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关系三角化:被拉入“战争”的孩子

 唐正书 2023-10-16 发布于江苏

家庭有两种,一个叫原生家庭,一个叫核心家庭。

原生家庭:就是我和我的父母的家庭,是我们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心家庭:我成家了,我和伴侣、孩子组成的家庭。

看起来,这是两个家庭,其实又是一个家庭。

我的原生家庭,是我父母的核心家庭;我的核心家庭,又是我孩子的原生家庭;

那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叫“代际传递”。

我们原生家庭的一些交往的模式,情绪的表达,过往的一些创伤,又或者是幸福的经历都会复制到我的核心家庭中去。

图片

情境性家庭治疗的创始人伊凡·纳吉,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在原生家庭当中都有一个账本,记录付出和收益,又称为账本理论

比如说,父母希望我在2岁左右,开始自己独立吃饭,开始遵守家庭的规则,我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了,但做了之后,我一定要有所得才可以。

我得到的是父母对我的关爱、理解、陪伴和照顾,我的付出和所得相对均衡的,这是一个相对平衡的过程,说明我们的账本上没有欠债。

在原生家庭当中,如果父母是这样和我互动的,那大概率,我也会在我的核心家庭当中和伴侣孩子进行这样的互动——

我会要孩子两三岁会吃饭,要他们遵守家庭规则,她们这样做了,我就会给她们一定的关心和关爱。

每个家庭树立的规则是不一样的,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回应的方式也不一样,

这就与他们在各自的原生家庭当中得到的互动方式,或者是账本模式是有关系的。

如果我一直很听话、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不错,按照家庭的期待去发展,

但是我的父母经常让我失望,不但不表扬我,还经常批评我,对我要求过高,我得到的就相对较少。

从账本理论来说,这就父母欠我的。

欠了一部分没关系。

如果一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大概率我可能就不会再按照家庭的期待去发展自己了,或者孩子出现一些症状:叛逆、有病、情绪行为不良等等。

如果从账本理论这个角度来说,这些症状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我的家庭账本尽量的均衡。

因此,有的孩子出了一些问题后,父母就会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了,我们这些年很忙,确实没有太没顾及到他。

父母如果做一些改善,把之前欠的权益给孩子补上,慢慢的,孩子的症状可能就消失了,家庭就会建立起新的平衡。

这就是纳吉的代际传递理论当中的账本理论。

图片

有人会好奇,能不能设置一个标准的合理化的家庭范本。

可能吗?

我们在不遗余力地、试图去建立一个良好家庭的范本,但是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因为家庭不是一个科学性的家庭。

科学是冷冰冰的,只讲对错,但是家庭是一个情绪系统。

家庭系统的核心情绪是什么?是焦虑。

不仅是家庭, 我们个体也是的。

为了生存就必须要焦虑,我们所有的幸福都源于我们焦虑。

所以焦虑是我们人的一个生存的心理状态。

家庭的情绪系统也是一样的。

在家庭情绪系统中,人们会怎么样处理焦虑情绪呢?

夫妻之间常用的模式可能有以下3种:

 a.第一种:冲突 

我的先生/妻子试图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表达自己,希望对方理解自己,说服对方按照我的方式去做,

