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最大的误解:咨询师应该给我建议

 瑞即心理咨询 2023-10-16 发布于广东

心理咨询不就是给意见吗?

咨询师不给我建议
那咨询怎么起效呢?

这是在心理咨询初期非常常见的问题。

人们总是热衷于向专业人士寻求建议,可能是因为在多数求助的环境里,都是有困扰的一方向另一方询问问题,期望得到答案来解决困扰。

这很自然地就会让很多人以为

「帮助=意见、指导」

只有给出意见和指导

才能帮助来访者走出困境

但这可能是对心理咨询

最大的误解之一

来访更需要的

不是一个建议

前面我们提到,我们总是习惯使用「寻求建议」的方法来改善我们的困境。

但当我们决定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这个方法在咨询中是起不到作用的。

心理咨询是让咨询师引导咨询者

发展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你要咨询的是情感问题:

我到底应不应该离开TA?

要回答这个问题,除了要了解两个人的关系、冲突根源、相处模式等等之外,还涉及到作为一个主体,你在看待这段感情的时候:

  • 你想要分开的理由是什么?

  • 不想分开的理由又是什么?

  • 在感情中,你的感受和体验是?

关于你自己的这部分,别人是给不了答案的。

即便别人给了,但如果得到的答案和内心答案不一致,你也容易陷入矛盾、焦虑和迷茫中。

心理咨询的目标之一

是帮助来访者发展出自立解决困扰的能力。

如果,心理咨询师总是给你建议,是没有办法帮你发展出这样的能力的。

咨询是怎

起效果的

抑郁焦虑、失眠、恐惧、婚恋、家庭等等原因都可以进入心理咨询。

以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这些需要通过心理咨询解决的困难,归根结底都是关系的问题。

关系的问题,最好可以在关系中修复。而心理咨询,正是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安全、深入、持久的关系。

镜映 确认自我

孩子需要在妈妈的眼中看到自己,孩子的行为举动都需要在妈妈的回应中得到确认,否则孩子会认为这些真实的感受不是自己的,进而被压抑到潜意识。

在咨询室,来访者也需要被镜映,咨询师给来访者适当的回应,帮助来访者找到曾被遗失的感受和情绪,从而确认真实自我的存在。

容器

所有我们自己处理不了的感受和情绪,都会倾向于投射到外界。

愤怒、暴躁、焦虑、内疚、无力感...

在咨询中,咨询师就相当于一个容器,承接来访投射的各种情绪。

最重要的是,咨询师会帮助来访也发展出自己的「容器功能」,更好的完善自己。

无意识的内化

有些来访会与咨询师定期面对面咨询,在这过程中,来访会无意识地把咨询师的品质、言行内化到自己内心,就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内化父母一样。

例如对于因生活中缺乏界限而受到困扰的来访,咨询师坚持设置的做法会让他学习到如何与人建立合理的界限。

移情

来访在与咨询师相处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与过去重要人物的相处模式带入咨询室,这叫移情。

过去的模式往往是困扰来访的重要原因。而咨询师并没有以过去重要人物对待他的方式与他相处,这会给来访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在这个关系中,咨询师充当了有镜映能力的“足够好的妈妈”、容器等,这些都能够帮助来访者在关系中修正自己与人相处的模式。

最后,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体验,来访能够将全新的关系模式复制到现实生活的关系中。

最后

虽然前面说了,心理咨询几乎是不给建议的,但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都不给建议。

  • 遭遇重大危机,此刻已经非常糟糕

  • 自我功能完全崩溃

  • 出现伤害自我的行为

  • ...

这个时候,咨询师也需要直接给出建议,和来访者制定一系列行为计划,去帮助来访者控制自己危险的举动。

但在大多数时候

咨询师不会轻易给来访者建议

而是陪伴来访者走上一段

向内探索的旅程

别着急,总会找到答案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