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标志:三山两塔一条江

 乡愁里的福州 2023-10-16 发布于福建

三山两塔一条江

作者:孟丰敏

在落日的光芒里,故乡的心事也是镀金的。从闽江口过来的海风,把这乡愁的滋味吹向了闽都的整个大地,万物蓬勃发展,在三山两塔上如一道直逼九霄的光芒,承接着上天的赐福。
三山两塔一条江是有福之州的城市秀丽画卷,也是福州的代名词。
从云层而来的闽江,和遥远的太平洋一样气势磅礴,穿越了几万年的淤泥、险滩、岩石,来到遍布桥梁和高楼大厦的都市。在与永恒的时光拔河时,闽江显然爆发出十分强劲的力量。因为滴水穿石的积累,它成为了福建省第一大江,从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杉岭南麓一路狂奔,干流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流经全省36个县市区,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50%以上。它在南平汇聚后直流而下,进入福州市境约150公里。经闽清县、闽侯县后,闽江被横亘于江心的南台岛(仓山区)分为南北港。
北港称闽江,也称台江、白龙江,南港称乌龙江。两江环绕南台岛后汇合于马尾附近,折向东北方向流经闽安峡谷,在亭江又分南北2支,绕过琅岐岛,分别从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台湾海峡。
经过千百年的整治,用一道道桥梁设置的坎坷、人工水库的控制,闽江的奔跑速度减缓了,暴躁咆哮的脾气也温和了许多。每当夜晚星光璀璨时,闽江宛若诗人一般叹息:“不眠之夜,当入我怀!”人们仿佛听到了它内心的呼喊,从台江区码头登上游船,白天欣赏闽江两岸的著名景点金山寺、江心公园、罗星塔、金刚腿、青芝百洞山等名胜古迹,以及架在江上的气势磅礴的大桥:鼓山大桥、鳌峰洲大桥、闽江大桥、解放大桥、三县洲大桥、金山大桥、洪山大桥。夜晚,靠近东部办公区的闽江在两岸夜灯的照耀下,江面摇晃出多彩的光芒,也映照着两岸的夜景,呈现出海市蜃楼的景象,流光溢彩,犹如一段彩绸。而江两岸的楼群更是变成了一座座起伏的灯塔或变幻色彩的琉璃大屏。人们因此爱上了夜游闽江。闽江灯光夜景工程因此数次被中央电视台特别报道,更被评为全国夜景照明工程一等奖,闻名全国。
闽江渐渐像内河一般有了心底澄澈的宁静,或者与三山对话。水是绕着山转的,福州四面群山环绕。两千年前,闽江还像闺女似的依偎在越王山(今屏山)的脚下,但沧海桑田,如今的闽江只能遥望屏山而相思难言。
今屏山只剩下屏山路,但屏山上的著名景点镇海楼依旧。在镇海楼的外围廊看福州城,眺望城南闽江,想起那句诗:“每当虎门潮生,鷁首南指,有斯楼为之准望,虽雾天昏黑,而针盘可以无迷,洵南州之雄构、而北隅之巨标也。”明清时期,镇海楼成为“雄构”、“巨标”。
镇海楼是福州的门神,在此欣赏城内风景,但见蓝天白云下,袖珍般的建筑如珠落玉盘,间缀片片绿植如花。城中古厝最密集处是三坊七巷,附近的乌石山、于山和屏山组成福州著名的三山。
乌石山据说与射乌有关。
于山源自于越人,于越人即越王勾践后裔。这些南逃入榕的越国贵族占据了于山,形成了闽越文化。
屏山(越王山)和闽越王无诸有关。
三山是福州的别称。此别称与闽王王审知有关。
王审知来自河南。景福元年(893年)王潮、王审知的光、寿州军占领福州,并以福州为据点统一福建,并带来中原移民潮,被称作“十八姓从王”。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
由于王审知励精图治,福州城从此在三坊七巷这片土地上开始发枝散叶般发展壮大。唐天复元年(901),王审知在子城外加筑城墙,称为“罗城”。梁开平二年(908),他又扩建罗城的南北两端,谓之“夹城”。福州城因此形如“满月”。节度推官黄滔赋诗“新城似月圆”,故又称作“南月城”“北月城”。月城将乌山、于山、屏山圈入城内(福州因此又名三山),面积比旧城扩大七倍多。
三山风景各有独特之处,屏山(越王山)以镇海楼、华林寺为名,乌石山以白塔、道山亭、邻霄台为著,于山以白塔、戚公祠为胜。三山在历史深处如一座座怀古的旧村落,更是闽都文化宝库,吸引历代无数名宦大儒入山寻幽觅珍。
站在历史的轨道上,城市是一座小小的驿站,迎来送往多少无数风流人物。从于山脚下,踱步走到定光寺前,这座寺庙如一枚印章,为于山题刻一千多年的神话。五代时,定光寺是福州名寺之一。定光寺的建造源于寺内的定光塔。
站在定光塔下仰望,白色的塔身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九天而下的一段白练。突然一道闪电霹雳而来,塔身瞬间显现一个王者的形象,英明威武,眉间大放光芒,原来已修炼成神。他就是闽王王审知。
王审知崇尚佛教,主政时兴建或修复的佛寺达200多座,在鼓山捐资扩建华严寺(今涌泉寺)。同时,王审知疏浚堵塞的西湖,令西湖从此成为福州风景名胜。
唐天佑元年(904年)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在于山上建了一座七层砖心木塔的报恩定光多宝塔(俗称白塔)。传说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故名定光塔。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塔面涂抹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旖旎风光。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四月初四日,后梁太祖朱温加封王审知为中书令、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王审知至此被正式封王,于是把白塔献给朱温,并改称为“万岁塔”,其附属的定光寺改称“万岁寺”。
王审知执政期内,选贤任能、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对福州的城市建设,开辟海外航线,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招揽海外商贾,招佛齐等国相继前来朝贡,促进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与后梁保持朝贡关系,尽量避免战争,深受百姓爱戴。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凭借治理福建发展的贡献,后世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忠惠尊王”。
绕着白塔转三圈,光宗耀祖的卷帙、光明洞达的篇章,曾是王审知儿子王延曦的梦想。他多么想超越伟大的父亲,渴望也建一座塔。于是,与白塔遥相呼应的乌塔出现了。乌塔位于乌石山东麓。唐贞元十五年(799年),观察使柳冕为唐德宗李适祝寿而建,名为无垢净光塔。唐乾符六年(879年)塔毁,留下一块塔铭。

