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青春的诗韵——诗歌写作任务备课札记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0-16 发布于甘肃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单元有个“艰难”的学习任务:教学生写诗,并编辑诗集。想必不少老师对此任务望而却步。在集体备课时,许多老师对此任务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做”。

图片

从教学角度来说,单元学习任务只是教材编者依据新课标中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的学习要求,为老师的教学便利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这些任务并非必须在教学中完成的,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取舍或改编,这是教学中的常见现象。
从诗歌的角度来说,都是文学院出来的语文老师居然对现代诗的写作避之不及,可见当下现代诗歌发展的窘迫境地。以前的大学生,无论是否文学专业,谁不装模作样吟咏几句?其中不乏佳作。如今诗歌已经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常人轻易触碰不得了,谁又知是不是“瓦肆从来扮高雅”呢?
图片
我觉得诗是一种生活姿态,不是少部分“文人雅士”的专属品。当下焦虑而功利社会,更需要诗的调剂。许多乡村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写诗,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诗,有时的确很难写。但如果只是把写诗当作一件好玩的事,兴许就没那么难写了,甚至有些趣味。所以,我决定和学生一起做一做这个写诗的任务。
教学的设计也很简单,直接将任务和要求布置给学生,然后再传授一点诗歌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剩下的就交给学生自己去捣鼓,捣鼓完了收集起来,展示一下。学习目标也不高,未必要写出什么优秀的诗篇,像点诗的样子,有点诗味出来,也就够了,甚至不强求写完整的篇目,断篇残句亦可,主要是让学生觉得,写写诗,蛮有味
以下是具体的任务安排。
任务内容:
结合本单元的诗作思考“青春”这个话题,发挥你的想象写一首诗或者片段。要求: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
写作指导:
步骤一:立意。
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思考青春,感悟青春,把你的心得体会浓缩成一句话。如:
青春无悔,心怀信仰。
图片
步骤二:选用意象。
展开想象,将抽象的立意与具象的事物联想起来,可以多找几个具象的事物。如:
青春与草有关联,草向往阳光,这是有信仰的表现。
(当你联想的意象之特点与立意存在错位的时候,既可修改意象特点,也可修改立意。)
于是,青春无悔,心怀信仰就可以具化为草向阳生长的具体情景,诗意已经出来了。接下来就展开想象(这点很重要!!!)把这个具体情景不断地细化丰富,然后记录下来。如:
一颗草种深埋在地底
忍受黑暗、潮湿与压抑
却从未放下对光明的信仰
内心坚定地生长
直到阳光让温暖传来信号
雨露渗入土地,点亮路灯
种子便找到了它的光
无可阻挡地向上,向上
击穿土地的封锁,岩石的压迫
以闪电般的速度划过长空

啊!明亮的阳光
照在它清俊的脸上!
图片
步骤三:锤炼语言
草稿拟出后,应反复诵读吟味,对某些词语和句式反复斟酌对比,直到找到最为准确的,贴合自己内心想法的表达方式。如:
1.“忍受黑暗、潮湿与压抑”一句中的“压抑”与我内心对地底环境的想象不太贴合,换成“阴冷”“寒冷”“冷漠”等词会不会更好呢?
2.“却从未放下对光明的信仰”太过直白,此句乃主旨之句,直白的表达破坏了诗的含蓄蕴藉,缺少的吟咏的意味,削弱了诗歌的表达力。
3.“内心坚定地生长”一句显得多余突兀,与“却从未放下对光明的信仰”一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能不能试图将两句捏合在一起?如:光明的种子种在种子的深处/等待阳光伸出温暖的触手。
4.“种子便找到了它的光”稍嫌直白,此处“便”字的顺承关系似而也显得勉强。不如改成“种子也迈开它奔腾的脚步”。
图片
修改之后,成诗如下:
草种
一颗草种深埋在地底
忍受黑暗、潮湿与阴寒
光明的种子种在种子的深处
等待阳光伸出温暖的触手
雨露渗入土地,点亮路灯
种子也迈开它奔腾的脚步
无可阻挡地向上,向上
击穿土地的封锁,岩石的压迫
以闪电般的速度划过长空

啊!明亮的阳光

照在它清俊的脸上!

2023年9月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