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政府与市场如何协调?

 昵称59742470 2023-10-16 发布于上海

2005年8月15日, 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0年12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产品”。这一概念首次官方定义了生态产品即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宜人气候等)。至此到现在,全国各地分别开展了一些列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生态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生态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过程中除了在政策层面上的推动,生态产品的发展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企业需要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公众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通过各方合作,共同推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当前整体进展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a:生态产品价值难以量化:生态产品的价值中体现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这一部分,价值难以用货币等可衡量的方式来衡量。并且不同的评估方法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多数派系可能存在界定、计算等的碰撞交流,并未形成严格一致的体系。

   b:市场整体需求依旧不足:由于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了解程度较低,他们往往更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传统产品,导致生态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同时也存在即是传统产品也是生态产品,如何定价收费的问题。但是,综合来看,还是认可度、传播力等并未完全普及到位。

   c:生态产品市场繁荣度不高:由于缺乏市场认知度和规范化管理,生态产品市场可能不够繁荣,这可能导致生态产品供给不足或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全链条的市场,即使部分省份地区已有案例,但是仍旧不足。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效益动作较慢,地区间形成了封闭性,完全放开的理论成果等交流深度不够。

   d:政策制度不健全:目前,生态产品市场的政策制度可能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监管和规范,这可能导致市场不规范、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e: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在一些地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可能不足,这可能导致生态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度和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改善生态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加强政策制度建设,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还有重要一点: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也要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协同: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如提供财政支持、政策引导、制度安排、搭建平台、市场监管等,同时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效率和效果。
2、坚持守好生态红线:确保生态系统功能良性运转的前提是保护好生态环境,避免由社会经济活动负外部性导致功能退化的生态系统。对于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必须经过修复和改造,以提供具有价值的生态产品。
3、创立政府规范下的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对于可清晰界定产权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实质是交换产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等同于产权所有者权益变现。政府应认可、监督和规范这类产权交易类型,如地票交易、生态地交易、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等创新举措。
4、鼓励创新: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需要鼓励创新,如探索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方式,推动城乡间资源优化配置。
5、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了确保生态产品价值的可持续实现,需要建立可持续的价值实现机制。这包括制定长期可持续的政策和制度,如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税收制度等,以及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市场体系,如碳排放指标交易等。
总的来说,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需要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同时遵循顶层设计与勇于探索创新相结合,共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笔者认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将可能会产生新的绿色财富的重新分配与定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