重要的是两个人都互不相让,经常吵架,这个就是“冲突性”的家庭关系

这样模式的家庭就像一个战斗的堡垒,硝烟弥散,战火连连。

 b.第二种:疏离 

夫妻彼此不理解,比较冷漠疏远,即使交流,也是内容性或者任务性信息偏多,情绪性信息较少。

吵着吵着,夫妻两个人开始保持距离,这就是“疏离性”的家庭关系

 c.第三种:倾斜 

双方冲突或疏离久了,一方忍受不了,觉得听我先生/妻子的,家庭就不会有那么多冲突,也不那么疏离,这是一个相对互惠的一种状态。

一般来说,家庭当中高功能的一方,最终会在关系当中,取得了优胜权。

还有的情况是,一方要求另一方必须要听我的,这个家是我说了算,另一方就会显得低功能或者失去一个自我的状态,来维护家庭的和谐性。

这其实是一个不平等的、不健康的“倾斜性”的家庭模式

我们再引出来下面的话题就是代际传递。

如果夫妻之间常常有冲突,或者是疏离性的关系,再或者是倾斜性的关系,常常会出现家庭关系的三角化。

这是一个典型的代际互动的过程。

简单来说,就是父母之间有冲突,不管是冲突性的关系,还是疏离性的关系,还是倾斜性的关系,它都是夫妻之间的冲突未解决。

图片

如果夫妻之间的冲突未解决,他们往往会有一个自动的模式——通过拉入家庭当中的第三方来平衡或者是转移原来夫妻当中的冲突

我对我先生太失望了,他根本就不理解我,但是不管是出于我个人的价值观,还是社会的传统观念,或者是出于我对孩子的一个爱和期待,

我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我就不离婚。

为了传统的观念,为了孩子,而留在婚姻当中,很多时候,你就会下意识地关注到这个孩子。

我的婚姻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我的孩子,我把我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把我的喜怒哀乐也放在他的身上……

这个时候,你和你的孩子就建立了一种关系叫跨代结盟,这是一个三角化的过程。

因为这个孩子和你的关系紧密,不是因为你们天生的母子共生,而是因为你和你丈夫之间的关系不顺利,

对丈夫的失望变成了对孩子的期待,所以孩子身上的期待带有着你们夫妻之间的冲突。

这就是我们说的,从两个人的冲突就变成了三个人的冲突。

在日积月累的互动当中,孩子一定会体会到母亲的失望和不满,他就会带着妈妈的失望和不满表达出对他父亲的失望和不满。

所以大家记住一个基本的定律

如果一个家庭当中,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对孩子的不满或者愤怒,大概率都是在表达对伴侣的不满和愤怒。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化。

图片

家庭当中的夫妻之间要有冲突,而且这个冲突是未解决的、长期存在的。

有冲突之后,夫妻当中的一方或者是双方要试图通过拉入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大部分都是孩子。

有时候也会是宠物、游戏、工作,我在这个家没办法待了,就天天加班,把我的工作就变成了我的伴侣,变成了我的孩子,这种方式转移了家庭当中的冲突。

如果把这个孩子拉入进去,夫妻二人的焦虑就会被冲淡、被缓解,原来的冲突也会有一定的缓解或转移,三角关系就发生了并逐渐被固定下来。

但是被拉入的第三方(孩子)的焦虑水平会急剧上升

未成年人长期反复处于被三角化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或心身疾病。

所以,一个孩子如果长期身体不舒服,在学校出现一些情绪不良、行为问题。

从我的角度来说,大概率都是家庭当中的夫妻冲突所引起的,或者与夫妻冲突有关。

我们再看看夫妻之间的是通过什么机制将第三者卷入冲突的。

 a.第一种是绕开

绕开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夫妻对冲突冲闭口不谈,对伴侣的失望就变成了对孩子的失望,对孩子进行谩骂 、虐待、打骂、指责、批评和不满。

其实,这是对家庭的不满,对自己的不满,或者是对夫妻关系不满,绕开夫妻的冲突,转移到孩子的问题上,孩子就变成了一个“替罪羊”。

 b.第二种是跨代联盟

父母当中的一方或者是双方,他们不是批评和指责这个孩子,他是特别想把孩子拉拢到自己的阵营来对付另外一方,或者是拉拢到自己的阵营,

让我觉得在这个家庭当中稍微有那么一些陪伴,依靠,存在感,这是一个结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孩子可能是尊重的、理解的、关注的、疼爱的,我们叫隐形的结盟,或叫隐形的三角化。

很多家庭的父母说,我们家的孩子以前可好了,是一个暖男、是一个乖宝宝,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初一初二的时候,开始变得叛逆、不听话,甚至自我伤害了。

“一个特别好的小孩”往往是被三角化的产物,因为好小孩才能让家庭得以维系。

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会特别关注,包办代替,什么都替他做,这也是一个结盟的过程。

家长如果太关注孩子的话,大概率是在婚姻中或社会生活中没有办法得到自我实现。

可是,转移或者跨代结盟的过程,并没有让家庭的问题得到解决,而是被掩盖了。

这样的一个家庭互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们是父母的话,你们要想一想,我有没有把对妻子或丈夫的不满意,有意或无意转移到孩子身上?

