃,进饮食。 治疗心腹一切痃癖冷气,胃虚心腹胀满, 呕吐痰涎,头目眩晕,困倦不食;大便  滑泄、水谷不化,或老人虚寒便秘。亦   治湿凝气阻,三焦俱闭,二便不通。可 应用在治疗脑癌,脑肿瘤,脑积水等。    

 常用制剂:通天再造丸  组成 。 全蝎、  蜈蚣。

 【功效】 息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开瘀消坚,治癌肿疼痛。可治疗小儿惊风,痉挛抽搐,癫痫,中风口眼喎斜,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瘰疬(淋巴结核),骨结核,关节结核,痈肿疮毒,顽癣,毒蛇咬伤,乳痈,颈椎病,肺痨(肺结核)等。                                   

常用制剂:通降丸  组成。 水蛭、三七、 地龙

 【功效】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消肿定痛,破结通经,利水降压。可治疗应用在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中风后遗症等。通降丸去了三七之后更可应用在肾病,如肾病综合征蛋白尿、慢性肾炎、水肿等。                                                                                        

  常用制剂:小活络丹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 制南星、 地龙、 醋乳香、醋没药

 【功效】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治疗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伸屈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中风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痰湿死血,腰腿沉重,或腿臂 间作痛;跌打损伤,瘀阻经络而疼痛者。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常应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坐骨神经痛、肩周 炎、中风后遗症等属于风寒湿痰瘀血留滞经络者                                                                

常用制剂:祛风丸   组 成 。人参、 醋五灵脂 、制何首乌、 蒺藜 、石膏、 制川乌、 制草乌、天麻 、 川芎、 白芷 、甘草、 细辛、荆芥、 防风 、羌活 、辛夷、 苍耳子、 苍术、 全蝎、蜈蚣 、僵蚕 、 地龙、 制天南星、 制白附子、 雄黄 、 醋乳香、醋没药 。

【功效】扶正气,开表闭,对  风、寒、湿、痰、瘀多种伏邪,皆有透发 之效。可用于全身各 部突发性、神经性疼痛、麻木、抽动等。

常用制剂:复元丹  组成。   制马钱子。 

【功效】  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主治痈疽疮毒;跌 打损伤肿痛;风湿顽痹疼痛或拘挛,麻木 瘫痪。可应用于中风后遗症,肢体运动障 碍,渐冻人,面瘫,重症肌无力等。

 常用制剂:振颓丸 组成 。人参、 炒白术、 当归、 制马钱子、 醋乳香、 醋没药、蜈蚣 、穿山甲 。

【功效】 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治疗痿废 之剧者,以及偏枯、麻木诸证。

 常用制剂:延龄固本丹  组成。天冬、 熟地黄、 山药、 怀牛膝 、杜仲、 菟丝子、 五味子、 枸杞子 、山茱萸、 茯苓 、人参 、木香、柏子仁 、花椒 、石菖蒲、 远志  、泽泻 、肉苁蓉、 覆盆子、 车前子、 盐巴戟天、 地骨皮。  

 【功效】 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颜色  衰朽、形体羸瘦、中年阳事不 举、精神短少,未至五旬须发 先白;并左瘫右痪、步履艰辛、脚膝疼痛、小肠疝气、妇人久 无子息、下元虚冷。治白发需 久服三个月以上。  

 常用制剂:培元散  组成。鹿茸、 紫河车粉、人参、 醋五灵脂 、 三七 、琥珀。 

 【功效】补肾健脾,修复脏器,重建免疫,祛 病延年。治一切久损不复、反覆发作之大虚证,及虚中夹瘀、夹痰、夹积等证。可先以汤剂控制病情,缓解期 再用培元散善后。   

常用制剂:龟鹿二仙膏 组成。 鹿角胶、 龟胶板、人参、 枸杞、 蜂蜜。 

 【功效】 滋阴填精,益气壮阳。治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症见全身瘦弱,阳痿遗精,两目昏花,腰膝酸软,久不孕育。

 常用制剂:全人再造丸 组成。  紫河车、 杜仲 、人参、 怀牛膝 、天冬、麦冬、生地黄、 醋龟板 、黄柏 。 

 【功效】 滋阴养血,补益肺肾。治疗虚损劳伤,肺肾阴虚,精血不足,咳嗽少痰,潮热盗汗,夜梦遗精,形体  消瘦;老年气血衰少,精血不足,腰膝 酸软,步履不便;小儿发育不良,筋骨 软弱;以及久病虚损,舌红少苔,脉细 数。可应用在小儿先天性的遗传疾病      

常用制剂:问止麝香矾石散(外用) 组成。 天然麝香、枯矾。 

  【功效】喷适量在耳朵或鼻子里。急救时喷适量在 鼻腔里。可燥湿开窍,治疗:

