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语言风格“电报体”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0-16 发布于甘肃

电报体内涵:

指小说语言文体风格。多用短句,不用或少用复句,很少用形容词,文字简洁如电报。

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老人与海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情节发展呈线性结构,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文本围绕桑迪亚哥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展开塑造了老渔夫的硬汉形象,歌颂和赞美了硬汉精神,情节单纯集中,主人公性格鲜明

2.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塑造人物时,没有刻意的渲染、也没有内容的概括,他只是用自然的白描手法将人物形象呈现出来,将人物内心世界展示出来。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如写鲨鱼出现的情形,“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表达上,海明威使用了很多短句,如,这些短句简单、凝练、准确。尤其是在描写桑提亚哥在于鲨鱼进行搏动这一经典场面的时候,短句的使用频率更高,它将搏斗过程的惊心动魄刻画了出来,使内容具有节奏感,让读者的心也随着这些句子而上下起伏。通过这些内容,我们能够看到桑提亚哥的勇敢、坚毅。

3.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

在老人与大海搏斗的过程中,作者借助“拉”“拽”等动词,呈现出“圣地亚哥”用尽全力的状态, 将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的钓鱼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把其他动词与“放置”“驾驶”进行搭配,使文章句式更加口语化、简便化,确保小说情节更加生动。

海明威“打定主意放手让读者去如实地吸取印象”,而“不挤到对象与读者之间去碍事”,他要让对象与读者直接沟通,这也是这篇小说的场景描写如此震撼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4.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在描写“圣地亚哥”左手状态时,海明威使用了“像紧抓着的鹰爪”的比喻,使读者阅读时,眼前立即呈现鹰爪形象,这是对老人左手无法完全听从主人意愿的强调。借助比喻强调左手背叛主人的状态,正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最具深意的语言表达方式。海明威在内心深处对“麦卡锡”这一类人非常鄙视,从而利用“背叛的左手”这一比喻,对那些苟延残喘的人进行讽刺。他将老人与“大马林鱼”之间的搏斗作为故事情节的核心,在形容“大马林鱼”时,使用了非常清晰的比喻语言,使读者的脑海中形成饱满的“大马林鱼”形象。

《老人与海》中比喻修辞的使用,化抽象化的语言描述方式为具体生动的形象展现,使小说文学色彩更加浓厚,并确保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在语言的引导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又如,在作品中多次对大马林鱼的体长和威力等进行描述,并在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搏斗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狮子”,作者想通过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以及老人无畏的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