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鑫哥带背]宫廷音乐之隋唐时期一

 阿里山图书馆 2023-10-16 发布于北京

今日带背内容:

冲刺

DAY68

上岸

N

隋唐时期(一)

S



本章核心考

Key Point

图片

音乐机构

太常寺

  是隋唐宫廷音乐机构,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管理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隋朝时期兼管俗乐雅乐,发展至盛唐规模更是空前,人数占全国人口的千分之几。其中包含大乐署鼓吹署两个下属机构。

1.大乐署:隋唐太常寺的下属部门,也是其主体部分,人数上万。主要功能为分管艺人与燕雅乐,并严格培养出了大批技法高超的音乐艺人。

2.鼓吹署:隋唐太常寺下属部门,重要组成,人数百至千。主要功能是分管仪仗音乐与鼓吹乐即军乐。

梨园

  是隋唐时期唐玄宗所设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附近梨园得名。其中有乐工数百人,以演习法曲、器乐演奏为主。而因为唐玄宗亲自教习其中的乐工,所以梨园艺人也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多为男性。

教坊

  隋唐宫廷音乐机构,创于隋兴于唐玄宗,管理上独立于政府机构,玄宗时有5处之多。功能管理、培训、教习乐工,并聚集大批技艺高超的艺人,以女乐工居多。其中的女乐工按技艺水平由高到低:内人、工人、搊弹家、杂妇女。教坊形成与发展客观反映出隋唐时期宫廷音乐的繁荣,也促进了宫廷燕乐的发展。

  隋唐音乐机构的设立与宫廷燕乐关系密切,这一时期音乐机构的壮大不但为当时的宫廷音乐提供了众多人才,其制度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经验。需要注意的是,太常寺和梨园教坊在当时宫廷,被管理方式是不同的。太常寺属于常规机构,而梨园教坊是皇宫直属

图片
图片

音乐形

燕乐大曲

  在内容上与《霓裳羽衣曲》相同,法曲的代表。

  歌舞大曲是集器乐、声乐、舞蹈的唐歌舞表演最高艺术形式。

结构:多段式,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散-慢-中-快”;散序-无人声-器乐为主;中序-歌唱-器乐伴奏;破-舞蹈为主,节奏渐快。

法曲

  隋唐宫廷音乐重要的表演形式,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隋朝的法曲在吸收佛教音乐后,唐朝法曲又吸收了道教的成分;在初唐极受重视,玄宗为其而设梨园。曲式结构与燕乐大曲无异,其风格淡雅、委婉。

《霓裳羽衣曲》隋唐著名歌舞大曲,也是“法曲”代表作;相传唐玄宗根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也有一说是登驿望山时所做;全曲共36段,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和西域佛教成节奏形态为“散-慢-中-快”;风格清淡优雅,曲调优美,构思精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