 1.耳朵发炎,耳朵流脓化脓; 2.鼻窦炎,鼻息肉,鼻内流脓化脓,鼻塞,鼻涕多; 3.脑肿瘤,脑积水,脑部外伤;     4.昏迷时急救,开窍促醒  。  

常用制剂:问止活络止痛膏(外用) 组成。   制马钱子。

   【功效】  活络止痛。用于治疗面瘫、口眼歪斜,严重痛证。使用时,将药膏涂患侧面 部,厚约2毫米,用纱布覆盖,医用胶 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涂药膏时,面 部向左边歪斜涂右侧,向右边歪斜涂 左侧,注意口、眼不涂。  

外治康养 

 常用外治: 

 头皮针、体针、腹针、艾灸、药浴、膏剂 。

康复训练: 

八段锦、八部金刚功、推拿、功能训练 。

   医案六: 

 中风三诊治愈 血压恢复正常 

一诊情况 

康先生,55岁。高血压五年,一吃着降压药,血压稳 定。2022年7月6号下午劳累后出现右侧舌头、牙根、 半边身体麻木。2022年7月9查头颅CT显示:双侧放射 冠状区多发腔梗。18岁时腰受过伤,现在有腰痛。 

刻下症见: 

口臭,2天无大便,平素通畅不硬,吃冷的油腻食物 容易拉肚子;脚比较干,有裂口;眠差,容易醒;小 便量少、黄,尿急;舌胖大、有齿痕,苔黄白、舌质淡红、舌底静脉怒张; 无怕冷怕风。 

一诊:十宣放血,内服外治: 桂枝10g、生姜15g、葛根20g、茯苓15g、白术10g、大枣30g、炙甘草10g、荆芥10g、僵蚕10g、远志10g、石菖蒲10g、钩藤15g、蒸附片15g、白芍15g、

 配合专病专治的问止通天  再造丸。嘱家属十宣放血。 

二诊:初诊见效,效不更方 

   吃药期间头不晕、不痛。怕风、怕 冷明显减轻,腰不痛。舌麻木感减  轻,右侧肢体较服药前舒服。 吃中药开始就停了降压药。现在血 压高压150mmHg,低压90mmHg。 

 三诊:血压正常,诸症好转 

头不晕,不痛,舌头不麻木。右 侧下肢感觉相对左侧迟钝点。现 无吃降压药,血压高压138mmHg、 低压88mmHg,血压稳定。 患者右半身还有点欠缺,舌苔黄白、厚腻、舌质淡白、本次就 诊,中医大脑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散寒固表。生姜辛温,增加用量 以加强散寒。

【处方】;生姜30g、茯苓15g、黄芪15g、白术10g、大枣30g、炮附子15g、钩藤23g、川牛膝10g、羌活10g、川芎10g、白芍15g、桂枝15g、

体质调理:问止制剂,问止通天再造丸。 

三诊随访:已痊愈 

   服药1月后:患者已经治愈,没 有后遗症。后丸药巩固,后随访 告知一切安好,血压也正常稳定。 

                      医案七: 

            治脑干出血患者 从瘫痪到能步行30分钟

 一诊情况 

李先生,50岁。2019年脑干出血,2年来瘫痪在床,下肢 不能行走,左侧肢体偏瘫,左上肢可以抬到胸口这么高, 左侧肢体麻痹。既往:高血压、胆结石。 

刻下症见: 

说话不清,口歪斜;颜面神经痉挛;右眼睛发红;长期 以来精神疲倦,少气懒言;怕风、怕冷;大便4-5天1次, 要用开塞露,一开始小颗粒硬的,解到后面软;小便黄, 味道比较重;食欲可以,进食后感觉消化不良;用嘴巴 呼吸;咽喉有痰,黏痰。舌强硬、有齿痕、舌底静脉怒,张舌苔厚腻、舌质淡红、有裂纹。

                  

一诊【处方】:赤芍5g、干姜10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地龙3g、人参10g、黄芪30g、白术10g、当归6g、炙甘草10g、钩藤20g、

一诊即中病起效  

    一诊服药后,家属反馈,患者右 眼睛不红,服药第二天开始排大  便,颜面神经痉挛抖动好转。舌强硬、有齿痕、舌底静脉怒,张舌苔厚腻、舌质淡红、有裂纹。 

二诊:大便已通,兼调情志 ,医师运用中医大 脑AI会诊功能继续开方用 药。

【处方】白芍20g、桂枝15g、柴胡15g、天花粉15g、黄芩10g、赤芍6g、茯苓10g、泽泻15g、干姜10g、川芎10g、红花5g、桃仁5g、牡蛎30g、地龙6g、黄芪30g、白术10g、当归15g、炙甘草10g、党参15g、苍术15g、郁金10g、远志10g、石菖蒲10g、 