我有没有为了我的孩子维持婚姻,而且我还告诉了孩子。

事实上,你可以为了世俗的价值观,选择不离婚,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自我生存的价值和自我生存的方式。

但你要知道,如果你是因为婚姻不幸或者是两个人不相爱,依然选择留在婚姻当中。

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不是孩子的选择,孩子不必要为此承担任何责任。你要为你的选择承担责任。

如果我们把这部分责任归咎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成了替罪羊,家庭三角化长期运转的过程当中,有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各类心身问题。

图片

 a.第一种叫情绪配偶 

情绪配偶是什么意思?

假设是和妈妈之间成为情绪配偶(在现实当中大概率都是和妈妈之间,极少有和爸爸之间成为情绪配偶的),

我妈妈开心我就开心,她不开心我就不开心。

反过来也是一样,我的孩子乖巧懂事,我就觉得特别幸福。他不乖巧不懂事,叛逆了不听话,不按照我的方式去做,我就觉得没有希望了,没有意义了。

这就是两个人的情绪融合,就像配偶一样,你中有我中有你。

我们说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当中,往往婚姻不幸,夫妻的分化程度较低,自我价值感较低,这孩子就会为了父母而生活,就像我们影视剧里面说的“妈宝男”“妈宝女”。

现在成年了,你还把父母的开心和难过放在你生命当中的第一位?

如果是,你就处在情绪融合或者情绪配偶的角色当中。

在你的亲密关系当中,人际关系当中,工作当中,大概率都会遇到诸多的困难或者是不顺利、焦虑、情绪失控。

 b.第二种叫小大人 

小大人是什么意思?

我很小的时候就要承担成年人需要做的事情,心思比较成熟,为别人考虑,还要照顾好自己。

这样家庭当中,常常会有父母缺席或者是多灾多难,孩子没有办法获得归属感。

所以,孩子需要过早承担情绪方面的任务,或者执行某种照顾家庭的功能,比如说去挣钱,照顾兄弟姐妹,照顾老人等等。

这本来是属于成年人做的事情,他们就去承担了,这叫小大人,也叫亲职化。

这样的家庭往往就是父母缺席,比如说父母病重、父母一方去打工、离异家庭,没有人去给到孩子陪伴,只能靠自己,像成年人一样去过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孩子,在别人眼里面,都是一个好孩子、孝顺懂事。

但是他们内心当中往往压抑自卑,会觉得没有意义,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抑郁或其他心身疾病。

图片

 c.第三种叫小恶魔 

就是我们说熊孩子,调皮捣蛋。

小恶魔为什么要这么调皮捣蛋,要到处攻击别人?

他在表达一种攻击,在攻击谁?

在三角化过程当中,他就是在攻击父母。

这样的家庭,往往会采用的是转移的三角化方式,

我对我丈夫的不满意 ,妻子的不满意,对我婚姻的不满意就转移到孩子身上去,孩子就会觉得很不公平。

——你对婚姻的不满意,为什么天天要打我骂我;你们自己没本事,为什么要连累到,他会对父母特别不满。

也就是说,我得不到我想要的父母,我大概率也让你们得不到你们想要的孩子。所以,他们会故意让自己变得糟糕。

你们期待我学习吗?我就不学,我就要逃课,你们期待我健康吗?我就要伤害我自己。

这叫攻击性的迂回转移,用攻击自己的方式攻击父母。

而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又会被家长会定义成“熊孩子”或“问题孩子”。

更严重的,父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源,选择放任不管,或者管得更严,可能会让孩子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或者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他们常常会用自我伤害或攻击别人,来表达他们对父母的不满,这样的一个模式,会迁移到家庭之外,成为他们的社会生存方式,困难重重。

 d.第四种叫小病人 

小病人和小恶魔相反,小病人他们比较乖巧懂事,往往把自己变得体弱多病,例如,容易过敏,经常肺炎住院。

体弱多病就有别人照顾我,就有人来理解我,我就转移了别人的注意力,它其实是支持性的迂回转移。

支持谁?