五代闽永隆三年(941年),王延曦以祈福为名,重建无垢净光塔,想建九层,超越其父王审知所建的七层定光塔,取名“崇妙保圣坚牢塔”。王延曦执政时荒淫无度、残害忠良。塔建到第七层时,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至此,王延曦想超越王审知的梦想破灭,而月城格局成定型,三山两塔成为福州的风景名胜和城市地标。福州族群也在五代时期逐渐形成。
站在乌塔下仰望塔顶的葫芦刹,在塔身的层级叠加中,塔顶遥不可及,而久远的历史已模糊得随风吹散。用花岗石砌造的塔身上,那些叙说着故事的碑刻、浮雕佛像雕工精美、磨琢光润,仿佛在漫无目的地行走于时空中。很想走进塔内,内有曲尺形阶梯供攀登,塔身外有回廊。可惜,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一场大风后,塔石飞坠,塔身倾斜,难以承载更多的风吹草动。对比千年屹立不倒的白塔,乌塔的历史就像王延曦一般,充满了灰暗。民国后期,乌塔曾作为牢房,禁止游人登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山与乌石山上的乌塔、于山的白塔构成福州独特的风景名片。而三山与闽江又形成山城相依、山水环抱的城市山川形态特色。游览三山两塔一条江,人在画卷中行走,感受历代名人的诗篇,不禁使人感叹:乡愁啊,你随着闽江漂洋过海,你在三山间埋下一份深情,你在两塔上为闽都祈福。愿三山两塔一条江的故事源远流长,为有福之州增添人间佳话。(本文选自《福州》)
作者简介
孟丰敏,笔名璎洛,所著书籍:《福州》《流翠烟台山》《乡愁里的福州》《琼花点绛马厂街》《约你开花》《台湾音乐往事》,参与主编并撰写的书籍《福州传》《仓山园庐史话》《仓山红色记忆》《螺洲红色记忆》等,并撰写大量介绍福州人文历史的散文,作品曾获一些文学奖项。
作词作曲的歌曲有《爱是一种信仰》《秋在云上》《我在福州等着你》《卡遛福州》《诗意榕城》《梦里琼花乡》《诗恋烟台山》《人间四月天》《与妻书》《丹衷昭天地》《恋恋蓝花楹》《采莲伊》《带着月光来看你》等七十多首。一些歌曲获得国内外音乐征歌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