患者脾气急躁,配合使用 问止中医疏肝养肝的丸药。

三诊:坚定信念,愿意坚持治疗三个月 

经过一二诊后,效果 明显,患者上半身晃 动感减轻。后续患者 持续好转中并配合针 灸治疗 。 治到十一诊,患者身 体晃动好转。 治疗2月余,病情取得质的变化 

治疗2个月余,患者走路基本上不晃动,面部痉挛好转至90%,目前可以迈出两步了。服 

用中药期间,患者逐渐减降压药,最后停服西药降压药,血压复常。 

配合针灸后,患者的患侧肢体慢慢温热,走路逐渐好转有力,说话逐渐清楚,说话时面 

部表情好转。期间为患者配合上问止专治中风后遗症的丸药:通络止痛、开瘀消坚散结、 

活血化瘀、破结通经、利水降压。并告知服用这类药后疏通经络时,可能会出现麻木、 

胀痛、刺痛等症状,都是正常的。 

期间因疫情,患者用丸药巩固,偶尔血压会受情绪波动影响,但波动不大。最近一次复 

诊:患者可在视频和医师打招呼,能在室内步行锻炼30分钟(因怕摔倒,家属会象征性 

拉着衣角)。继续治疗。 

治疗2月余,病情取得质的变化

                医案八: 

     治疗82岁老太太 的二次中风后遗症 

一诊情况 

蔡奶奶,82岁。2003年初次中风,遗留左下 肢行走左偏。高血压(最高达180mmHg),2 型糖尿病病史多年,一直服用降压、降糖药, 血压、血糖控制可。2022年2月19日再次脑梗, 出院后遗留左侧肢体还是无力,左下肢辅助 工具可以慢慢行走几步,左上肢无力,不能 

拿东西及握拳。 

刻下症见: 

血压、血糖有点波动。便秘,3-4天一次大便, 大便干。晚上不易入睡,半夜会醒过来,习 

惯性夜尿1次,睡眠质量差。口臭,耳聋,腰 痛,膝关节痛,膝关节软。长期倦怠。舌苔厚腻、舌质紫、舌底静脉怒张、舌体歪斜。 

【处方 】紫油肉桂3g、蒸附片3g、牡丹皮9g、赤芍5g、茯苓9g、泽泻9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地龙10g、黄芪30g、山药12g、当归6g、熟地黄24g、山茱萸12g、钩藤15g、

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同时予指标调控予钩藤降压,紫油肉桂降 

糖。配合上问止专治中风后遗症丸药 “通天再造丸”:通络止痛,开瘀消坚散结,活血化瘀,破结通 经,利水降压。 

二诊:初诊见效  

     服药第八天复诊:脚能抬高些,手也能握  拳,还不能抬起来。  本次就诊,在上诊基础上加鸡血藤、桑寄  生药对。鸡血藤:益气养血活血,温经通  络;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  益血,主筋骨痿弱,肢体偏枯。 

 三诊:太乙膏治疗烫伤  

 截止三诊时,患者睡眠时有好转,精神好转, 胃口好。患者家属也积极配合艾灸、康复理 

 疗,但是不小心把背部烫伤。 考虑患者有糖尿病,伤口不易愈合,嘱家属 艾灸注意安全,配合问止太乙膏外用。 

四至五诊: 丢掉扶手,自己走路 

  四诊:每天保持大便1次,背上烫伤位置基本 愈合,睡眠、精神好转,胃口不错,能坐得 

  久一点,现在说话声音也清楚些,能和医生 正常交流。 

  五诊:老太太不用扶手辅助可自己走十多步。 

六至十诊: 睡眠情绪好转,上下肢力量增强 患侧上肢可以端碗,可自己解衣服扣子, 单独上厕所。手无力感较前好转,下肢 力量也较前增强。舌苔厚腻、舌质紫、舌底静脉怒张、舌体歪斜。  因患者年高,想法多,内心着急,导致 睡眠又变差。故此九诊用药兼顾情志和 睡眠。【处方】白芍20g、桂枝15g、柴胡15g、天花粉15g、黄芩10g、赤芍5g、茯苓10g、泽泻15g、干姜10g、川芎10g、红花5g(3g)、桃仁5g(3g)、龙骨30g、牡蛎30g、地龙10g(6g)、黄芪30g、白术10g、当归15g(10g)、炙甘草10g、僵蚕10g、桑寄生15g、鸡血藤30g、钩藤15g。 

十诊:力量较前增强,可上厕所倒便盆, 能自由活动,基本生活能自理,睡眠好 转,血压、血糖稳定。持续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