支持家庭和父母。

因为我乖,懂事,听话 而且成绩还不错,比较守规矩,不让父母操太多的心,唯一让你们操的就是要帮我看病。

看病的这个过程,就让父母从那些糟糕的关系当中脱离出来,去缓解他们的压力,保护了家庭。

很多时候,父母一吵架,孩子就生病,这样的话,他们就会放下他们的冲突来关注孩子。

所以体弱多病的小孩是为了吸引父母,转移家庭冲突,缓解了夫妻之间的焦虑,但是孩子自己常常焦虑不安。

上面介绍了家庭三角化给孩子带来的症状表现。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过程的分化和核心家庭情绪。

一般而言,家庭的冲突越剧烈,焦虑越明显,家庭模式就会清晰,三角化也就越容易被呈现。

孩子要成长,要发展自己,有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发展了自己的价值感,有了独立的过程,开始不一定按照父母的期待去做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变得焦虑,他们害怕孩子的成长。

如果孩子脱离了出去,三角化背后的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就留在那里了, 怎么办?

家庭中的关系性问题未解决,父母是不能够坦然面对孩子的成长。

他们把孩子的成长定义成一系列的问题,让父母的焦虑变得合理:孩子有问题我才焦虑不安!

越焦虑,模式就会越清晰,他们的夫妻冲突就会越明显。

我们说在这样一个关系的融合过程当中,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较多,焦虑上升了之后,就会越来越控制孩子。

亲子之间的融合度就会越高,孩子就会越没有发展空间,他就会越反抗,就越会出现一些情绪行为问题。

此时,孩子的焦虑上升,让父母的焦虑也会上升。

图片

大概有几个基本原则仅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和你的丈夫/妻子之间经常是冷战,疏离性的关系。

如果你还想留在家庭当中,你也没有想离婚,你决定留下来。

你要和你的家庭搞好关系,开始破冰之旅,要和对方接触,要尝试去理解对方,而不是再按照原来的方式希望对方理解自己。

在心理咨询中,谁来咨询,谁就需要做改变。

实际上,总是希望对方改变的话,那这段关系大概率是永远都改善不了的。所以,咨询的人要从自己的身上开始变化。

在咨询中,我会给他们的建构和反馈是:

你改变,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你对家庭更负责任,你更有能力,你更健康。

你先做妥协和让步,因为你更善于包容大家,更有能力爱这个家。


在三角化的家庭关系中,要让夫妻之间独立地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解决他们的冲突,解决他们的疏离,尽量减少去转移或关注孩子。

就是我们说的反三角化过程——让夫妻回到原本的关系当中,去解决问题。

在倾斜性的家庭当中,对于高功能者,我们要建议他尝试着多倾听对方,不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多听对方说话。

对于低功能者,我们要鼓励他变得更自信,要参与对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要为自己而活着。

事实上,在我过往的咨询工作中,遇到的很多低功能者都是一个讨好型的。

她们经常委曲求全,善于牺牲,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所以低功能者往往就会跟孩子形成了一个联盟,或者是一个病理性的共生状态。

这对孩子的发展会不利。

我们也提到,你在原生家庭当中与父母产生的互动模式,会影响到你的核心家庭,影响你和伴侣、孩子互动的模式,进而就发生了代际之间的复制。

所以你和核心家庭的冲突,大概率与你的原生家庭的模式是相类似的。

图片

家庭边界模糊、三角化都是家庭系统结构存在偏差的体现。

如果你

  • 在原生家庭当中确实受到伤害,正在核心家庭产生复制,你要如何处理原生家庭的伤害?
  • 已经成家,如何减少核心家庭当中的代际传递对我的孩子的影响?

为此,我们联合刘亮老师推出了

《家庭治疗师3天体验营》

仅需9元,家庭关系缓和的法宝

👇

图片

注:文章节选自2022年公开课《陈发展:家庭当中的自我分化与代际传递》文字稿,公开课老师陈发展,由编辑明月、李霜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